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发展趋势与前瞻

2021-08-30 02:25吴冬艳王童宁
出版广角 2021年9期
关键词:畅销书童书原创

吴冬艳?王童宁

【关  键  词】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畅销榜

【作者单位】吴冬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童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9.00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少儿图书却实现正增长。据开卷统计,在2020 年少儿图书市场,科普百科图书成为黑马,其规模比重增幅明显,在少儿图书中占比超过20%,首次超过少儿绘本成为少儿图书中占比第二的细分类,仅次于少儿文学[1]。这说明科普图书不仅在少儿图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份额,而且是家长为少儿购买图书时的优选对象。

鉴于少儿科普的市场价值和地位,本研究将少儿科普图书放在童书畅销书中进行考察,对其内容主题、出版机构、原创与引进等进行分析,并据此概述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特征,对少儿科普图书发展提出建议。

一、少儿科普畅销书分析

网店已成为科普图书的主要流通渠道[2]。当当、京东、亚马逊被业内称为“三大网店”,但自2019年7月1日起,亚马逊中国停止了自营纸质书的销售。为此,本研究以当当、京东年度童书畅销榜为依据,选取当当(2019年、2020年)和京东(2019年、2020年)4个榜单前20名中的少儿科普图书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通过对4个榜单、80个榜位的童书进行内容分析和归类统计,获得样本少儿科普图书22套(册)。

1.少儿科普图书在畅销童书中占比超三成

在年度少儿图书畅销榜80个榜位中,22套(册)少儿科普图书占据了30个榜位,占比37.5%(见表1)。以往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图书,还是比科普图书概念范围更大一些的科学图书,在网络畅销排行榜中的占比均不高[3]。相比较而言,近两年科普图书在童书畅销榜中占比明显提升,凸显了家长对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视和少儿科普图书的起势。这说明家长越来越认识到提高阅读中科普图书的重要性。科普图书不仅能有效扩大孩子的视野,还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2.引进版图书占比大,原创图书品类多

上榜的科普图书引进版中,数量排名第一为美国,其次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三为法国,波兰和英国各有一套引进版上榜。引进版共上榜11套(册),占比50%,累计上榜频次17次。中国本土原创图书共上榜10套(册),占比45.5%,累计上榜频次最高,共12次(见表2)。这说明原创少儿科普图书近两年在畅销榜的排名崭露头角,逐渐占据优势。

本土原创图书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品类增多,有百科类、历史文化类、地理类等。但从整体上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本土原创单套(册)图书上榜频次比较低。这说明本土原创少儿科普图书虽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但仍然缺乏经典的长销书、畅销书。

3.少儿出版社占优势,科技类出版社缺位

在上榜的13家出版单位中,少儿出版社共有6家,占比46.2%。少儿出版社共上榜图书10套(册),占比45.4%(见表3)。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84家,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社有539家,占比92.3%[2]。出版童书的出版社有509家[4],占比87.2%。这说明超八成出版社都在涉足科普图书和童书出版。但从近两年上榜图书所属的13家出版机构来看,没有专业的科技出版社,只有1家百科类专业出版社。由此可见,科技类出版社对少儿读者群体没有足够关注,对少儿科普图书的贡献尚有欠缺,导致在少儿科普图书领域明显缺位。

4.科学主题分布不均衡,百科类主题受青睐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五大部类及二十二个大类的划分方法,结合相关研究的划分方法,本研究将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主题分为:生命类(动物、植物、人体)、地理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空间地理)、历史文化类(历史、民间风俗)、天文物理类、科技应用类和综合百科类六类。按照此分类方法,对22套(册)样本图书进行主题分析,统计显示,上榜的22套(册)少儿科普图书中,综合百科类主题共9套(册),占比40.9%,生命类、地理类、历史文化类和天文物理类主题分别有5个、4个、3个和1个上榜,占比分别为22.7%、18.2%、13.6%、4.5%,科技应用类主题无一上榜图书(见表4)。可见,主题分布明显不均衡,百科类主题占了近“半壁江山”,科技应用类一个都没有。科普不是要让儿童和青少年背多少东西、记多少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多“玩”一些东西,多“做”一些事情[5]。科技应用类图书的缺位说明了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对“玩”和“做”等应用类主题的理念轻视和开发薄弱。

5.引进版老书长期霸榜,原创新书实力入榜

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论坛中,“老人老作长期霸榜,新人新作上榜难”被反复提起,这已成为近些年少儿图书市场的常态[6]。为了科学研究这个论断,本小节研究数据增加了当当2017年、2018年的年度童书畅销榜单(见表5),在数据可追溯范围内,用尽量长的时间跨度来说明老书霸榜和新书上榜的情况(见表6)。

针对老书上榜的情况,根据上榜次数来看,连续4年持续上榜的图书都位于榜单头部,分别为《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神奇校车·图画书版》《神奇校车·桥梁版》,这3套书均为系列经典书,最长至今已经出版10年,平均出版8年。连续3年持续上榜的图书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DK儿童百科全书系列》《小牛顿科学馆》,这3套书也都是系列经典书,平均出版5.7年。由此可见,老书老作确实长期霸榜。

針对新书上榜的情况,从统计数据来看,10套(册)在出版1年内便进入榜单前20的,其中本土原创有5套(册),占比50%。当当、京东两家网店渠道情况差异较大,当当新书均为国外引进版,而京东以中国本土原创科普新书居多。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虽然新书上榜难度大,但依然不断出现有品质、有实力的新书冲击上榜。

二、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特征

虽然童书畅销书榜单无法完全反映市场全貌,但以管窥豹,也能反映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轮廓和主要特征。

1.主题拓宽原创崛起,缺少科普经典畅销书

从榜单统计可以看出,少儿科普童书在畅销书榜单中的占比已近四成,而且在上榜的科普图书中,原创与引进版的比例已接近平衡。这从侧面说明了这两年少儿科普图书的起势和本土原创科普图书力量的崛起。

随着产品数量增长、质量提升,本土原创科普图书的创作主题不断拓展,除了综合百科类,历史文化类、地理类等主题题材的原创作品也不断涌现,以节日为切入口的《我们的节日》《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冲入童书畅销书榜单。此类图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更加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不仅受到读者和家长的青睐,而且具有畅销的潜质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原创势头强劲,新作不断,但对于市场和读者而言,原创少儿科普经典畅销书依然匮乏,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持续4年稳居畅销书榜单首位,连续3年及以上持续上榜的图书中没有中国本土原创图书的统计证实了这个论断。

2.阅读需求多样复杂,出版机构应合力打造精品

京东图书数据显示,少儿科普/百科读物的销售金额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40%[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应用,家长对科普图书的需求产生变化,VR科普童书的出现,立体书、翻翻书、科普图画书等种类增多,读者产生了更多样、复合型的阅读需求。

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复杂多样的阅读需求,出版社需要打破传统出版模式,强化协同能力,使文字编辑、美术编辑、作家、插画师等形成联动团队协作,有利于精品图书的出版。另外,畅销书榜单的分析显示,有专业团队依托的科技出版社极少参与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因此,各类型出版社之间也要打通壁垒,形成技术、品牌、专业联合,合力打造原创少儿科普畅销书。

3.创作难周期长,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是少儿出版大国,在科普热背景下,未来少儿科普图书或将超过少儿文学成为少儿图书中占比最多的细分类别。但由于少儿科普图书的专业作者少、创作周期长、制作难度大,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以进入畅销榜的原创图书《我们的节日》为例,在当当搜索科普图书“我们的节日”这一关键词,显示共有77件商品,其中有《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绘本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绘本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等。这些图书的内容、装帧、书名都与《我们的节日》相似,折射了科普畅销书遭仿冒的现象存在,恶性竞争会使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形成恶性循环。

三、少儿科普图书发展前瞻

从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统计来看,上榜图书中原创与引进已近平衡,这表明我国少儿科普图书与国外科普图书势均力敌。但对比国际出版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还需谨慎看待市场,对趋势性问题高度警醒,以期未来有更大的突破发展。

1.“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强化提升科学素养

随着原创出版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儿出版已经形成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出版界应加强在少儿科普图书领域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是简单的引进版权,也不是在某一环节学习跟进,而是通过合作出版等模式,在策划、制作、营销等环节展开全面的深度合作和细节再造[8],融入国际出版的文化语境,以国际标准打造少儿科普图书经典。

科学素养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理解科学技术的能力,这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同[5]。根据科学素养的理念,少儿科普图书应呈现给儿童一个全面、立体的科学,科普图书传播的不仅是知识点,而且是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包括探究自然奥秘、对科学与人和社会关系的思考,这样才能与国际先进的科普教育思想接轨,使儿童真正掌握知识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以儿童为本位,强化认知规律研究

儿童是人一生中身体、情感、认知、心理等方面变化很快的阶段。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出版社应遵循发展规律,坚持“以儿童为本位”,强化认知规律的研究。从过去“科普书就是一问一答式”“科普书知识要大而全”的认知转向“科普书也可以是故事加图画的形式来呈现”“科学也可以有趣且好玩”的理念[9]。科普图书应有完整的架构和新鲜的创意,以幽默好玩的形式吸引儿童,满足儿童对趣味性、求知欲、游戏性的偏好。畅销书《我们的身体》从儿童的视角创作设计,巧妙运用立体页和机关,通过翻翻页、拉拉页、转转页、变色页、触摸页、活动小纸纽等设计调动儿童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其中,高仿真模擬羊水袋,让儿童直观生动地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环境,深入浅出地将科普知识讲述出来,带领儿童探索身体的秘密。

3.以原创内容为切口, 强化挖掘优质IP

从畅销书榜单分析来看,经典系列少儿科普图书稳居榜单头部,是榜单的“常青树”。连续3年及以上持续上榜畅销书的统计数据表明,少儿科普高口碑系列图书壁垒深厚,一旦获得家长和孩子认可,该IP系列图书往往可以延续多年畅销。由此可见,有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图书IP是具备原创价值和内容深度的优质作品。因此,出版社应从源头开始,坚持内容为王的精品策略,强化挖掘优质IP。

《神奇校车》是美国的畅销IP,1986年,神奇校车经典版本的第一本《水的故事》出版。1994年,纸质图画书的经典系列经过改编,推出神奇校车动画片,连续播出18年,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科学系列动画片。其间,纸质图书和动画片不断更新迭代。依托极具标识性和延展性的内容,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神奇校车的产品线十分多元,实现了作品向影视、动画、游戏、玩具、有声读物等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体现了较强的IP增值效应。借鉴其经验,我国出版社要以原创内容为切口,塑造少儿科普IP品牌,开发衍生产品,延伸出版产业链,实现少儿科普图书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当下,少儿科普图书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这正是少儿科普图书全面发力的契机。我国出版界应加强对少儿科普图书的重视,转化理念,研究规律,构建IP品牌,力争出版更多经典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

|参考文献|

[1]刘蓓蓓. 少儿科普图书增幅明显的背后[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10-19.

[2]高宏斌,马俊峰. 2015年出版科普图书统计报告[M]. 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

[3]刘晓晔,孙璐,王苗苗. 幼儿科学图书出版现状与发展方向——基于3~6岁童书畅销榜的分析[J]. 科普研究,2016(11): 90-96+101-102.

[4]海飞. 关于我国童书出版的三个预判[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1-11.

[5]周川,母小勇,唐斌. 青少年科技普及行动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董子琪. 疫情期间少儿图书销量持续增加,其中少儿科普图书占比超20%[EB/OL]. (2020-11-14)[2020-12-28]. https://www. jiemian. com/article/5269500. html.

[7]科普图书到底有多热?京东大数据告诉你![EB/OL]. (2019-09-12) [2020-12-28]. https://www. sohu. com/a/340573447_211393.

[8]谭玲,郭思忱. 国内市场学龄前后科普类童书透视[J]科技与出版,2014(10):126-130.

[9]张贵勇. “儿童科普可以既严谨又好玩”——对话《神奇校车》的作者乔安娜·柯尔和布鲁斯·迪根[J]. 未来教育家,2013(12):64-67.

猜你喜欢
畅销书童书原创
二手童书交换会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