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引入音乐的教学策略

2021-08-27 15:09刘锦桃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新课改

刘锦桃

摘 要:美术与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两大学科,前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后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为了把音乐引入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的整合,可利用美术的“美”和音乐的“音”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丰富情感,提高感悟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艺术素质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乐影”,美术与音乐的对话——美术班与音乐班只有一条走廊之隔,每每在画画时总听到音乐“随想曲”,当时就纳闷:怎么美术与音乐同在一起学习?随之,在这样的环境下边听着“随想曲”边享受着画画的乐趣。终于,笔者在工作中寻觅出这样的概念:美术与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两大学科,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似乎是两种殊不相关的艺术,前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后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但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感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比如:美术中的术语“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往往作为美术用语出现在美术理论文章中。人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说,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音乐一样迷人。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许多抽象派画家都力图将音乐感注入画面。毕加索认为:“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蕴藏着独特的音乐感。”康定斯基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认为:“形与色彩本身组成足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影响灵魂一样。”中国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也指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他还举出例证来具体说明:“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有音乐的韵律。”种种观点说明,古今中外都在研究如何把美术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个人欣赏音乐的水平、心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无云之月,有目者所快睹也,而盗贼所忌;花鸟之玩,以娱人也,而感时惜别者因之堕泪惊心。”那么,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把音乐引入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的整合呢?

一、利用美术的“美”和音乐的“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天生的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学习。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听到音乐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如当幼儿园的孩子听到音乐响起来,就知道玩耍的时间到了;当小学生听到广播操的音乐响起时,就知道做操的时间到了。要是在美术课堂中也能运用这种音乐的规律,肯定能管理好美术课堂的纪律。把音乐融入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兴趣持续时间也很短,在画画的时候时常会不自觉地哼起歌曲,宁静的音乐容易使人平静下来,并且产生一定的幻想。于是笔者抓住这一点,在课上给学生播放合适的音乐,营造截然不同的课堂气氛。如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上,配上古典音乐、古筝曲、二胡曲等等;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配上活跃的音乐。创设良好的作画环境,学生作品的质量也相应有所提高。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画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而生动,学生充分的想象、思维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在音乐的律动中不断流露,避免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积极性,解除疲劳。

二、利用美术和音乐的结合,能培养丰富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引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智力操作总体水平大幅提高。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一个人快乐时会情不自禁唱起歌来,在面对奇妙的自然景色时会有把一腔的兴奋之情挥洒在纸上的冲动。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声音是看得见的色彩。当一个个音符从耳边跳过,当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氛围时,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描述要好。

三、利用美术和音乐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悟力

医生治病要望、闻、问、切,美术的领悟也是如此,首先要有“望”才有想法,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有了觀察力作为基础,学生就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的理想,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悟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声形并用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比如在教学“可爱的卡通形象”,可先播放学生最熟悉的卡通音乐,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看卡通时高兴的心情和追忆故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纷纷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看过的情景,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学生在绘画练习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

又如在教学“美丽多变的线条”时,可以选用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并用线条表示出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这样的课堂效果,即使教师讲述再多,也比不上一首有韵律的音乐。

四、利用美术和音乐的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音乐一样,如果能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发挥想象力,那么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苏东坡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孩子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可见,幻想是孩子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

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

音乐是听的艺术,画是看的艺术,它们有不同的表现和欣赏方式。但是,它们都是以一定的“形象”(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去感染人的。《礼记》里说:“若世之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而不足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这就是说,艺术必须能以作品去打动人。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麗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化,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人们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生命的品质,并不断地使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其实,音乐、美术,都是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我们不能主观地把它们划分开来。音乐不占任何空间,但概括地展现了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绘画;美术虽不标明音符,却形象地展现了抽象世界里拨动心弦的音乐。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水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将来在伟大祖国的这个大花园中竞相开放,让我们在这片花海中感受美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瑾.音乐美学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吴康宁.中国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杨景芝.少儿美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