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1-09-05 04:28焦连志
创新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TRIZ理论新工科

[摘 要] 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命题。TRIZ理论阐明了创造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也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新的启迪:创新是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经过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得到激发和培养的;要构建能力本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宽厚博”的知识体系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大学生只有自觉树立新工科人才成长理念,才能更好地引领自身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从将TRIZ理念融入大学生课程教育、融入大学生实践实训以及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大学生的TRIZ理论应用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TRIZ理论;大学生;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107-10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不同时代对人才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于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唯物辩证法给我们的重要方法论启示,因此,把握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做好新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课题。TRIZ理论作为揭示发明创造内在规律和原理的理论,为用创新规律与方法来进行创造发明提供了重要的方法遵循,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以TRIZ理论为指导,揭示新工科培养要求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实践方法,是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方向。

自2017年新工科理念提出以来,国内学界对新工科教育相關问题展开了诸多探索。从新工科的背景来看,吴爱华、张清、张大良、钟登华等人认为,新工科是工程教育主动布局和深化改革,促进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的未来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需要,关系国家发展战略、发展需求、国际竞争趋势和立德树人使命[1-4]。关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杨宗仁认为,要培养适应“新经济”、引领未来工程需求之人才[5];张轮、张炜等人认为,要培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综合的综合化人才以及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工程人才[6-7]。对于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胡波、冯辉、韩伟力等人提出要探索制定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8]。从具体策略来看,李付星提出了从基于TRIZ理论的各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以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措施[9];于迎霞、刘威、马兰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工科专业学科方向,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群体系改革路径[10];姚利花、张占东则提出按照专业内外兼修—项目驱动—团队培养思路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打造跨专业教师团队等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11];等等。这些研究丰富了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但将TRIZ理论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也不够深入,本文将在对TRIZ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新工科对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发展一直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同的时代对于人才素质有不同的要求。相应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培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渗透愈加深入,将经济社会的运行打上了深刻的技术烙印,当今信息社会更是一个高技术支撑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渗透无所不在,信息技术按照自身的技术逻辑塑造了当今信息社会的基本面貌。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切技术都具有点金术的性质,每当社会开发出使自身延伸的技术时,社会中的其他一切功能都要改变,以适应那种技术的形式,一旦新技术深入社会,它就立刻渗透到社会的一切制度中,因此,新技术是一种革命的动因[12]。信息技术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掌握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这对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需要紧密把握这一时代脉动,把握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培育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调适和变革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日益与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所引领的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各种新创意、新工艺、新生产和经营模式以及新的制造业态和经济业态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对于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工程技术人才与工程技术的变革紧密相关,工程技术变革又与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所以顺应新的工程技术变革要求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也就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13]“交叉+融合”是新工科的关键词,它既凸显了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也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新要求,特别是突出了对大学生基于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能力培养的素质要求,其中创新创业能力依然是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之一,这势必要求高等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使得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但“大而不强”是制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也制约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认识的深入,我国在推动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2016年6月,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一项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6个国家于1989年发起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建立国际间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实现各国工程教育水准的实质等效。《华盛顿协议》也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了基础,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及其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接轨创造了条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步入快车道,“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反映新工科理念的新经验、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工科理念指导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正呈多点开花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17年推出新工科计划,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着力推进新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有特色、能够领跑全球的中国工程教育模式,从而助力我国实现从高等工程教育大国转变为高等工程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

三、TRIZ理论核心思想及其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揭示

(一)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在三种基本前提下:第一,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一些重要规律,可以归纳为8种模式;第二,任何技术系统,在它的生命周期内,趋于越来越可行、简单、有效,即更加理想,增加技术系统的理想成为解决创造性问题的一般规律;第三,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至少要解决一对冲突,在TRIZ理论中冲突分为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两种类型,技术冲突是指系统某一方面性能得到改进时,另一方面指标就会恶化,而物理冲突是指系统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状态[14]。在这样一种认识下,阿奇舒勒通过对技术系统进化过程的研究发现,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客观规律可以遵循:在解决发明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遇到的各种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总是重复出现的;用来彻底而不是折中解决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方法,其数量并不多,一般科技人员都可以学习、掌握;解决本领域技术问题最有效的原理与方法,往往来自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15]。从创新方法的角度来看,在牛顿观察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万有引力之前,无数人曾看到过苹果落地却只联想到苹果熟了,可以吃了,没有像牛顿一样进一步思考苹果落地的原理及蕴含的规律。同样,在瓦特看到水烧开了会沸腾进而发明和改进蒸汽机之前,无数人也曾经看到这一现象,却没有像瓦特一样沿着发明和改良蒸汽机的道路再进一步,究其原因,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缺乏创新的思维方式。也有一些创新方法在推进创新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头脑风暴法、归纳法、试错法、灵感法等,这些方法诞生过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但这些方法也有缺陷,它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顿悟,很难培养更多的人来开展同样的创新活动,而且这些创新方法效率过于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科技突飞猛进、创新日新月异的需求[16]。因此,面对社会迅猛发展所推动的创新需求,进一步总结人类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发现人类创新活动的密码,对于人们制定创新路线图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概括而言,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2)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3)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17]。不论是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产品,其背后都有一套或者简单或者复杂的技术机制,而技术机制或技术系统是遵循着一定的技术进化规律演进的,这种计划进化的过程具有客观性,因而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改造产品、升级产品和技术的过程就是在把握技术进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计划演进和技术创新的过程。通过发现产品或者技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就能够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技术创新。另外,技术创新要避免盲目性,盲目性往往是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因而,技术系统的演进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并尽可能多地拓展其功能,这种看似矛盾的地方也正是技术创新的突破点。这些都是TRIZ理论所力图揭示的,也是TRIZ理论的核心构想。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梳理发明创造的经验可以发现大多数创新行为都遵循着的一定的智力行为活动规律,如果我们能够将培养这些智力行为的知识系统组织起来,通过特定的教育过程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必要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获得关于创新创业活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教授的过程,可以创造性地通过学习和训练将创新规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内化到大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结构中,也就可以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相关知识按照相应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创新活动,减少创新活动的盲目性,减少创新活动的试错成本,从而提高创新的效率,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总而言之,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有助于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进而找准技术创新的突破点,在遵循技术发展进化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技术发明和创新,从而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二)TRIZ理论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揭示

新工科的提法意味着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素质培育的新要求,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但是现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TRIZ理论给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重要的启发,揭示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对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以学习和训练激发和培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潜能

TRIZ理论表明创新有规律可循,只要能够把握创新规律,就能抓住创新的“牛鼻子”,从而挖掘和培育人的创新能力。创新并不是少数创新天才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是发明家,只要普通大学生掌握了创新的规律,他们也可以成为潜在的发明家。因此,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路,特别是要注重以TRIZ理论为指引,将TRIZ理论教育渗透到整个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的创新家。

2.构建能力本位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新工科体现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特别是凸显了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新工科大學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TRIZ理论为指导,紧紧抓住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构建“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方法训练—创新实践应用—自主创新实践”的“四步法”的人才培养过程体系,形成“思维—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能力成长体系,并将其融合到课程教育体系中,贯通到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创新能力成长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助力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打造培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精宽厚博”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创新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基础。从TRIZ理论来看,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较强的跨领域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触类旁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构成,也是把握技术创新趋势及在把握技术演进系统规律的基础上找到技术创新突破点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大学生“精宽厚博”的知识体系。“精宽厚博”具体来讲,就是“精专业、宽口径、厚基础、博学识”,拥有深厚专业知识与广博知识面的知识体系。精专业是专业创新的重要基础,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支撑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宽口径是创新的重要条件,拥有的知识口径越大所拥有的创新路径也就越宽,就越容易产生创新思路;厚基础就是要有扎实的理论与知识基础,良好的能力素质和健全人格,这些综合素养都是形成创新人格、推动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博学识就是要拥有广博的理论与知识,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能力,这也是启迪创新思维、推动创新实践的重要动力源。

4.培养新工科大学生自觉树立创新型人才成长理念

理念体现了对主体自身和主客体关系的把握,指引着主体的行动,作为一种新的人才成长理念,“新工科人才培养着眼于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创新和产业融合以及新业态新经济要求的新型工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和不同领域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18]。大学生要成长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就要深刻领会新工科的基本理念,领会新工科对人才能力成长的多方面需求,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又要积极学习跨学科的知识,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学习,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隔断,力图掌握多领域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锻炼创新性思维和从事创新性活动奠定基础。作为人才摇篮,高校要培养当下创新经济时代的人才,就要自觉将TRIZ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四、基于TRIZ理论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TRIZ理論是揭示发明创造规律的理论,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在培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将TRIZ理论融入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推动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TRIZ理念应融入新工科大学生课程教育中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教育体系是新工科大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成长的依托。课程是教育过程得以展开的载体,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教育往往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无形中给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使学生脱离实际,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思考,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这种课程教育模式无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反而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成为知识的能动学习者、创造运用者,以及新知识的发现者和新技术的创新者。课程教育体系中缺乏创新思维理念的指导应当是束缚新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造成新工科大学生思维惰性的关键因素。

将TRIZ理论引入整个教育过程,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升成为一种方法论、一个系统工程,它能够科学、规范地指导创新思维的形成。TRIZ理论经过对20万个专利的研究,将已有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在遇到某些创新问题时,可以通过知识库来选择类似的方法去解决。对于创新性比较强的问题,也许没有类似的方法,但也可以从现有的知识库总结一些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从而为新工科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用新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激发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动机。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澳大利亚学者Iouri Belski以墨尔本理工大学的42个理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进行了为期13周关于TRIZ理论的课程学习,调查结果发现,TRIZ理论课程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仅仅学习基础学科课程的情况[19]。可见,将TRIZ理论课程引入到教学中,或者将TRIZ理念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直接开设TRIZ理论课程,还可以将TRIZ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在培养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协同发展,专业教育是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而通识教育则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知识边界中领会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好比是夯实了“体”,TRIZ理论好比是提供了“用”,“体”和“用”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能更好地激励创新思维和激发创新能力。TRIZ理论认为创新是冲突分析与矛盾解决的过程,“冲突分析与矛盾解决都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通识知识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20]。学生通过学习跨专业的通识课程,可以克服学生专业教育中的专业面狭窄、知识体系薄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知识联想迁移能力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的知识教育体系,使新工科大学生拥有更完善的文化素养以及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让学生能够跳出在专业知识领域打圈圈的思维方式局限,拥有在更宽阔的知识空间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思维方式,这也正是TRIZ理念所要求的。渗透了TRIZ理念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能够为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更为宽阔的知识视野和基础,使新工科大学生自觉地以TRIZ理念为指引,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TRIZ理论应融入新工科大学生实践实训中

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力量,新工科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TRIZ理论的学习都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为能力。实践实训环节是新工科大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理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与知识的理解程度。而理论与知识只有经过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死”的知识转化为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活”的知识,并建构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去,使新工科大学生跳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学习方式的窠臼,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引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新工科大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设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创新场域。从TRIZ理论的视角来看,创新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中被推动的。因此,基于TRIZ理论视角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实践实训环节,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实训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新工科大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TRIZ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尝试运用TRIZ理论的理念与方法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意识地利用TRIZ理论克服以往既有思维惯性的影响,发现知识在现实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发现技术难点,进而遵循TRIZ理论寻找技术创新的突破点,从而获取相应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解决方案。教师作为学生实践实训活动的重要指导者,要善于利用这一活学活用TRIZ理论的机会,引导新工科大学生在实践中重新认识TRIZ理论,学习应用TRIZ理论,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导新工科大学生找到技术创新点,努力实现创新突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新工科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及时总结学生运用TRIZ理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TRIZ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运用TRIZ理论指导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活动,使新工科大学生们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相结合。运用专业知识和TRIZ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机会,拓宽新工科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也能在实践实训环节增进对TRIZ理论的理解,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助力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三)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激励新工科大学生的TRIZ理论应用

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TRIZ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激励措施可以为新工科大学生应用TRIZ理论提供重要的抓手。新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生产一线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机会,当前高校都比较重视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有一种很好的激励效应。在TRIZ理论的指导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应当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向导,加强學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的结合,使新工科大学生在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中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指导新工科大学生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理性创业、科学创新,最终成为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创业竞赛是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形式。各种级别的创业竞赛也为新工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提供了学校和其他各个层面的平台和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动机,调动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也是新工科大学生学习运用TRIZ理论,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创新实践的好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出台各种鼓励新工科大学生参与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让新工科大学生在这些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自觉以TRIZ理论为指导,大胆提出新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设计方案,从而推动新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质量。新工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让学生为自己的专业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TRIZ理论还可以帮助新工科大学生寻求契合实际需求的选题,在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利用TRIZ理论启发和激励学生参赛的创新方向。创业竞赛从选题到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甚至有些作品将会成为实际生产领域中的产品,因此,把TRIZ理论和创新方法引入到创业竞赛中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挥专业知识的好途径。教师能够运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为学生提供帮助。一旦创新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刺激和鼓励学生产生创业动机,增强创业意识。此外,指导教师不仅应该是TRIZ理论的专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运营、市场的需求等,鼓励学生创业,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团队的建设和参赛作品的完善。在创业活动中要贯彻以TRIZ理论为指导的创业活动理念,指导新工科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TRIZ理论结合起来,培养新工科大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在各种信息新技术引领下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所支撑的“工业4.0”“互联网+”等预示着制造业发展又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工程技术创新、工程整合创新等在其中将会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如何把握当下技术创新大潮的机遇,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地,肩负着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时代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教育就要与时代要求紧密合拍,培养相应的人才,如此,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使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如何以新的理念指导新时期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更好地锻炼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揭示创新机制、认识科技创新规律的TRIZ理论给了我们一把揭示科技创新奥秘的钥匙,是我们认识创新、探索创新的关键。要在遵循创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创新规律办事,以高度的创新自觉意识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展开TRIZ理论教育,渗透TRIZ理论教育,不仅可以把创新的钥匙交给未来的人才,帮助他们掌握创新规律,还可以用TRIZ理论指导人才成长过程,指导今后的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政策,而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怎样遵循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怎样培育创新创业人才,TRIZ理论无疑给了我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当前高校正在展开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这项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在这一项系统工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总体性的理念来指导这一系统工程的变革与重新建构。“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旨在着眼于未来,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建立基于TRIZ理论考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将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21]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TRIZ理论的研究,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过程,更好地嵌入到高等教育中,为我国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成长贡献理论智慧。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 张清,沈文英,范如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08-113.

[3] 张大良.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4]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5] 杨宗仁.“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内涵及模式综述[J].兰州交通大学学報,2019(6):132-136.

[6] 张轮.新工科,重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N].文汇报,2017-05-05(7).

[7] 张炜,吕正则,吴蓝迪,等.“智能科学和技术”引领工程教育发展新动向: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23-126.

[8] 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2):20-27.

[9] 李付星.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17):33-35.

[10] 于迎霞,刘威,马兰.面向“新工科”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0):106-108.

[11] 姚利花,张占东.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大学教育,2020(5):37-39.

[12] 麦克卢汉,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3.

[13] 佚名.新工科到底是什么?哪些专业是新工科?[EB/OL].(2018-02-08)[2020-04-15].https://www.sohu.com/a/221603289_255576.

[14] 郭筠.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3-117.

[15] 韩彦良.TRIZ理论在螺旋输送机磨损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01-203.

[16] 韩洪光,董晓平.让创新变得简单:TRIZ理论简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12):25-26.

[17] 武青艳,陈瑞三,罗玲玲.TRIZ理论的优势特点及其局限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17-21.

[18] 焦连志.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17-21.

[19] BELSKI L.TRIZ course enhances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J].Procedia Engineering,2011(9):450-460.

[20] 冉育彭.TRIZ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22):63-66.

[21] 廖翠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影响要素探究:基于TRIZ理论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5-17.

[责任编辑:丁浩芮]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llege Students in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RIZ Theory

Jiao Lianzhi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llege students is a new proposition during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economy and new form of industry. TRIZ theory clarif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nternal law for creation and invention. It also brings some new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a kind of human potential and can be stimulated and cultivated through learning and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system for innovative talents; a professional, broad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system lays the knowledge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growth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build awareness in the growth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guide their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college students in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TRIZ theor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addi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RIZ theory.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IZ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TRIZ理论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速机床导轨防护罩设计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