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出版机构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精品生产与传播策略

2021-08-30 02:25周丽潘俊成
出版广角 2021年9期
关键词:出版物红色机构

周丽?潘俊成

【关  键  词】主题出版;“建党百年”;精品生产;传播

【作者单位】周丽,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潘俊成,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9.004

長期以来,图书出版都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理应不断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社会现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主题出版工作任重道远。出版机构要紧扣时间节点,结合自身出版专长,推出多领域、多层面、多形式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播好中国真实声音[1]。

2021年2月,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2021年的主题出版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五大选题重点方向,“聚焦主题主线,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是其中之一,旨在全面、立体、多元地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风貌,传承红色基因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为区域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出版社具有庞大体量的区域特色文化真赋,对主题出版内容升级和效益提升大有裨益。因此,文章以现阶段各地“建党百年”出版项目为切入点,对地方出版机构红色主题出版物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展开客观分析。

一、地方出版机构主题出版的机遇和挑战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启动主题出版工程后,现已历经18年发展实践。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03年主题出版相关选题数量为489种,到2020年增长至2233种,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结合学界研究将主题出版工程分为倡导和指引(2003—2007)、支持和强调(2008—2012)和强化和拓展(2013年及以后)三大发展阶段[2],笔者认为,随着近年来行业发展环境、国家政策规划、多元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主题出版表现亮眼,各类既有创意又有内涵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主题出版已然进入多元创新阶段。

1.新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除了主题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以及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相关部门均对主题出版事业做出规划。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地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地方出版机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理应服务大局,抓住政策机遇,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主题出版事业高效发展。

二是地方发展机遇。地方出版机构掌握特色鲜明、体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能满足主题出版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从小切口、本土语境展现时代发展巨变,彰显社会现实关怀,体现主题出版的“温度、深度、效度”,从而为主题出版工程凝聚品牌特色,在更好地实现“叫好又叫座”这一效益目标的同时,提升地方文化传播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是技术机遇。随着出版融合趋势强化,传统出版业的技术驱动已经从辅助创新表达上升为嵌入融合发展。许多出版机构纷纷利用AI、AR/VR、大数据等进行出版内容形态创新,视听业态全面升级,赋予读者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沉浸化阅读体验,对新时代主题出版工程的多元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新挑战

当前,地方出版机构主要受到内容生产与传播两个方面的挑战。

从宏观角度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和融合出版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地方出版机构主题出版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数字出版人才、推广人才、内容设计人才和新媒体运营人才缺乏;二是当前地方出版机构仍以纸质图书为主要出版业务,优质的数字融媒体内容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能力相对薄弱。

从微观角度看,主题出版内容生产与传播环节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地方出版机构的内容选题较为狭窄,很难让其他区域读者产生共情;二是内容产品形态单一,仍以纸质阅读为主,导致主题出版效益提升缓慢;三是个性化内容阅读体验不强,线上传播模式陈旧,缺乏对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的有效利用。

二、地方出版机构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精品生产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出版机构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要关注时代命题,全力做好“建党百年”主题出版各项工作。除了要不断完善融合出版机制,引进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出版机构还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内容产品形态,优化读者服务体验,将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全面、立体、多元地讲好党的故事。

1.深挖地方红色文化故事,以地方叙事深化国家叙事

深挖地方红色文化故事,打造特色而优质的主题出版物是目前地方出版机构“建党百年”出版项目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首先,地方出版机构要坚持主题出版价值原则,精耕细作,发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产品标识,在加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提升的同时,实现区域文化品牌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开发目标。2021年初以来,为了契合“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全国各地出版机构纷纷开启了主题出版实践,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档案中的初心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锻造: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开刃之秋:中共贵州省工委英烈传》等,均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伟业,诠释好党的初心和目标,生动讲述党的特色故事。

其次,地方出版机构要充分运用地方内容叙事策略,丰富国家叙事视角,强化地方叙事和国家叙事的正向同构关系,以此激发读者的家国情怀。有学者认为,在主题出版活动中,将地方叙事嵌入国家叙事之中,有利于国家叙事的完善和深化,能促进地方与国家的共生共荣[3]。如江苏省委党史办公室为契合“建党百年”主题出版需求,立足江苏的红色资源,从地方内容叙事层面出发打造了《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和《中共江苏历史大事记》(1921—2021)两本优质党史出版物。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现已出版50余种,年内还将出版16种。这种长期性、系统性、规模化的地方内容叙事策略,不仅顺应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时代主旋律,对促进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全社会广泛传播也大有裨益。

2.开发多元优质主题产品,以丰富形态满足现实需求

随着数字阅读、文创消费等新兴市场风潮日益兴盛,地方出版机构的内容产品结构也日益多元,逐渐形成以纸质图书为主,数字融媒体、文创衍生产品等为辅的立体格局,为“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出版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自2021年初以來,上海各出版社不仅出版发行了以文字阐释见长的理论读物、历史读物、文学艺术等优质图书,还推出了地图、画册、连环画、漫画、音像电子和微党课音视频等融为一体的数字图书。为了活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深化出版效益,学林出版社精心打造了《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及其文创礼盒,内含图书、周历、铅笔、笔记本、明信片等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高度统一的优质产品,不仅有利于党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还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文创消费需求。这也是现阶段出版机构从单一图书出版向多元文化生产平台转变的有效举措。

3.优化读者个性服务体验,以技术赋能促进效益增收

随着技术创新日益发展,出版机构加快了产业链建设,“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正成为融合出版的主推手。这为优化读者服务体验,加快出版机构全面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红色主题出版事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新兴技术赋能红色主题出版物生产,全方位优化读者个性阅读体验,是时代之需,也是发展之需。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利用融媒体打造优质内容,推出《追寻者——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路线考察纪实》纪录电影,这种主题出版场景化的生产策略搭建了面向大众的常态化新型主题传播平台,形塑了主题文化的生活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人民网、上海广播电视台和阿基米德APP合力开发了“‘给年轻人讲共和国的故事全媒体实景党课”系列产品,以“主题出版+多媒体+服务”的创新模式,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外,各地方出版集团还积极尝试开发“文化+教育”“文化+旅游”等特色项目。如安徽出版集团投资5亿元打造黄山中国书画小镇项目,旨在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内涵,以经济产业发展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5G、AI、AR/VR等新兴技术的成熟运用,未来地方出版机构主题出版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借助技术赋能实现效益增收的同时,大幅提升读者个性服务体验。

三、地方出版机构红色主题出版物的创新传播

进入“十四五”,我国主题出版工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品出版物的要求,既要深耕内容表达创新,也要致力于传播模式创新,强强结合,以精品生产搭载精品传播。

1.加快线下传播场景开发,以多元渠道触达读者

线下传播能直接触达读者,给予他们更直观、更有质感的体验和感受,是引起读者消费欲望、提升主题出版物效益的有效方式。

首先,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党政机关单位固有渠道推广主题出版物。以《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为例,由于该书内容优质 、形态多元、特色鲜明,不仅受到中宣部办公厅的关注,成功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还借助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大力推广成为党政机关的必读书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其次,充分利用新型阅读文化空间和读书会活动不断扩大传播效果。202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 “云展厅”,率先将新技术与《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等优质出版物相结合,读者通过VR眼镜便能感受到沉浸式阅读体验。上海人民出版社还充分利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品牌读书会和地方阅读节等活动向大众宣传红色文化,如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思南经典诵读会等,以主题出版物向基层“下沉”实现热销目标。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人民出版社相关红色主题出版物已经实现销售码洋超6000万元的目标,足见线下传播场景的强大效力[4]。

最后,积极尝试跨界联合、定制团购等运营形式,加速主题出版物传播。学林出版社在打造《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主题出版物及其衍生文创品时,不仅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兄弟出版社联合推广,还与中华铅笔厂展开深度合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推广《红船日历2021》主题文创时,引入企业团购定制营销方案,以为企业提供定制腰封为宣传点扩大传播效果。这些都为地方出版社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线下传播和品牌建构提供了有益启示。

2.着力线上传播模式创新,以丰富渠道推介产品

在出版融合时代,地方出版机构应创新推广模式,积极尝试多元融合手段,扩大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线上传播渠道。

首先,借助自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展开积极有效的传播活动。近年来,人民出版社利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和“党员小书包”APP为一系列红色主题出版物线上宣传提供了有力支持;四川人民出版社借助矩阵式融合传播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和“金牌解说”平台,为红色主题有声出版物及其电子书销售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加快与新兴社交平台的合作运营,多层面、立体化推广红色主题出版物。上海人民出版社与阿基米德APP合力传播“‘给年轻人讲共和国的故事全媒体实景党课”,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喜马拉雅合作推出《建党100年四史100讲》。2021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读掌上精品,庆百年华诞——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正式启动,在19家数字平台集中上线优质阅读资源,其中既有学习强国等权威平台,也有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为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线上传播提供了启示。

最后,积极创新直播模式,开发地方出版机构主题出版物新增量。在第34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全国近700家出版机构及文化单位围绕“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创世纪奇迹;文化自信,出版迎接高质量发展”主题开设线上专题展览,并首次引入直播带货形式,为优质主题出版物的网络销售提供了全新渠道,有效提升了地方出版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建党百年”主题出版既是精品工程,也是政治工程。地方出版机构在生产和传播红色主题精品出版物时,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使命,还要具备守正创新的意识、精益求精的严谨、深耕细作的执着,精心打造一批反映党的光辉历程的重头作品,为读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地方出版机构还要契合时代需求,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带动红色主题出版物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许惟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出版业需要关注的八个话题[N]. 国际出版周报,2021-03-22.

[2]姚雯. 新时代下主题出版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J].出版广角,2020(1):25-28.

[3]蒋三军,包鸿梅. 地方叙事:主题出版的一个挖掘方向[J]. 出版发行研究,2020(3):62-67.

[4]黄强.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3-30.

猜你喜欢
出版物红色机构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2017年出版物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