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课堂理念的物理教学

2021-08-27 03:10徐玉洁姜玉梅潘靖
求知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徐玉洁 姜玉梅 潘靖

摘 要:生态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生态课堂具有自组织融合功能、流动功能和创生功能。为了使生态课堂的教学功能最大化,文章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启动”“助动”“联动”“能动”四个环节,并以“气体的压强”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使生态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76-02

21世纪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生态学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物理课程改革也体现了一系列的生态化趋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非生态化现象。邢红军认为我国物理教学效能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缺乏生态性[1]。因此,教师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建构生态化课堂。

作为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物理生态化课堂是以教师、学生、物理课程和环境为基本要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价值取向是促进系统内各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通过生态课堂的自组织融合功能、流动功能与创生功能逐步实现。

已有许多学者就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展开研究。最早的有朱开炎,其在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提出生态课堂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2]。吴建忠认为生态课堂是各要素相互融合、共同生长的课堂。教师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3]。孙芙蓉则认为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是具有活力的。在课堂中要调动课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即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能量[4]。近年来,一些学者将生态课堂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出了生态化教学模式。他们在模式中都强调了情景创设、合作学习、目标导学的重要性。

鉴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从实现生态课堂教学功能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即“启动—助动—联动—能动”,教学流程如下图。其中启动环节的任务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能量,為生态课堂的开启做准备。助动环节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有序学习,使课堂中的各要素从分散到统一,促进生态课堂自组织融合功能的实现。联动环节的任务是实现各要素间的联合互动,调动信息、物质、能量在要素间循环流动,促进生态课堂流动功能的实现。能动环节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能动发展,保证生态课堂创生功能的实现。我期望以此搭建起生态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让生态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而“气体的压强”一节具有活动性强,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非常适合生态化教学的实施。因此,下面我将以此为例,围绕所提出的教学流程,进行生态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心理能量

教师课堂伊始就需启动学生情感态度上的能量,创设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情景。因此,我在本节课先向学生展示了魔瓶实验:打开魔瓶,侧壁开始漏水;盖上盖子,水就不流了。 这个实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由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认知上的能量。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魔瓶侧壁有针孔。迁移液体压强的知识,学生可以解释不盖盖子水流出的原因,但不能理解盖上盖子后水为什么不流了。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启动学生意志上的能量可以使其行为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

二、目标导学,帮助学生有序学习

有序不仅是有一定的顺序,还得有一定的秩序。自然界中的植物多具有向光性,即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教学目标就如同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光源一样,扎根于师生的心中,可以使他们的行为在无意识中得到统一,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作用于物理课程,而课堂环境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将通过目标导学的方式,让课堂内的各要素从分散到统一,从无序到有序,促进生态课堂自组织融合功能实现,使课堂形成一个整体。为了让教学过程实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在本节课将目标具体细化为知道大气压强存在,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认识大气压强的特点。

(一) 知道大气压强存在

我向学生演示覆杯实验:在未装水的玻璃杯口盖上硬纸片,杯子倒置,纸片会掉下来;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盖上硬纸片,杯子倒置,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样的设置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接着,我引导学生作受力分析图,并分析纸片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学生猜想这个力是由空气提供的,大气可能存在压强。最后,我播放吸盘在真空罩中脱落的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认识到大气存在压强以后,学生还需要知其所以然。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并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分布图片,带着学生总结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即气体是有重力的,所以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三) 认识大气压强的特点

大气压强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将覆杯实验装置任意旋转,水不会流出。学生可以由此总结出特点一:气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接着,我让学生体验吹气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一吹就会变大?学生由此得到特点二:气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合作学习,实现各要素间的联合互动

要素间的联系越紧密,生态课堂结构越稳定,越能使其功能最大化。本环节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保持各要素间的联合互动,促进物质、能量、信息在要素间循环流动,实现生态课堂的流动功能。

(一)促进物质、信息的流动

信息流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实现物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在组内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动。信息流动是多向的,教师也不应该是唯一的信息源。而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教师可让每组同学都使用吸盘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具体如将两个塑料吸盘相互挤压、排尽空气,再让学生从两端拉开,感受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物质在课堂内的流动,还可以实现其在课堂内外的流动,以保持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