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1-09-08 05:45荆晓娟龙晓奇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内镜评分

荆晓娟 龙晓奇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或黏液脓血便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1]。目前治疗UC的药物主要有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等,虽然疗效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2]。探究有效评估U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预测UC的复发风险,还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DNA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0-11易位2(TET2)是一种脱甲基酶,可参与恶性肿瘤[3-5]、动脉粥样硬化[6]和炎性疾病[7]等的发病过程。研究表明,TET2可靶向Toll样受体4(TLR4)/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TAK1结合蛋白2的启动子去甲基化,促进J774.1细胞分泌IL-1β[8];TLR4/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IL-1β均与UC的发病、进展关系密切[9-11]。由此推测,TET2通过上述机制参与了UC的进展过程,其或可作为评估UC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目前有关TET2与UC患者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U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UC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12]诊断为UC;(2)年龄>18岁;(3)能够配合本次研究且病历资料完整;(4)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UC外,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或伴有恶性肿瘤;(3)就诊前1个月内患有急性感染性肠炎。102例UC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为(30.00±3.80)岁,平均BMI为(23.96±2.66)kg/m2,改良Mayo评分为(5.92±1.75)分,IL-1β表达水平为(3.87±0.82)pg/mL,红细胞沉降率(ESR)为(15.20±2.92)mm/h。有37例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中包含糖皮质激素。

1.2 TET2水平检测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使用RIPA裂解缓冲液(放射免疫沉淀)裂解UC组织,获取组织总蛋白,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质定量;使用10% SDS-PAGE分离胶进行电泳实验,直至跑胶完成,然后转膜;使用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后滴加兔抗人TET2多克隆抗体(购自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抗β-actin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益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 ℃孵育过夜;次日滴加山羊抗兔二抗,室温下孵育1 h;使用化学底物发光液显影。应用ImageJ软件读取实验条带的灰度值。

1.3 预后评估

以UC达标治疗的目标评价预后,若12个月内治疗达标且未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肠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黏膜发育异常或癌变等)或接受切除手术治疗则视为预后良好;反之,则视为预后不良。UC达标治疗指临床缓解和内镜缓解[13]。临床缓解指患者自我报告无直肠出血情况发生,且排便次数正常;内镜缓解指改良Mayo评分为0~1分。改良Mayo评分包括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和医师总体评价4部分内容,评分标准:0分指患者排便次数正常,无血便,内镜下无活动性病变或正常,总体评价正常;1分指较正常排便次数增加1~2次,少于一半时间内出现粪便混血,内镜下发现轻度病变,总体评价为轻度;2分指较正常排便次数增加3~4次,大部分时间内未出现粪便混血,内镜下发现中度病变,总体评价为中度;3分指较正常排便次数增加5次及以上,粪便一直混血,内镜下发现重度病变,总体评价为重度[1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TET2表达水平比较

102例UC患者中有41例(40.20%)预后不良,其中38例(37.25%)治疗达标后复发,3例(2.94%)治疗未达标。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41)。预后良好组TET2的表达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7,P<0.001),见图1。

图1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UC组织中TET2水平 A TET2表达水平的蛋白质印迹图 B 两组TET2的表达水平比较

2.2 TET2水平与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102例UC患者的年龄、BMI、IL-1β表达水平和ESR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BMI、病变位置、改良Mayo评分和ESR的UC患者TET2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L-1β≤4.10 pg/mL的UC患者相比较,IL-1β>4.10 pg/mL者的TET2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的TET2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59,P=0.009)。

表1 TET2水平与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位置、ESR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改良Mayo评分和IL-1β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2.4 影响UC患者预后的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0的因素[改良Mayo评分、IL-1β、TET2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未应用=0,应用=1)]作为自变量,将UC患者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Mayo评分、IL-1β、TET2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U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U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价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构建由改良Mayo评分、IL-1β、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成的评估UC患者预后的模型,公式:F=-3.508+2.447×改良Mayo评分+1.608×IL-1β(pg·mL-1)+2.694×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将其命名为模型A;构建由改良Mayo评分、IL-1β、TET2、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成的评估UC患者预后的模型,公式:F=-6.211+3.355×改良Mayo评分+1.717×IL-1β(pg·mL-1)+3.450×TET2+3.993×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将其命名为模型B。模型A评估U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3(95%CI:0.672~0.853)、68.29%和75.41%,模型B评估UC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1(95%CI:0.853~0.970)、78.05%和90.16%。模型B评估UC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模型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1),见图2A。模型A和模型B的校准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见图2B、2C。当阈值概率>10%时,模型B评估UC患者预后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见图2D。

图2 模型A和模型B的评价 A 模型A和模型B评估UC预后的ROC曲线 B 模型A的校准曲线 C 模型B的校准曲线 D 模型A和模型B的风险效益决策曲线

3 讨论

UC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论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无法根治,多数患者易反复发作[15]。因此,探究预测UC复发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评估U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粪钙卫蛋白等,但上述指标均存在一定不足,如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粪钙卫蛋白预测UC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和73%,这提示其评估效能欠佳,仅可用于辅助评估预后[16]。本文探究了TET2表达水平与U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UC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本研究中UC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0.20%,与既往报道相似[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TET2的表达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TET2的表达水平与UC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T2是U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包括:(1)TET2靶向TLR4/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TAK1结合蛋白2的启动子去甲基化,促进IL-1β分泌[8],本研究结果亦表明TET2与IL-1β呈正相关关系,可能通过上述机制促进炎性反应,从而影响预后;(2)NF-κB在UC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ET2可通过NF-κB依赖性途径促进炎性反应[19];(3)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进展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有关,而TET2可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影响UC患者的预后[20]。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Mayo评分、IL-1β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是U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1-22]。

鉴于单指标评估预后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构建了模型A和模型B,并比较两个模型的评估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模型B评估UC预后的效能高于模型A;当阈值概率>10%时,模型B评估UC患者预后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这提示基于TET2构建的模型对于评估UC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基于TET2构建的模型可应用于评估UC患者的预后情况。本课题组今后将开展基础研究,进一步探究TET2影响UC患者预后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内镜评分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