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021-08-26 22:14倪青红
求知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

摘 要: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方法,延伸學习的方向。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性;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54-02

引 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当学生发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本文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小川带给我的烦恼”案例,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PPT,学习友谊的相关知识。

一、设计任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学生在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时,需要以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此时,学生需要了解总体目标及每个人的学习目标分别是什么,从而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1]。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找到自主学习目标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学习任务是应用PPT说明青少年交朋友的意义,即结合案例阐明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是本课的总体学习目标。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四个场景,让学生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经过分析和探讨,学生将学习任务的框架确定为三个部分:出示案例、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包含案例反映的问题、与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对问题的感悟)及总结相应的理论。学生认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环节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框架完成探究学习。完成个人学习后,小组成员将共同总结学习成果,并共同完善。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一起总结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分工合作,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过程

当了解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学生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2]。

比如,学生A提出问题:“考试时,小川要求我给他传答案。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怎么做?如果没有给小川传答案,我是不是就不再是小川的好朋友?”教师应引导学生A思考:(1)在你心中,友谊的概念是什么?(2)若你认为无法维持和小川的友谊,原因是什么?(3)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4)你将以什么态度面对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A通过思考问题(1)能够了解友谊的真正概念,即朋友之间的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A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对感情进行分类。学生A发现,有一类感情能够让自己成长,如要与“友直、友谅、有多闻”的人交朋友,从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有一类友谊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如在生活中,人们会遇到一些“损友”,非但不能实现彼此共同进步,甚至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学生A带着自己的感受分析问题(2),他认为,不能维持友谊的原因在于,与小川交往不利于自己成长,甚至会阻碍彼此的成长。学生A结合问题(2)的结论来分析问题(3),认为自己不能放弃原则为小川传答案。学生A说自己要劝说小川不要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应对考试,应诚实,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同时,学生A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4),他认为小川可能会接受自己的劝告,并维持这份友谊。学生A认为,友谊是可贵的,但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坚持自己的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道德与法治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尝试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合作学习,并通过探讨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表达自己的感想,和同学充分交流。这样,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带给彼此一定的启发,从而开阔视野。

比如,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探讨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B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认为在上述问题中学生A解决问题的思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B提出,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不能完全用“道理”来解决。比如,学生A认为小川的做法存在错误,而小川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对,如果学生A现在无法说服小川,那么就不能再和小川做朋友了吗?学生B认为,在生活中,人和人之间应尝试用“和而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并用这一观点来分析问题(3)。学生B提出,结合友谊的定义,自己不会在考试中给小川传答案,但也不愿就这样放弃这段友谊,而是要找到一种两人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B认为,应拒绝为小川传递答案,但可以在考试结束后为小川讲解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帮助小川,同时,作为朋友,应让小川意识到,一次考试失败不会影响未来的成长,要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获得长远发展。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对比学生A和学生B的答案,能够获得更多感悟。

四、总结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当小组成员完成知识探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每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分析利用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后,便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朋友、友谊、朋友圈三个概念,并明白了以下理论知识:与朋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朋友之间应共同成长、相互促进;朋友之间的交往能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朋友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己与一个人成为朋友,是因为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自己相契合,这也是朋友交往中必须了解的部分。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明白,我们应认真了解自己的朋友,尽己所能地给予朋友帮助;我们也要珍惜朋友,不轻易放弃每位值得珍惜的朋友。

结 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以学定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江秀英.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06):91-92.

罗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230-231.

作者简介:倪青红(1982.1—),女,江苏射阳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自主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
预制语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试析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