“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021-08-26 16:55刘军剑
求知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分类指导初中体育

刘军剑

摘 要:体育是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毅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体育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也不断得到优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性化发展。“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是从学生的个体因素出发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初中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41-02

引言

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只有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一般与个别、点和面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学生。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体育教学要求、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是一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可取得显著效果。

一、“分类指导”与“分层达标”简述

(一)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将学生的性别、基础、学习方式和身体素质等作为主要依据,以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而后根据分类结果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

按学生性别进行分类。初中体育教师按照学生的性别分类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男女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1]。

按学生基础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同,并且不同小学的教学理念和环境不同,所以学生的体育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而后按照基础对学生展开分类,制订教学计划。

按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分组。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且学习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习惯先大致地学习一下教学内容,而后思考如何改进技术;有的学生喜欢先思考练习方法,然后再练习;有的学生则是边思考边练习;有的学生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类指导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分组。

按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有的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但始终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因此,为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分类,设计符合所有学生身体情况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二)分层达标

分层达标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按照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分层达到教学目标[2]。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分层达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够实现目标。教师需要对“分层达标”进行合理应用,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将“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因材施教”是教学活动永恒的主题,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这一原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的支持。是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基础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实施“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教学,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实施“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教学,还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而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稍做点拨,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自主探索、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3]。如果是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多加指导,降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通过反复的、大量的练习使其掌握运动技能。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激发此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在高强度的练习中对体育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确保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体情况和教学任务等出发,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三、“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根据學生能力分类、编组

在运用“分类指导,分层达标”的过程中,教师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学初期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类、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而应随着教材内容变化和学生体育能力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4]。例如,在铅球教学中,学生的铅球能力突出,可以分在优秀组,但是,耐久性跑步能力较差,教师就可以在耐久性跑步教学时将他分在对应的组。为避免学生经常更换组别,教师可以将相同的教学内容整理在一起,完成相同内容的教学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项的教学;完成第二项内容的教学之后开始进行第三项……依此类推。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开始展开新的教学内容时重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先要统计学生的篮球成绩,然后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优、良、差。对于不同的组,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和目标不同。较差一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对于篮球成绩为“良”的一组学生,教师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示范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总结篮球动作要领,以学生可以熟练地完成动作为目标。对于篮球成绩优秀的一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以及教师点拨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以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熟练地将其运用在篮球比赛中为教学目标[5]。

猜你喜欢
分类指导初中体育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
刍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与措施
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研究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