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跆拳道组织谈判与道馆创新的思考

2021-09-01 14:19郑家铨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跆拳道总裁谈判

郑家铨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全球价值链在总体上促进了多方利益[2]。跆拳道自1988年成为奥运会示范赛、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以欣欣向荣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在跆拳道创始与发展过程中,却隐含着组织的分化更迭。二战之后朝鲜半岛各项武术与文化活动逐渐复兴,当时朝鲜半岛武术多种多样,为了便于推广,韩国武术界于1955年4月11日组织“名称制定委员会”共同讨论应以何种统一的名称对外宣扬韩国武术,会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同意由韩国军人崔泓熙(Choi Hong Hi)提出的“跆拳”二字,从此结束了韩国武术名称各异的局面[3]。虽然这项韩国武术于1955年4月11日定名为“跆拳”,但跆拳道创始之后并非一帆风顺。1966年3月22日,在汉城(今首尔)成立国际跆拳道联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ITF),由崔泓熙担任总裁,以正式组织的方式向全世界推展跆拳道,1970年韩国当局与崔泓熙主导的ITF出现理念分歧,1972年1月崔泓熙便离开韩国前往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推广ITF跆拳道;韩国当局为了应对崔泓熙的出走,1973年5月28日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WTF),由金云龙(Kim Un Yong)担任总裁,自此世界上的跆拳道组织出现了实质分裂,1980年崔泓熙将ITF跆拳道带入朝鲜,这更引起了两大组织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就全球化角度而言,跆拳道无疑是发展相当成功的运动种类之一,尽管存在组织分歧,但跆拳道学习者仍然遍及海内外,并且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两大跆拳道组织分裂多年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的调解下,愿意为了跆拳道的长远发展进行谈判,自2002年起双方会谈多次,也达成多项协议。然而从宏观局势看来,两大跆拳道组织为了全球化布局进行多次谈判与战略合作,但就微观层面观之,基层跆拳道馆从业人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门户之见”。在两大跆拳道组织宏观布局之下,跆拳道馆如何把握国际趋势进行创新和优化,是该文关心的问题,因此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进而针对国内跆拳道馆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 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发展概述

1.1 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发展历程

1966年3月22日,ITF成立之后,崔泓熙便积极设计规划跆拳道技术体系和全球布局,也利用其曾经为韩国外交官的身份,向世界各国介绍跆拳道,同时在韩国军方实施军事化跆拳道训练,1970年,崔泓熙与韩国当局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1972年1月,崔泓熙离开韩国前往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发展跆拳道,并在欧美地区协助许多国家建立当地的跆拳道协会。早期崔泓熙在军队中的一些部下,在退伍后也离开韩国,前往欧美地区追随崔泓熙推展跆拳道。

1980年崔泓熙将跆拳道引入朝鲜,这是ITF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举让韩国当局及过去崔泓熙在军队中的部下无法谅解,造成意识形态对立,有些崔泓熙的部下便离开ITF,开始自立门户。尽管如此,跆拳道引入朝鲜之后,受到当地政府全力支持,在短时间内朝鲜培养出大批跆拳道教练,积极输送到国外传播ITF跆拳道,同时朝鲜跆拳道队在ITF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也屡次夺下傲人成绩。2002年6月15日,崔泓熙因胃癌病逝,崔泓熙过世后由朝鲜籍IOC委员张雄(Chang Ung)接任ITF第二任总裁,秉持崔泓熙遗愿,希望能够通过IOC的力量整合跆拳道,因此,2002年11月,在张雄的带领下,两大跆拳道联盟开始了漫长的谈判。2015年在保加利亚召开ITF世界会员大会,选举原负责两大跆拳道组织谈判的秘书长李永善(Ri Yong Son)为ITF第三任总裁。

ITF赛事体系共有套路(Pattern)、实战搏击(Sparring)、力量技术(Power Techniques)、特殊技术(Special Techniques)、护身术(Self-defense)等五大板块,参赛者按照年龄区分为“老将(Veteran)”“青少年(Junior)”和“成人(Adult) ”三大组别,在赛事中也将参赛者的段位进行细致划分,让更多人能够“分龄”“分段”参与跆拳道赛事,在欧美地区以健身、休闲为主的ITF“老将”组赛事蔚为风气,道馆中成年人和高龄者学习跆拳道的亦不在少数,彰显ITF适合“全年龄”人士锻炼的特色。

1.2 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发展历程

1972年1月,崔泓熙离开韩国后,韩国当局为了巩固跆拳道的主导地位,于1973年5月28日在汉城(今首尔)成立世界跆拳道联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WTF),由当时的韩国籍IOC委员金云龙(Kim Un Yong)担任总裁,在韩国当局的大力推动下,WTF于1988年、1992年成为奥运会示范赛,2000年起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金云龙在IOC的地位也从委员跃升为第一副主席,有了奥运会的加持,WTF跆拳道的学习人口在世界上出现井喷式增长,在我国近20年来跆拳道馆和从业者数量也持续攀升。

2002—2004年间金云龙辞去一切职务,WTF于2004年6月11日举行全球会员大会,选举原韩国庆熙大学校长赵正源(Choue Chung Won)担任总裁,在赵正源的领导下WTF有了许多创新发展思路,同时也与ITF进行多次会谈,并且在世界锦标赛和其他国际赛事邀请ITF队伍进行示范表演,促进交流,加深双方了解程度,并且进一步探寻双边合作的可能。

WTF创立之初,以加入奥运会为关键使命,在赛事推展方面,全部以竞技 (Competition)为主,历经数十年的运作,WTF竞技赛事已日趋成熟,然而WTF竞技比赛具有高强度的肢体对抗性质,不适合一般民众参与,因此WTF于2003年正式出台品势(Poomsea)竞赛规则,有别于竞技的肢体对抗,品势更注重参与者自身技术展演,起到了与竞技赛事的互补作用,同时WTF积极培养品势裁判和组织品势赛事,让更多WTF参与者能够在品势赛事中找到发挥的舞台。

2 国际性跆拳道组织谈判现状

世界上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产生了谈判的实践,谈判产生初期,使用的概念通常为需求、利益、理性、合作、交流、沟通、文化等[4]。无论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谈判都是解决冲突的基本方式[5]。Roger等学者早在1981年就提出“原则谈判法”的概念[6],这对后来的谈判产生了指标性的影响。

谈判的阵营在学理上称之为“造”,谈判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整合型(Integrated)”与“分配型(Distributive)”,谈判者从理论上可以分为竞争型、利己型、合作型、利他型4种[7],整合型谈判者将对方视为朋友,目标在于取得各方之间的共识,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与对手之间相互信任,为达成协议愿意承担对方的损失;分配型谈判者则视对方为对手,目标在于取得己方利益,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谈判各方之间信任程度不高,将压力施予对方,在意志的较量中取胜;整合型谈判与分配型谈判将会形成各方之间的谈判竞合光谱(见图1)。

图1 谈判竞合光谱

谈判竞合光谱中左侧为争夺价值的完全分配型谈判,右侧为创造价值趋向于完全共同解决问题,谈判者进入谈判场域时经常面临着困惑,然而谈判者的两种谈判类型趋向,往往与其背后组织的根本利益有关,谈判基本类型虽有“分配型谈判”与“整合型谈判”之分,但实务上谈判常为混合形式,亦即分配型谈判也同时包含整合型谈判,两种类型皆有可能重复。此外,谈判过程中经常可能由争夺价值的分配型谈判转向为创造价值的整合型谈判,反之亦然,端看各方之间与其谈判结构而定。

各方之间的谈判历史会对其未来的谈判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多轮和复杂的谈判环境中,主观价值对谈判者的行为与想法也具有重要影响[8]。WTF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跆拳道组织,是得到IOC承认的在奥运会中唯一的跆拳道管理机构,ITF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跆拳道组织,过去跆拳道组织因内部问题与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分裂。2002年以前WTF创会总裁金云龙是IOC副主席,为WTF进入奥运会立下功劳,ITF创会总裁崔泓熙则为韩国军人出身,在国际体坛影响力较弱;2002—2004年间,双方总裁更替,WTF总裁金云龙下台,由前任韩国庆熙大学校长赵正源接任总裁,ITF总裁崔泓熙因胃癌病逝,由朝鲜籍IOC委员张雄接任总裁,在此时期双方权力结构形成了扭转局势,原本WTF拥有了IOC的较多资源,2004年之后变成ITF拥有较多IOC资源,双方自2002年11月22日在美国进行第一次正式谈判,主要重点为“跆拳道统一”,双方至今已举行多次正式或非正式谈判,为跆拳道的全球化发展共谋对策。

之后奥运会、亚运会、冬奥会、世锦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双方也针对不同的议题进行谈判,甚至在罗格(Rogge)与巴赫(Bach)两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见证下,签署各项协议,打造双方同台表演的契机。由此可知,ITF与WTF原为政治意识形态而分裂,时过境迁之后,两大跆拳道组织领导人为了跆拳道的全球化和奥运会发展大局,愿意放下成见进行谈判,其目的在于创造跆拳道新的价值,共同解决目前跆拳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谈判类型而言,属于“整合型(Integrated)”谈判。

3 国内跆拳道馆创新与优化

在国际上,两大跆拳道组织为了全球化发展,摒弃过去对立的意识形态,愿意走上谈判桌,针对跆拳道的未来发展共商大计,同时双方的世界级跆拳道赛事,也互邀对方出席表演,促进双方深入交流。国内跆拳道市场,ITF与WTF两大组织的道馆均存在,然而这些民间道馆往往只学习和传授ITF或WTF其中一种技术体系,没有全面了解国际间跆拳道变化趋势,这也造成了道馆经营者和教练发展受限的问题,因此,笔者在2019年提出“跆拳道游学团”的概念[9],希望跆拳道馆在现有的经营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优化。

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在赛事上不断创新与融合,发展出“全年龄”、多项目的赛事体系,进一步为跆拳道馆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模式。然而,ITF与WTF赛事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国内道馆大多依旧注重在ITF的套路与实战搏击,以及WTF的竞技与品势,而且主要参与年龄集中在幼儿园至小学阶段,忽视了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全年龄”、多项目的特征,因此在创新与优化方面有待加强努力。

经调研,国内跆拳道教练对于完整的跆拳道体系了解不足,造成自身和道馆发展局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闭门造车、停滞不前的窘境。因此,基层跆拳道馆教练和经营者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深入了解国际间跆拳道发展现状与趋势,在ITF与WTF两大跆拳道组织迈向整合型谈判的当下,找到自身发展定位,跆拳道教练尽可能通过“兼修”模式,摒弃门户之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ITF与WTF两大跆拳道技术体系,以提高自身发展空间。

就跆拳道馆经营者而言,ITF与WTF两大跆拳道体系并行发展,是国际最新趋势,近年各种大型国际性跆拳道赛事都能见到ITF与WTF互相邀请对方出席的友好局面。跆拳道技术是一个整体,过去因为时代背景的问题造成跆拳道分裂为两大组织体系,但这并不影响跆拳道在全世界的发展,因此基层跆拳道经营者,更应该有广阔的视野,规划自身道馆ITF与WTF两大跆拳道体系并行机制,让ITF与WTF两大跆拳道组织在道馆内起到互补作用,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在ITF与WTF宏观布局之下,国际间跆拳道发展数量与质量呈现飞速增长,国内跆拳道馆经营者应把握国际动态,对接ITF与WTF赛事体系,并且在当前以幼儿园至小学年龄段为主的市场环境下,借鉴国际上“全年龄”、多项目发展模式,开创出更多年龄段、更多内涵的跆拳道创新路径,打造国内跆拳道行业新市场。笔者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基层跆拳道教练更要有宏观视野,紧抓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发展趋势,通过双边整合契机,规划ITF与WTF两大体系并行的创新型道馆,搭建学员走向国际的平台,进而优化整体运营模式,提升道馆获利能力。

猜你喜欢
跆拳道总裁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女巫外卖之总裁篇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汇丰总裁 年后搬回香港
Business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