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版上市公司发展报告

2021-08-30 02:25程丽周蔚华
出版广角 2021年9期
关键词:营业净利润数字

程丽?周蔚华

【关  键  词】出版上市公司;出版业发展报告;2020年

【作者单位】程丽,桂林理工大学;周蔚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 70 年来我国出版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演进研究”(19AXW002)。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9.006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出版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同比上年小幅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较上年小幅上涨。出版上市公司在疫情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了责任和担当。面对全球疫情,出版上市公司通过出版“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助力全球抗疫。出版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疫情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力求“抗疫和经营两手抓”,在困境中求发展。疫情如同一次大考,部分出版上市公司抓住发展机遇,业绩逆势上涨;部分出版上市公司业绩饱受影响,反映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2家出版上市公司2020年度报告进行分析。

一、2020年出版上市公司发展情况

2020年,沪深两市无新增出版上市公司。纳入本报告统计范围的22家出版上市公司分别是(排名不分前后):长江传媒、新华传媒、出版传媒、时代出版、中文传媒、中文在线、凤凰传媒、中南传媒、皖新传媒、中原传媒、天舟文化、城市传媒、读者传媒、新华 文轩、南方传媒、中国科传、新经典、中国出版、掌阅科技、世纪天鸿、山东出版、中信出版。因为阅文集团为港股上市的出版企业,业绩统计标准有所不同,所以未纳入本报告统计范畴。2020年,22家出版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27.36亿元,较2019年下跌1.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122.01亿元,同比增长1.20%;资产总额为2123.17亿元,较2019年增长5.69%。

1.营业收入总体下跌,净利润两极分化

2020年,22家出版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达1127.36亿元,同比上年下跌1.98%。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公司与上年保持一致,分别是凤凰传媒、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其中凤凰传媒已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位居第一。

22家出版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实现增长。营业收入涨幅最大的是中文在线,同比增长38.35%。在经历了2019年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后,中文在线进一步聚焦数字出版业务,不断深耕数字阅读业务,抓住疫情期间数字产业发展机遇,并围绕主业不断探索开拓新的业务形态,营业收入实现回升。

营业收入同比上年跌幅最大的是天舟文化,下降31.62%,这主要与其疫情期间图书出版发行和移动网络游戏业务的营业收入下滑有关。营业收入同比上年跌幅较大的还有长江传媒,下滑13.00%,主要是由于长江传媒对其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主动压缩高风险、低毛利的物资贸易业务规模,物资贸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02%,此外,其一般图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4.74%。

22家出版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总额122.01亿元,同比增长1.20%。2019年经历了净利润总额上涨23.11%以后,2020年净利润总额上涨回归平稳,与上年基本持平。22家出版上市公司中,1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6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净利润涨幅和降幅两极分化明显。

中文在线在经历了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利润亏损后,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92.31万元,同比增长108.11%,是2020年净利润涨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但中文在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4640.74万元,虽同比上涨92.81%,但仍为亏损,其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其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

净利润出现亏损和大幅下滑的有两家公司,分别是天舟文化和新华传媒。其中,天舟文化的净利润跌幅最大,同比上年下降3052.52%,净利润亏损9.23亿元。这一是游戏业务发展不畅所致,二是由于天舟文化对并购游爱网络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7.66亿元,这对其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华传媒净利润亏损2.91亿元,同比上年下降1515.96%。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新华传媒的音像制品、文教用品、报刊及广告收入都出现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由于解放日报社和新闻报社不再与新华传媒子公司中润解放续签报纸广告总代理协议,新华传媒进行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并计入其2020年度损益,使其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减少2.62亿元。

2.总资产总体上涨,政府补贴与上年持平

22家出版上市公司2020年总资产为2123.17亿元,较2019年增长5.69%。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有3家企业,分别是凤凰传媒(256.50亿元)、中文传媒(243.70亿元)、中南传媒(231.42亿元)。总资产同比上年增幅最大的是掌阅科技,增长率为19.50%,这主要是由于其其他流动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資等增加所致。

总资产出现负增长的仅有两家公司,分别是天舟文化和新华传媒。其中,总资产同比上年降幅最大的是天舟文化,降低28.3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较2020年初下降70.19%,这主要与其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及四九游减资有关;商誉较年初下降50.01%,主要是其对并购游爱网络、人民今典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所致。

2020年,22家出版上市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以下简称“政府补助”)总额为10.1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38%。获得政府补助最多的是凤凰传媒,达1.52亿元,其次是中国出版,达1.42亿元。凤凰传媒和中国出版是仅有的两家获得政府补助超过1亿元的出版上市公司。

在22家出版上市公司中,有11家企业2020年获得政府补助低于2019年,11家出版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较2019年上涨。其中,新华传媒的涨幅最大,上涨1154.12%,这主要是其获得的财政补贴上涨和新增1270.99万元的社保减免所致。此外,获得政府补助涨幅较大的还有城市传媒,同比增长175.16%,这主要是由于其获得了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虽然部分出版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有所波动,但从整体来看,政府重视出版产业的发展,对出版产业的扶持力度稳步提升。

3.传统业务多数下滑,主营业务稳中下行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出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的传统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传统业务的毛利率大部分趋于平稳或不同程度下滑。

传统业务营业收入最高的,仍然是凤凰传媒的发行业务,达91.16亿元。传统业务营业收入涨幅最大的是新经典的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增长35.83%,主要源于新经典收购海外公司后业务规模的增加。传统业务营业收入跌幅最大的是中文传媒的物资贸易,同比上年下降34.83%,这主要是由于中文传媒为管控经营风险,进一步压缩物资贸易规模。

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方面,22家出版上市公司中有12家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天舟文化,较上年下滑31.27%,减少3.83亿元,天舟文化主营业务中的图书出版发行和移动网络游戏业务的营业收入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文在线,较2019年增长38.42%,增加2.70亿元,其文化业务和教育业务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方面,22家出版上市公司中,只有2家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低于95%,分别是新华传媒(89.46%)和读者传媒(57.37%)。掌阅科技的主营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00%。

主营业务毛利率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中文在线、新经典、掌阅科技。中文在线以62.75%的毛利率位居榜首,同时其毛利率增幅也是最大的,同比增加18.62%。中文在线已形成了数字阅读、知识产权保护、版权衍生为主体的业务体系,其主营业务中的文化业务和教育业务的毛利率均在60%以上。

新经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也较高,达48.02%,其主营业务中,国内一般图书发行业务毛利率为47.06%,海外业务毛利率56.78%,数字图书业务毛利率62.85%,这些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在行业中均处于较高水平。

排名第三的掌阅科技是以数字阅读平台服务和版权产品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45.94%。主营业务中数字阅读平台业务毛利率为41.79%、版权产品毛利率为56.99%、其他业务毛利率高达83.68%。掌阅科技的其他业务主要指其延伸布局的短视频创作平台和教育板块。近年来,掌阅科技在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矩阵发展迅速,同时在教育板块持续培育阅读相关的K12教育及精选阅读的业务,这些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和营业收入均實现较快增长。

4.国企业绩趋于平稳,民营业绩两极分化

22家出版上市企业中,有17家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分别是新经典、掌阅科技、世纪天鸿、天舟文化、中文在线)。2020年这5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政府补助排名相对靠后。从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政府补助的增长率来看,民营企业的表现两极分化明显,部分公司表现出色,部分公司表现不佳。

17家国有出版上市公司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1076.18亿元,同比上年下滑2.05%;净利润为125.58亿元,同比上年上涨3.00%;总资产2022.4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22%;政府补助为9.58亿元,同比上年增加2.17%。由此可见,2020年国有出版上市公司除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外,净利润、总资产、政府补助均保持着稳步上涨。

5家民营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为51.17亿元,同比下滑0.41%;净利润为-3.57亿元,同比减少2.20亿元;总资产100.72亿元,同比下滑3.89%;政府补助为0.60亿元,同比下滑9.93%。5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总资产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净利润与上年一样,仍处于亏损的状态。民营企业中,天舟文化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政府补助都出现明显的下滑。其中,营业收入下滑31.62%,净利润大幅下滑3052.52%,亏损9.23亿元,总资产缩减28.37%,天舟文化的业绩大幅拉低了整体民营企业的业绩。

但民营企业中,也有表现出色的公司。掌阅科技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政府补助都出现明显的上涨,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上涨9.47%,净利润上涨64.07%,总资产增长19.50%,政府补助增加48.15%。此外,在2019年业绩表现不佳的中文在线,在2020年业绩出现回升,其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都实现了增长。

5.多数公司数字出版占比不大,部分数字出版业务波动较大

主营业务中,数字出版业务营业收入排名前3的分别是掌阅科技(20.38亿元)、中文传媒(17.55亿元)、皖新传媒(12.90亿元)。

从数字出版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来看,占比在98%以上的有中文在线和掌阅科技两家公司,占比较大的还有天舟文化(48.13%)、中文传媒(16.97%)、皖新传媒(14.57%),其余的出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数字出版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都低于10%。由此可见,数字出版业务仍未成为大多数出版上市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

从数字出版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除世纪天鸿的技术服务收入为新增业务(增长100%)外,营业收入增幅较大的数字出版业务有掌阅科技的版权产品(增长92.66%)和读者传媒的电子产品(增长85.70%)。掌阅科技2020年继续强化其版权内容的优势,通过多平台分发和IP衍生价值拓展,其海量的内容能够触达更多互联网用户,以实现版权的多维增值,版权产品业务收入达5.04亿元,同比增长92.66%。读者传媒的电子产品销售稳步提升,电子产品的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32.03%,使其电子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70%。

营业收入降幅较大的数字出版业务有掌阅科技的硬件产品(同比下降97.40%)和世纪天鸿的软件收入(同比下降91.69%)。从毛利率来看,有两项数字出版业务的毛利率为负值,即处于亏损的状态,分别是世纪天鸿的技术服务收入(-12.84%)和掌阅科技的硬件产品(-11.91%)。世纪天鸿的技术服务为2020年新增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因而尚未盈利。掌阅科技的硬件产品业务主要是指电子书阅读器硬件产品的研发及销售,该业务营业收入大幅度减少和出现负毛利率主要是其上年度处置该项业务,本年度无大额业务发生所致。

6.推动出版“走出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出版上市公司仍积极推动出版“走出去”,并取得良好成效。面對海外疫情的不断升级,出版上市公司将众多抗疫出版物翻译成多国语言,将版权输出国外,助力全球抗疫。南方传媒将11本抗疫图书输出多个语种,实现版权签约49个,向世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城市传媒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本》翻译为韩语、日语,并通过外办向日韩读者公益发行,同时还组织波斯语、阿拉伯语版本的翻译输出,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群众抗击新冠疫情。中原传媒将《中国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与处置指南》以英语、法语等8个语种15个版本出版发行,并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组织推荐,免费向其全球缔约成员分享中国的抗疫方案,彰显了文化企业的责任担当。

此外,出版上市公司还有效地把“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工作融合起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山东出版通过图书版权贸易、文化活动交流、项目共商共建等方式推动出版“走出去”,打造“‘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尼山书屋”等“走出去”平台,积极输出版权178种。中信出版面向海外输出图书版权421种,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方传媒2020年输出图书版权283种,创历史新高,其中70%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7.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版上市公司展现了文化企业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疫情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力求“抗疫经营两手抓”。各出版上市公司第一时间推出了大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出版物,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电子版,发挥了知识抗疫的积极作用;同时免费开放数字阅读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配合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工作要求,出版上市公司克服疫情封锁、物流不畅、防疫物资紧缺等困难,顺利完成“课前到书”任务,同时向师生免费提供线上教学资源和阅读资源,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凤凰传媒的学科网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向全国中小学校免费赠送1200万套资源、900万套试题和远程教学服务;山东出版向全国免费开放“智汇东方资源库”资源平台、“智汇东方网校”直播平台,仅2020年3月就累计免费直播开课1.2万节,全国合计服务师生30余万人次。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出版上市公司继续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文化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方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出版上市公司推出了一大批记录脱贫攻坚全貌、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的主题出版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新华文轩围绕脱贫攻坚策划出版了《古路之路》《幸福歌声传四方》等20余种重点图书,时代出版推出了《大别山上》《繁花似锦》等重点主题出版物。

出版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实体书店和农家书屋建设。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行,通过“云书展”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新华文轩举办了“2020天府书展”,线上线下展示展销精品图书共计90余万种,线上线下读者参与者共计3452万人次。新华传媒2020年完成100家城市书房建设,通过整合新华书店、新闻晨报和链家三大品牌,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是“书店+社区”模式的有益尝试。读者传媒积极参与建设脱贫攻坚文化帮扶项目——读者乡村文化驿站、读者书房、“学习强国”学习课堂,共建“读者·新语文/读者校园版阅读写作教育基地”。

二、2020年出版上市公司发展亮点

1.疫情之下业绩逆势上涨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出版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增速放缓或不同程度下滑的情况,但仍有部分公司的业绩逆势上涨,如掌阅科技、读者传媒、南方传媒等。

掌阅科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9.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64.07%。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费阅读的大力推广引发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并带动下沉用户市场的快速拓展,给数字阅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专注于数字阅读的掌阅科技持续强化版权内容的优势,积极拓展分发渠道,向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影视公司、游戏公司输出版权内容,并基于付费和免费相结合的商业变现模式,实现数字阅读平台增值业务的较快增长。

读者传媒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14%。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读者传媒加大线上业务宣传推广力度,数字阅读和电商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在教材教辅方面,读者传媒通过改善印装工艺来提价,使教材教辅营业收入及毛利率都有所增长。在图书业务方面,读者传媒通过改善选题结构,图书的重印率和单品种印数明显提升,同时还通过清理库龄较长的积压存货实现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从而使得图书业务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均有增长。

2.线上营销打开新局面

突发的疫情对实体书店的经营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出版上市公司旗下的出版单位纷纷发力线上业务,通过构建图文、视频号、直播、MCN的立体营销矩阵,借助线上商城、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打开营销新局面,不仅克服疫情对线下图书零售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实现了线上零售的新突破。

皖新传媒通过拓展“阅+”智慧新零售体系,不断扩大线上用户群体,构建以线上商城、社群电商、直播电商为主的线上销售网络,形成电商渠道网络和实体门店拓展互为支撑的文化服务新零售体系。线上社群电商销售额超千万元,全年开展系统化、常态化文化直播活动1581场,2020年度电商实现销售码洋3.92亿元,同比增长383.59%。

中国出版为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力度推动营销发行集约化、线上营销常态化。在“4·23”世界读书日,其與各子公司策划近百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图书线上销售码洋同比增长20.8%,带动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8.3%。同时,中国出版积极拓展自营渠道,线上自营销售码洋首次破亿元,同比增长47.2%。

3.部分海外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虽然受疫情影响,出版“走出去”工作面临国际展会延期或取消、版贸活动停滞、海外出版机构需求改变等不利形势,但出版上市公司在海外业务方面仍取得不错的成绩,部分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新经典海外业务2020年实现收入4743.38万元,较去年增长35.83%。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化出版平台的建设,新经典先后投资多家海外优质出版社,组建国际化的编辑策划团队,并通过“联合选题会”推动联合策划、联合开发机制,依托中文、英文两大图书市场的消费潜力, 在全球发掘具有潜力的作家和作品。2020年5月,新经典还推出了文学品牌“群星”(Astra House),致力于发现世界各国的优秀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及诗歌作品。

中文在线海外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60.31%,海外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中文在线依托丰富的国内资源储备和较强的海外资源开发能力,聚焦新阅读的需求变化,打造了新型的互动式阅读平台 Chapters,业务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中文传媒构建与欧美、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贸易平台,旗下中国和平出版社与新西兰优诺雅出版集团互设编辑室。其子公司智明星通业务遍布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90%的收入来自海外,通过成熟的海外发行渠道,深度挖掘精品游戏价值。

4.以资本运作优化资产结构

随着出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优质资源的稀缺性、重要性愈加凸显,围绕行业优质资源的争夺日渐加剧,出版上市公司对优质资源的并购、投资等越来越频繁。出版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与投资机会,扩大业务半径,寻求新的增长点,资本运作对公司发展和利润水平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时代出版先后参股懒人听书(有声阅读)、京东数科(图书网络营销)、浙江出版、宝葫芦(纸质资料信息化)等企业,以延伸出版产业链,优化资产结构,反哺主业发展。皖新传媒2020年投资约1.5亿元入股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持股占比7%,成为第二大股东。双方围绕文化消费、教育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新业态探索及数字化转型。皖新传媒还出资1亿元参与设立旷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对中国具有独特技术、制造工艺、应用场景优势的公司进行投资。

除对外投资外,部分出版上市公司还及时清理未达预期、扭转无望的投资项目,以优化资产结构。为避免扩大损失,天舟文化停止运营并注销了中南天舟和天舟心理,退出了对永载文化的控股权,降低了初见科技和四九游的持股比例。前两年受游戏政策的影响,中文在线子公司晨之科的游戏业务经营情况持续恶化,中文在线的业绩连续受到重创,2020年中文在线已将晨之科100%的股权出售。

三、2020年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存在问题

1.疫情之下经营不善,公司业绩饱受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使出版行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考验着出版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部分出版上市公司能够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经营业绩逆势上涨,化危为机;但也有部分出版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因为经营不善,业绩遭受重创。天舟文化2020年度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23亿元,同比下降3052.52%。疫情期间,天舟文化新游戏业务的研发、推广不利,产品上线时间推迟,部分老游戏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幅度下降,导致其并购的游爱网络业绩未达预期,对并购游爱网络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7.66亿元。

疫情如同放大镜,对出版上市公司过往经营中的不足进行了放大,问题业务在疫情之下业绩加速下滑,倒逼出版上市公司主动变革。新华传媒子公司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过往以单一平面广告投放运营的模式已不适应当下媒体环境的需求,新华传媒2020年报刊及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4.33%,其中,解放日报广告代理收入下降约1800万元,新闻晨报广告代理收入下降约1200万元。并且,新闻报社、解放日报社决定不再与中润解放续签报纸广告总代理协议,对新华传媒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新华传媒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2.91亿元,同比下降1515.96%。

2.数字阅读发展迅速,但面临“内忧外患”

近年来,数字阅读发展迅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费数字阅读的大力推广,重塑了读者的阅读和消费习惯,也给数字阅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出版上市公司纷纷加速在数字阅读的布局。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出版上市公司的数字阅读业务存在版权资源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运营经验不足等问题,数字阅读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持续加码数字阅读行业,出版上市公司的数字阅读业务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版权采集价格的上涨和盗版侵权行为的泛滥,数字阅读业务的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部分出版上市公司的数字阅读板块出现亏损。掌阅科技参股的得间科技主要业务为数字阅读,其注册资本为6863万元,继2019年净利润亏损4035.64万元之后,2020年净利润又亏损4399.08万元。

3.纷纷布局数字教育,但效益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数字教育的持续发展。出版上市公司为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机遇,加快出版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纷纷在数字教育领域布局。2020年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使数字教育的需求激增,对各大数字教育平台而言是一次大考。部分数字教育平台面对激增的用户出现了瘫痪现象,暴露了其在技术水平方面的短板。在学校线下教学恢复正常后,部分数字教育平台疫情期间激增的用户量又大幅回落,没能留住新增的用户,折射了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的不足。同时,部分出版上市公司在发展数字教育业务时没能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导致数字教育与主业关联度不大,协同效应尚未显现。加上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出版上市公司数字教育板块效益转化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亏损。

中南传媒旗下专注于数字教育的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继2019年净利润亏损5450.53万元以后,2020年其净利润亏损3598.73万元。世纪天鸿子公司山东鸿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继2019年净利润亏损91.70万元后,2020年又亏损89.76万元。

四、对出版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1.适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疫情不利影响

当前,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迎来巨大变革,这给出版上市公司经營管理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出版上市公司应稳中求进,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挺拔主业,稳定基本盘;另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要对疫情期间暴露问题的板块和项目及时整改,对亏损企业进行治理,清理企业内部“出血点”,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疫情重塑了出版发行业态,按下了出版融合转型发展的加速键。出版上市公司应增强危机意识、寻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变革新格局。出版上市公司应加快融合转型步伐,强化线上营销能力,加快调整业务模式,增强市场把控能力和全渠道变现能力,以降低疫情持续给出版发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近期纸张、油墨等印制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这将对以传统出版为主业的出版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增加图书出版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公司图书出版产品的毛利率,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为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出版上市公司应通过纸张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的趋势性研究,努力与原材料提供方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签订长期采购合约,减小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提升内容质量和运营水平,抓住数字阅读新机遇

疫情给数字阅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出版上市公司发展数字阅读业务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多措并举应对。首先,强化内容建设。优质内容是数字阅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不断上涨的版权采集价格,出版上市公司应明确自身专业定位,提升内容策划与IP开发能力,形成自主生产和开发内容资源的竞争力。同时,出版上市公司需积极采购外部优质内容版权,通过聚集大量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其次,提升运营水平。出版上市公司应加快数字阅读平台建设,提升用户运营能力,满足不同垂直细分领域用户的不同阅读需求,提供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数字阅读平台的商业化价值。

此外,出版上市公司还要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对于数字阅读版权侵犯问题,出版上市公司可通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版权事务,积极维权;跟踪调查市场上的盗版情况,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盗版活动;进一步研发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数字阅读行业的监管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出版上市公司在发展数字阅读业务时,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根据监管体制和政策要求及时调整,以减小政策变动给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3.提升数字教育服务水平,加速数字教育效益转化

对于疫情期间暴露的平台运行问题,出版上市公司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提升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流畅度,不断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数字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数字教育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出版上市公司应通过自主生产和与教研院、学校等外部单位合作生产的方式,构建数字教育资源矩阵,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元的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数字教育平台的运营水平,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提高数字教育服务和产品的变现能力,加速数字教育效益转化。

出版上市公司还要充分发挥数字教育与传统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出版上市公司在教育板块原有的资源优势,作为发展数字教育业务的内容支撑,以数字教育业务拓展和延伸传统教育出版服务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使新旧教育业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降低发展数字教育业务的风险,带动传统教育出版的发展,并形成完善的教育产业链。

猜你喜欢
营业净利润数字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沪市主板)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