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APP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服务构建和政策导航
——基于体医结合的“动+吃”的干预

2021-09-01 14:19王今越张友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运动

王今越 张友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健康中国”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健康的体魄是正常劳动和安心生活的根本。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19年)和《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2019年)3个重磅文件,文件中涉及了取消以药养医、加强健康管理预防为主、体医结合治未病、减少亚健康的工作思路,也涉及了依托于大数据的健康发展的导向,这表明了党和国家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决心。这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国民健康问题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是执行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先锋。高校教学改革是指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内容、方法和制度的革新,是为了顺应每个时期的意识形态、人才需求、教育观念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而提出的一整套教学的计划、任务、内容、方法、制度进行总体的协调的改良方案。与初等教育教学改革相对孤立不同,高校教学改革影响面广、影响力大,有着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是教育工作关注的热点。以改促教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全社会对高校教育工作本身的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案例都会有深远的影响,而每一次失败的尝试也为下一次的成功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尽管并非每次教学改革都会有理想的效果,但它始终是个必选项,绝非可有可无、为改而改的官样文章。

高校体育课应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目前大学生体质堪忧,而作为落实“体医结合治未病”的前沿阵地、贯彻“健康中国”的急先锋,高校体育课责无旁贷。2017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江崇民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历程》研究显示,从1985年至今,大学生体质一直在下降,肥胖率每5年提高2~3个百分点,而且有很多班级近1/3的男生甚至无法完成一个引体向上[1]。有研究者将2014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对比发现,所有项目大学生均值得分为六七十,仅为及格水平,且引体向上项目均分最低,仅有9分,除引体向上外,女生仰卧起坐和男、女生中距离跑(男1000m,女800m)都是低分重灾区,均分均不到70分(见图1)[2]。除体能不佳之外,大学生普遍忽视体育课的运动人体理论内容也是需要正视的问题,笔者曾就“体适能的概念”这一运动人体理论基本问题询问过数百名已修完体育学分的大学生,能回答出来的不到1%。这些问题都显示出,当前的体育课无论是在体能训练方面,还是在运动理论教学方面,还有更大的提高余地。体育课在贯彻“健康”理念上要有更大作为。

图1 2014年大学生体质测试各项得分

移动健康管理是一种最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是体育课改革可以依托的新模式。它依托于手机、手表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健康应用(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mhAPP)对人体运动健身或健康状态实现全天候监控[3,4]。大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几乎是100%,而200元左右的运动手表或手环配合手机即可实现心率、血氧、运动轨迹、能耗的测评和营养学建议,因此mhAPP引入高校体育课绝非遥不可及,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必然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该文从理论层面探索mhAPP在高校体育课服务管理中的构建路径。

1 我国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演化及移动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演化

我国体育课继承了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模式,要求自小学开始每周必须完成2学时体育课。体育课长期以“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运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目的,采取以跑、跳、投为内容的“军体训练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纯干货、低趣味、内容不可选。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各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至少要学会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自此开始,体育课开始转型,开始进入以“培养终身体育爱好,改善体质和精神面貌、治未病、寓教于乐”为目的,以球类、武术、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甚至爬树为内容的百花齐放的必修选项模式。此外,国内高校体育课也应用了一些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比较成功的“问导教学”“微课教学”等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比国内外体育课管理模式发现,我国和俄罗斯的体育课,是必修选课制,而多数发达国家的体育课是选修选课制。简单来说,后者体育课不仅内容可选,而且它只是为获取学分的诸多选项之一,不具备强制性。由于体育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高层次需求,经济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就越高,因此,发达国家国民普遍崇尚体育,没有体育活动习惯会被视为怪异、笨拙和不合群的人,故其高校体育选课率几乎达到100%。尽管我国现在经济迅猛发展,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参与健身的比例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群体健身活跃度虽然要高于普通城市居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将体育设为学校必修课是符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的,这种必修性质,实际可以避免较多的“宅客”进入社会。“宅”文化与亚健康、抑郁、高自杀率是有密切关联的,在这方面,日本的高“宅”率和高自杀率为我国敲响了警钟。2019年日本的某医疗中心对10~29岁人群假日沉溺玩手机的情况做了调查,发现每天花费2h玩手机的人超过了50%,每天花费6h玩手机的严重沉溺者占12%(见图2)。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日本自杀的人数更是超过疫情致死的数量[5]。

图2 日本10~29岁人群假日每天沉溺玩手机的情况调查

拒绝宅文化,先从体育课开始。体育课为学生打开运动健康视野,建立成体系的知识背景,提供改善体质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培养出健康的体魄,以及乐观向上、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思维模式。

1.2 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移动健康管理发展非常迅猛。智能手机是移动健康管理的核心组件,搭配相应感知器结合mhAPP完成特定健康、健身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其工作模式参见图3[6]。截至2017年,谷歌安卓和苹果平台提供mhAPP总数已超过1 655 000款[7,8]。可见移动健康管理发展态势迅猛。感知器方面,移动手机、手环是主力产品。在大众健康类别中,苹果的Apple Watch系列、谷歌的TicWatch、三星的Galaxy系列、华为/荣耀的FitGTSmart Watch系列、小米/红米手环系列等,以及运动专家级的颂拓、佳明、博能等,占据了此类产品的市场主体。功能上,对运动健康(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运动模式自动识别、运动能耗、GPS运动轨迹,以及跑步、瑜伽、跑步、游泳、骑行、瑜伽、力量的训练指导)、慢性病(心电、睡眠)、精神健康(压力感知)、病人教育监管(复诊、服药、饮食和经期提醒)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几乎是标配[6,9]。

图3 国外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参考

移动手表、手环中有一类高档产品是生物信号感知器和智能手机一体化的产物,其使用可以不依赖于手机,安装拓展APP,这类产品又被称为真智能表。除了生物信息感知采集,它们可实现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如拍摄、录音、NFC支付、蓝牙通话、eSIM独立通话、音乐播放、聊天、GPS导航等。由于价格原因,真智能表中除了Apple Watch外,销售均不理想。千元以内的假智能手表、手环(必须依赖手机、不能安装APP)仍然在国内占据主流。

2 基于移动健康管理的体育课内外“动”和“吃”管理服务和政策导航

2.1 基于移动健康管理建立运动档案和政策需求

目前,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移动健康管理都已开始进入精细化服务阶段——通过感应系统及诸多物联网技术采集信息,再以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移动终端显示、分析和传递信息,并将此服务应用到紧急医疗救护、慢性病的病情控制和健身领域[10]。2017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已经确认,未来会将手机等移动健康设备数据采集信息纳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体系[10],这在未来移动健康数据管理方面起到导向作用。

“动”也要有档案。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电子档案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程序与医疗系统,其对病人病因探究及医疗救治起到关键作用。体育课也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健康情况,便于合理开展相关工作,避免突发情况。例如,2017年,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2019年,徐州一名大学生在新生体测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身亡;2019年,重庆某中学生在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中猝死。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建立体育课运动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此外,因材施教、种子选手选拔也需要运动健康档案作为参考。

多年来,体育课电子档案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校方的忽视,而是因为这需要对学生多个生理指标进行较长周期、连续性较长的监控和分析,且作为一门面向所有学生的普修课,体育课涉及人数多,因此建立运动健康档案工作量过大,用传统方式难以完成。此外,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师也缺乏对很多生理指标所代表现象的准确分析能力,因此可能无法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而在移动健康管理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得多。第一,移动健康产品健康检测的感知器和mhAPP分析的精度已经基本成熟,可以满足一般性健康测量需求。第二,移动健康应用能够对人体健康数据不间断连续测试,档案建立只需要导出分析周期的健康结果即可。第三,价格上,很多移动健康手表、手环价格均在300元内,校园普及并不困难。此外,建立学生运动健康档案涉及学生隐私和公共安全,对有资质的移动健康产品要进行评定并建立具体的保障计划,这方面校方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向主管的教育部门申请介入,要求教育部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导航。

2.2 基于移动健康管理的体育课堂监控

“动”要加强课堂监督。高校体育课的主体内容是运动体能技术训练。教师集中全体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后,学生分散到运动场地上自行练习,课内也有较长时段用来开展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技术水平和体能水平。然而这个时段由于学生分散,巡场教师很难去把握每个学生的状态。以各高校篮球、排球、网球为例,分散练习时,数十名学生往往会分散到4~5个甚至更多赛场进行活动。一个教师巡场不太可能清楚谁在活动、谁在休息,更不用说去及时根据运动指标变化,调整训练强度了。通过mhAPP,这个问题将很好地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监控课堂所有学生的即时心电、血氧、心率、血压,可以及时调节活动内容、及时发现个体异常并中止其运动,此外,也能及时发现早退和“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尽管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此类产品,但这绝非异想天开。第一,现有移动健康产品已具备常规运动生理指标监控和导出功能,目前只需增加健康管理员监控功能即可。而学校需求大,也可以直接向商家提出反馈,让商家推出学生管理专用款。第二,我国高校WiFi已经普及,数据无线传输没有问题。第三,大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几乎是100%,硬件上只要校方再购入两三百元的健康手表、手环即可,且这些设备可以循环使用,也不容易损坏。因此费用平摊在使用年限中,并不会非常昂贵。总之,这些前提条件让移动健康管理进课堂近在咫尺。

2.3 基于移动健康管理的运动人体理论教学

“动”的理论要结合自身。课堂教授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是高校体育课必备的一环,要让学生在运动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对体育课体能技术的教学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但目前,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兴趣低,老师也不愿意多讲。究其原因,是这些理论比较乏味、空洞,没有很好地与个人实际结合。例如,体适能、无氧阈、运动房性心律失常、运动性高血压的概念和应用等,这些内容虽然与体育课训练教学有关联,但学生总觉得与自己无关。而通过移动健康设备,可以让大家直观地看到自己在体育课活动时的各项运动指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作业,结合这些指标,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些运动健康指标的含义和自身指标反映出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课余锻炼方式。由于涉及自身,又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

2.4 功夫在课外——移动健康管理的“动”与“吃”一体管理

保证健康,除了靠运动外,还要依赖于“吃”。“动”和“吃”是一体的,是治未病的两大组件。就体育课而言,课上时间有限,要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在课余的“动”和“吃”上下功夫。

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时间并不足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生理学理论显示,每周跑步3次,每次慢跑0.5h可以明显提高体质。但是2学时(90min)体育课还包括了很多教学时间,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并没有90min。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可以反映这一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然普遍不理想。类似于其他课程,体育课课后也应该留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而体育课作业向来缺乏监督,也难以监督。以往通过拍照的方式根本无法起到监督作用,而教师亦不可能课后抽时间全程监督。引入mhAPP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多数mhAPP已经能够很好地记录运动时长、运动能耗、运动轨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掌控学生课后体育作业完成的真实状况。

“吃”和“动”相辅相成。良好的运动辅助健康的饮食,可以让体质改善事半功倍,而不当的饮食让运动健身效果大打折扣。现实中,很多“三高”患者喜欢体育活动,却依然“三高”,正是因为饮食控制不当。而中国先秦时代就有辟谷养生之说,这个理论现在被称为热量限制。当然并不是说学生也需要热量限制,而是强调吃的重要性。以往体育教师仅会提醒学生荤素搭配,少吃高嘌呤、高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而这些建议操作性很差,比如,少是多少,多是多多。此外,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状况(当日能耗、健康状态),因此针对性很差,效果也不会理想。而目前移动健康设备给出的饮食建议综合考虑个体能耗补充和饮食搭配,给出具体的进餐内容和所代表的营养和能量,可操作性很强。教师也可以定期在课堂分享mhAPP给出的个人饮食方案,为学生讲解其科学性。

3 结语

以改善大学生体质为目的的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移动健康管理为体育课的革新提供了新助力。基于移动健康管理:可以建立运动档案,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基础信息,有利于掌握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的情况,避免出现危险;可以通过教师管理员模式监督全班学生运动时实时数据,便于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中止健康异常者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健康数据分析自身情况,更好地掌握运动学理论;可以记录课后学生体育作业完成状况和辅助制定适合当日运动特点和身体状况的科学饮食,让课后体育作业不再是管理的盲点。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讨厌的理由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