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教学游戏指导策略探究

2021-09-10 23:04方巧云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游戏指导策略游戏化教学

方巧云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在实践中我们越发认识到幼儿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知识的过程。游戏化教学顺应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的要求。在游戏化教学的背景下,在教师支持性策略的指导下,学习的愉悦性与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活动可以保证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教学活动中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采用哪些教学游戏指导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呢?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继续研究和推进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教学游戏;指导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逐渐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教育过程中,应该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游戏化教学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课程,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或手段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改变幼儿枯燥乏味的“静坐听讲”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给幼儿更多机会去探究发现、去获得新知,让幼儿在教学游戏活动中迁移、运用和提升经验。其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也是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游戏与教学的相互交融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愉悦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有机整合,教师的教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和活动中的学。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如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减少使用抽象的语言,多使用具体形象的教授方式让幼儿在参与式、体验式中学习。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减少静坐听讲,让幼儿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干,让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向输入知识技能,而是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他们的经验建构。

教学游戏中我们最难把握的是怎样既给幼儿自主自由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与游戏中形成的问题,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大胆地假设。教师通过引发幼儿思考并提供线索,促进幼儿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支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幼儿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引导幼儿将把感受和体验表现出来。

例如,在开展“交通工具”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在聊天中提出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行驶的问题,他们对船很感兴趣。于是在与幼儿进行商量之后,我们开展“搭建船”的区域活动并在益智区进行浮沉的小实验。先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把自己见过的船拍下照片,或是选择一座有特色的船的图片,打印出来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接下来通过观察模型中船的特征,如船的形状、结构、材料和作用等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然后让他们自由搭建和做浮沉小实验,这是一个在玩中学的过程。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探索、讨论与解决问题,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也在不断获得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还要鼓励幼儿和同伴分享经验,鼓励引导幼儿把感受通过画画和记录表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既聚焦了幼儿的兴趣点和探索点,又与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至此,便成功完成了游戏与教学的相互交融。

二、教学游戏组织的过程要有效

教学游戏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标意识,教学目标贯穿游戏过程,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游戏活动。

(一)过程体现递进性与体验性

教育性游戏过程要充分考虑过程的递进性,并关注每个幼儿在各环节中的过程体验,而不是急于追求活动的结果。如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角色表演游戏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点。在组织角色表演时,幼儿通过扮演母鸡萝丝出门散步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而当“母鸡”知道“狐狸”想吃掉他,却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往前走,这是获得新知的过程,于是“母鸡”设计不同的陷阱,让“狐狸”受尽挫折,这是经验迁移运用的过程,最后“狐狸”总被“意外”阻拦,“母鸡”成功将狐狸打败,这是提升经验的过程。游戏就是体验,幼儿在教学游戏中自主探索、发现和交流会使学习更有效。

(二)过程尊重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感知与体验空间的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以多元、自主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逐渐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开展“地球是我家”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十分感兴趣。海底下面是怎样的?生长着什么?为了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爱护环境”的意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尊重幼儿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幼儿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先投放各种操作材料,如图片、书籍和实验材料等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搭建区域时,可以利用各种奶盒、纸箱、瓶子、纸筒等搭建各种海底世界模型,新的搭建材料能让幼儿获得新奇的体验,既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又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益智区为幼儿提供盐、白砂糖、冰糖、味精、蜡烛等材料,让幼儿探索盐融入水后经过火烧蒸发再变成盐的过程。总之,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活动方式,在保护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過程讲究方法与技巧

教学游戏的组织要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是为实现目标而用的。在游戏中抽取出一些如听、猜、躲藏、寻找竟赛等“有价值”的游戏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互动体验,包括与环境、材料、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很关健,师幼的互动要有导向、有技巧、有策略,就是说教师的提问要是开放性的、能引发思考的。如千般一律的问“是不是?对不对?”要改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而教师的回应要有反馈,要有情感支持,比如说“对,小草也会痛的哟”。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探索,给幼儿支架。比如幼儿在观察小蚂蚁时教师可说“请仔细观察小蚂蚁头上的触角相碰是在做什么?”这样才会有思维的推动,我们还要善于梳理、追问、提升、延展孩子的思维。

三、游戏中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游戏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以虚拟的角色出现,调动和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歌唱活动中老师分别以“老鹰”和”母鸡”形象出现, “母鸡”带着“小鸡”念读歌词和学唱歌曲时,为了调动“小鸡”开口歌唱的积极性,“母鸡”应引导并带领“小鸡”用歌声来赶走“老鹰”。加入了不同的角色使幼儿更投入活动,也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幼的关系。教师从教育者的形象变成游戏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样的角色转变,能很好地缩短师幼间的距离,使教师的要求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教师还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更能让幼儿理解。教师也可以说是一位演员,演员讲解内容要吸引人,就要直观形象。在讲解游戏时投入角色,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给幼儿的“任务” 要有明显的趣味性。我们向幼儿讲解游戏玩法时,要用适合幼儿理解能力的讲解方式,也可加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来辅助理解,语言尽量简洁明了、易懂。另一方面,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幼儿,使他们对活动过程产生直接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

在教学游戏中应尽量减少对幼儿行动的直接干预。当幼儿的行为偏离了教学任务时,我们不能生硬地将幼儿拉回学习的内容上,应通过角色扮演和平衡参与等方式间接地调节幼儿的行为,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游戏规则,逐渐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游戏过程中也不要过早地评价他们的活动,这会打断他们的思维。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十分必要的。小班孩子模仿能力强,自制力差,因此小班孩子设计的游戏一般不分组,而且规则要简单。大班孩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基础,动作更加协调、灵活,因此大班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有时也可提高要求增加一定的困难,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激起大班幼儿学习的兴趣。

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能尊重幼儿的天性,体现游戏精神,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要善于观察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渗透游戏精神,让学习的愉悦性与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游戏活动才是有效的。

參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沈瑾.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J].江西:江西教育,2019(33):96.

东莞市厚街镇涌口幼儿园 广东 东莞 523960

猜你喜欢
教学游戏指导策略游戏化教学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初探
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