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1-09-01 14:19张扬胡剑宏易国忠李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健康中国

张扬 胡剑宏 易国忠 李彤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08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于2016年10月出台,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任务之一,此纲要详细规划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并对学校的场馆设施配置、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等方面都设置了完成的时间节点。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在此纲要中,强调了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性,体育强国是竞技体育及群众体育达到了世界公认的较高水平,其主要标志有国民的体育认知度、竞技体育的水平、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体育场馆的人均占有率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推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发展体育事业的突出工作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体育作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承载了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任,而学校作为培育体育健康意识与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具有体育科研的雄厚实力,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1 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

学生体质是衡量学校体育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良好的体质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要达到25%以上。但目前来看,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衡量身体素质的5项指标中,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与灵敏等指标都有下滑趋势,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显示,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与超重率不断增高[2]。“健康中国”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而我国学校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许多学校只侧重升学率的提高,导致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育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相应的锻炼时间也不足,因此体质健康状况下降。此外,在各个高校,体能测试成为了学生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近些年已经降低了对部分测试项目的标准,但是许多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仍然未达标,某些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各项指标甚至还落后于中学生[3]。

1.2 缺少体育活动时间

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时间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1990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该条例提出中小学每星期需安排至少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应为1h以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在校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低于1h,学生每星期参加体育活动至少需要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然而,目前许多中小学都未开设足够的体育课程,甚至一些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都不足1h。据调查,2010年我国大约12%的高中每星期开设的体育课不足2节[4]。学校缺乏体育活动时间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校领导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在升学压力下,体育课被其他课程挤占;其次,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并非专职教师[2],所掌握的体育训练、体育康复知识不足,体育课上学生由于没有专业指导,容易受伤,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学校常常缩减体育课时。在新课程改革后,将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但是改变学校对体育课程及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仍然任重道远,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发力。

1.3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器材的配置达标率要达到100%,教育部门近几年也在致力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然而目前的体育场地设施仍然不足,区域的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不平衡,城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体育场地达标率与体育器材达标率都未满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要求,城乡之间差距较大。造成城乡体育场地达标率与体育器材达标率不合格的原因有二:一是政府部门的经费投入无法落实[2],教育经费很难真正落实到体育设施建设及维护上,对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差距,城市地区所获经费多于农村地区;二是城市缺乏土地资源,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缺少开发资金,城市地价高昂,要建设一定规模的体育场地成本投入高。

图1 云贵川赣湘粤六省城乡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达标率情况

1.4 体育健康素养不高

健康素养是指通过获取、理解及利用基本的健康知识,维护与促进个人健康的发展,健康素养可以体现一个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5],学生的科学健身知识是衡量其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学生受到学校所传递的体育观和健康观的影响,学生的科学健身知识比较缺乏,虽然参加体育运动,但是没有科学的运动观念指导。

在《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中,2018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由2017年的14.18%增加到了17.6%,相较于2012年的8.8%有了较大进步。但如图2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健康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是培育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培育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提高健康素养,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图2 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

2 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2.1 加强学生体育教育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不利于“健康中国”的稳步推进,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以增强国民的健康水平。学校在加强学生体育教育方面,首先需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5],教师需要充分转换教学理念,树立让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其次,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体育,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激励学校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此外,还应该建立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中心,健康教育与运动技能教育、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学科教学同教育活动三者相结合的新型学校体育教育模式[5]。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学生的运动强度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改进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课堂教育,应该在健康课及体育课上,向学生教授科学的锻炼知识及体育健康知识,并在成绩考核时加入体育健康知识的考核;学校还可定期邀请专家进校开设健康讲座,普及体育健康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门体育技能[5]。

2.2 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体育活动时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首先,学校作为培育学生最重要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树立“学生健康大于一切”的观念,保证每周开设足够的体育课程,积极开展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趣味运动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其对运动的兴趣,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至少满足每天1h的要求;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形式[5],使学生回家以后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其次,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应该转变其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成绩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作为支撑,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并以身作则,陪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此外,社区也应充分参与其中,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社区可以联合学校开展一些小型体育赛事,社区工作人员应在社区内充分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可通过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健康知识海报、定时进行社区广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体育健康意识。

2.3 增设体育场地设施

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作为支撑。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不足的情况,第一,要盘活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因地制宜,使所有的场地设施物尽其用,并对其定期进行维护修缮,延长使用寿命;第二,教育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发放体育经费,做到精准发放资金,并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监督机制,使下拨的每一笔经费都能落到实处;第三,社区应加强与学校合作,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尽可能提供体育场地与设施,方便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此外,由于教育部门下拨经费有限,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体育资金筹措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充分协调各方力量,使社会上的公共体育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6];各级学校也应该根据其所处地理环境、所持资源开设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充分利用自有资源,最大程度保证体育课程的开展。

2.4 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健康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而学生阶段的体育素养对于居民健康素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家庭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长应着力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健康氛围[7],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家长还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共同致力于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培养。学校应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拓宽其接收体育健康知识的渠道;还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定期请专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再由体育教师教授给学生,学校也要加强对优秀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让学生接收到良好的体育健康文化的熏陶。只有多方共同参与到对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才能得到较大提升。

3 结语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不断解决“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增设体育场地设施,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等举措发展学校体育,才能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健康中国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