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应用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021-08-26 22:56侯玉阳
今日财富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订货存货库存

侯玉阳

长期以来,库存作为生产和消费保障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存货在消耗企业的储存费用的同时,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贬值,当库存也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丰田管理的零库存神话,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目标,而零库存要求企业供应链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分析。首先,零库存作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与发展零库存管理理论,本文先分析了零库存管理理论在国外发展成熟及国内的引用。然后,分析了零库存管理对企业的存货优化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管理成本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在引用零库存管理理论因其理论认识的误区,及现实环境与理论环境的偏差,所达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本文的观点是针对我国企业零库存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应当应考虑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向零库存这个目标靠近。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零库存管理理论,还参考供应链、重要程度、供应商关系等。

一、我国企业对零库存管理认知上的误区

(一)零库存并非库存减至零

零库存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理念。库存是维持经营活动的必需品,企业要保持健康财务必须有一定量现金流,从公司财务来看,库存越少越好。而零库存并非库存减少至零,合理的库存也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从材料采购到成品售出的整个供应过程中有太多的环节,任意供应断裂对整个供应链都有影响,从生产到供应期因市场变化、生产计划安排与实际偏差等因素,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在前后衔接处,库存便的成为衔接的润滑剂,保障各环节稳定输出。合理控制库存,而并非一味减库存,毕竟真正的“零库存”只存于极特殊的案例。

(二)并非每种产品都追求零库存管理

产品因季节性,产品特性等,需求量不盡相同。也会因需求量大供应少,影响企业的经营。国内企业效仿零库存,机械照搬或曲解零库存非但没提高经济效益,反而激化产、供、销间的矛盾,使公司严重损失。随着物流发展,国内制药企业认识到积压库存的弊端,逐渐向零库存靠拢,造成供应链上的“零库存”。例如在“非典”时期,需要大量药品,却出现断货。药品是特殊商品,应尽可能减少物流供应环节,减轻病者经济负担。且对地域性疾病、季节性疾病、流行性传染病应有针对性的维持库存量,而非追求零库存。控制库存是为减少储存成本,而药品特殊性需大量库存,以备不时之需。盲目追求零库存,会得不偿失。

(三)零库存管理实施需考虑国内存货周转

美国部分企业存货周转为七天,而部分中国企业长达50天,其中运输成本占销售额比例达30%,而我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5%,高出美国11个百分点,这些高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降低产品竞争力。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国外先进企业仍有很大差距,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有限,整体物流规划能力较弱,物流以人工管理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宁可付相应储存费来减少供应断裂风险。其次,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零库存要求企业有较高管理水平,管理松懈会导致库存控制效果不明显,员工要树立零库存的意识,还需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来管理,而我国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达不到,盲目效仿会有缺货断货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应用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

企业生产计划与库存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想追求存货的低储存成本,又防范缺货的风险,部分经营者缺乏经验,生产安排不合理。集团公司内部一般会将生产基地、零部件加工基地、分销中心、仓库等以同心圆分布,以减少库存运输成本。关联企业则将产业中下游链接到一起,形成产业链来减少运输成本。我国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且受城市发展规划约束,理想的同心圆模式少见,增加了零库存管理的实施难度,由于物流配送的不稳定性,很难做出比较合理的生产安排,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规避断货风险,进行大批量生产,零库存也就很难得到真正实施。

(二)企业库存量控制效果不明显

在存货控制中,订货数量需要参考库存量的结余。在实际核算中,库存可能包括一些过期、过季、无法销售的存货,在库存控制中有一定的偏差。我国企业在追求零库存时,并未真正实现零库存,只是存货储存形式的变化。企业的在零库存管理中,原材料采购回来便立即投产,有些企业并不参与生产时保存在生产车间,并不以库存进行核算,完成了名义上的“零库存”,而事实上,库存仍然存在。零库存管理的本质是减少浪费,控制成本。在我国的企业生存环境与国外企业的对比中中,大部分企业库存周转效率不高,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未达到国外像丰田等这类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监督。库存量的核算也与实际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也间接导致了库存管理效果弱化。

(三)供应链稳定性差

我国企业规模及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在应对复杂市场需求时,反应速度有所不同,再加上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有欠缺,如果实施丰田式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货模式,会导致生产缺料,从而增加供需矛盾,弊大于利。其次,如果是行业巨头,供应商争相配套供应,其议价能力也强,无形中成本也要低于小规模企业,如丰田、DELL等,而如果是小规模企业,不仅议价能力差,配套成本高,零部件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且供应配送周期也相对变长,企业不得不保留库存,以备不时之需。DELL的库存供应天数大约在4天左右,而联想 在收购IBMPC之前却是22.7天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规模与基础在零库存管理理论实施的差异。

三、企业零库存管理改进措施

(一)合理选择企业生产安排与库存控制

同样的库存在旺季可能缺货,而在淡季可能盈余,因此要参考一个相对指标——库存天数,库存天数=库存金额÷平均销售额,通过历史数据的复盘然后可以找到公司所在行业的标准库存天数。然而经常会出现库存天数远大于标准天数,企业还是经常缺货。原因是企业的库存里有一部分是无法销售的产品,而企业需要衡量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经济利益的库存,有效库存比,其计算公式为有效库存比=有效库存金额/总库存金额。有效库存就是能够持续销售商品的库存,与有效库存相对应的就是无效库存了,如一些残次品,过期、过季商品和无法销售的库存,有效库存比是为了去留意那些能够持续销售的商品,毕竟只有那部分库存才能为企业创造实质上的利益。经济订货量(EOQ)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订货量,其中,K为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D为全年需要量,Kc为单位储存成本。一般来说,企业以此指标为依据,确定最佳的订货量,进而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零库存管理是基于JIT(准时生产方式)产生的库存管理方法,经济订货批量肯定了存货存在,并且以此为基础计算与安排订货与生产,与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降低进货成本与储存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订货存货库存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解式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订货分析
浅析国内军品营销
统计学在企业解决存货问题中的应用
存货周转率分析中一个容易出错现象的解析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存货管理办法的研究与实践
敏捷供应链下零售业短生命周期产品的订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