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初步研究

2021-09-10 07:22方琦
关键词:辽西地区

方琦

摘 要: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以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文化体系组成。这些文化的众多遗址都曾出土过有槽石器,其形体虽小,但工艺精湛且带有一道或多道“刻槽”“沟槽”而耐人寻味。本文旨在通过对辽西地区出土的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出土位置、形制特点的汇总,在学术界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这一地域的其它影响因素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的产生、制作工艺、功用价值及其内涵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丰富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先民社会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信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辽西地区;有槽石器;箭杆校正器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6-0001-06

考古学研究中的辽西地区从水系上讲,主要包括西辽河、大凌河和小凌河三个水系。从行政区域上看,内蒙古的赤峰市、辽宁的阜新市和朝阳市为其核心区域。其地貌处于由高原到平原的过渡地带,以山地、丘陵为主,广阔的黄土阶地与坡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交互影响的地区,特别是作为温带森林与草原交接的生态交错带,对史前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着特殊的意义[1]。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与谱系相对完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这一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

所谓有槽石器,顾名思义,就是石器上带有凹槽。目前学术界对带有凹槽的这类石质器物称法不一,有的叫做磨石、砺石,也有的称之为石磨器、沟槽器、箭杆校正器等[2]。从表面上看,这些不同的称名是从不同角度对有槽石器形制或功用的直观描述,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其使用功能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既然没有一致的观点,故本文统称为有槽石器,以便更好地对其形制及功用进行初步研究。

在辽西地区史前诸多考古学文化的众多遗址中出土了数量颇为丰富的有槽石器,或完整或残缺。这类较特殊的有槽石器,多是磨制而成,集中出现在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未见,有的制作极其精美,不失为当时先民加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典型代表之作。凹槽的数量不一,有一道、两道、三道、多道等,但大多数都是一道;凹槽的形制主要呈“U”形和“V”形两种,槽面光滑。

一、辽西地区考古发现的有槽石器

(一)查海遗址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沙拉乡查海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1982年起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7次发掘,共清理出16座墓葬、55座房址等,出土众多遗物。包含10件有槽石器,从已发表的资料来看,仅1件(编号T0605②:9)没有线图,其余9件皆有线图(见图一);并且其中6件出土于房址内部,另外4件在清理探方地层中发现[3]。

依照图一中的顺序依次介绍如下:1(编号F54:113),长3.4、宽5.2、厚1.9厘米;黑色页岩,长方体,一面有长条形研磨凹槽。2(编号F50:42),残块,残长5.67、宽4.26、厚1.4厘米,凹槽宽1.1、深1.0厘米;灰色变质云母岩,磨制,扁体,长方形,两侧平棱,器面有两道凹槽,其中一道残。3(编号F26:40),残,残长6.7、宽4.9、厚1.7厘米;扁平体,两侧平棱,一端有穿孔。器面凹槽两道,槽间饰交叉网纹。4(编号F21:44),长5.2、宽2、厚1.4厘米,凹槽宽0.4厘米;浅灰色滑石,磨制,扁平长方体,小圆角,两侧平棱,一面有三道凹槽。5(编号T1214①:1),残块,残长5.26、宽5、厚2.6厘米;浅灰色砂岩,磨制,一面有凹槽。6(编号T0608②:2),长4.9、宽2.5、厚0.75厘米;浅灰色,长方体,一面有两道凹槽,并刻画交叉网格纹。7(编号F40①:6),长6、宽3、厚1厘米;浅灰色页岩,长方形圆角扁平体,磨制,正面有两道凹槽,两凹槽间有三道划痕。8(编号F26:41),长8.5、宽4.9、厚2.5厘米;椭圆扁平体,上端有一穿孔,器身一面有两道凹槽。9(编号T0502②:4),长7.6、宽4.52、厚2.5厘米;长方体,两道半圆形凹槽,间距1.7厘米,间面刻画规整网格纹,凹槽长4.5、宽1.1、深0.5厘米,另一面刻画规整网格纹,附刻十字交叉纹,一长侧面和另一短侧面刻有划纹。

(二)白音长汗遗址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西南500米,遗址坐落在西拉木伦河北岸西荒山东坡上。1988—1991年,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发掘总面积为7264.3平方米,并将该遗址分为南北两区,发掘中把北区编为A区,南区编为B区,两区同处一个坡面上,是根据清理探明的两条围沟各自圈定一片聚居区,比邻而居,界限明确。同时又依据遗迹相互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将白音长汗遗址分为五期七类[4]。

图二这7件有槽石器皆出土于白音长汗遗址中的房址,北区有4件,南区有3件,简介如下:1(编号AF82②:5),长4、宽4、厚0.9厘米;边缘有少许打制疤,上下面磨制较平整且光滑;中部有一个凹槽,较浅、较宽,凹槽横剖面呈半圓形。2(编号AF27②:6),长5.5、宽4、厚1.4厘米;磨制光滑,一端厚,一端薄,横剖面近长方形;中部有一个横向浅宽凹槽,相对另一面有一个浅而细的小凹槽。3(编号AF35②:1),长8.4、宽6.6、厚0.7—1.8厘米;磨制而成,呈长方形,一面饰网格纹,四周为使用面。4(编号AF52②:5),长6.5、宽5.5、厚1.5厘米;磨制,各面磨制平整,光滑;平面为圆角长方形,中部有1道凹槽,横截面呈凹形,凹槽较宽、较深。5(编号BF55①:7),长5、宽4.5、厚1.55厘米;磨制;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各面磨制均不平整;中部有1道凹槽,较细、较浅,横截面呈凹形。6(编号BF69①:6),长7.2、宽5、厚1.8厘米;磨制;平面近椭圆形,各面磨制均不甚齐整;一面上有3道平行宽凹槽,其中中间的凹槽既深又宽;两端有波折细浅凹槽;在3条平行凹槽的一端有1道细浅纵向凹线被3道宽凹槽截断,中间凸棱上有短、细凹线。7(编号BF69③:7),长6.7、宽4.6、厚1.4厘米;磨制;平面呈椭圆形,中间有一个宽凹槽和一个窄凹槽,在窄凹槽的一侧有1组波折窄凹槽,宽凹槽较深,窄凹槽均较细较浅。

(三)赵宝沟遗址

赵宝沟遗址位于内蒙古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2公里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于1986年对其进行发掘,清理了17座房址、1处灶址、5处灰坑和1处石头堆遗迹,遗存典型而丰富,获得了一批十分重要的遗物,并以该遗址作为“赵宝沟文化”命名地[5]。在赵宝沟遗址仅出土3件有槽石器(见图三),器形呈扁平体,均磨制而成,中部有一个圆凹槽,截面呈“凹”形。图三从左往右依次是:F9①:1,长6.5、宽4.2、厚1.8厘米;斑晶凝灰岩,圆角长方形。F9①:8,长8.9、宽4.8、厚1.7厘米;角岩,不规则形。F9①:9,直径4.2、厚1.6厘米;板岩,圆形。

(四)红山文化诸遗址

图四这4件有槽石器皆出土于红山文化诸遗址,并且都分布在房址内部。图四1、2是内蒙古元宝山哈喇海沟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有槽石器[6]。1(编号F2:1),残断,残长4.9、宽3、厚1.5厘米;白色石质,长条形,通体磨光;一端呈圆弧形,另一端残断,在器物的中间磨有一凹槽。2(编号F8:3),残断,残长6、宽3.6、厚1厘米;浅灰色,通体磨光;中间有一凹槽。3(出土于赤峰市敖汉旗七家红山文化遗址,编号F5:2),长4.3、宽3.5、厚1.1厘米;黑色,磨制而成,整体呈圆角长方形,底部平整,正面边缘有残损,正中有一道开口1厘米,深0.6厘米的圜底凹槽[7]。4(出土于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编号F10①:3),残断,残宽4.8、残长4.2、厚2.3厘米;磨制光滑,有利刃,正锋;器体前后面各有一道深凹槽与刃部相连。器体残断处原也有一对深凹槽[8]。

(五)其它遗址

在辽西地区的周边,例如,内蒙古化德县裕民遗址[9]、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10]、吉林梨树县风水山遗址[11]以及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12]、陕西神木新华遗址[13]、鄂尔多斯朱开沟遗址[14]、辽宁长岛小珠山遗址[15]、山东大汶口[16]等遗址均有同类有槽石器实物出土[9](见图五、六)。

另外,根据发掘简报、报告公布的资料显示,辽西地区史前时期还存在着大量的有槽石器。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只能看到文字资料,见不到图片或者线图资料。例如《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发表《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17]一文提到:“出土磨石,10件。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厚石片,石料有钙质粉砂岩和晶屑凝灰岩等。大多数一面中央已磨成沟槽,深0.1—0.15厘米,可能是用于磨制石器或骨器。多数磨石都有磨制规整的加工和使用痕迹。”

综上考古资料所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的出现及使用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当然,伴随着辽西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深入,相信还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同时,笔者在资料搜集和整理过程中也有遗漏之处。然而,就已有考古资料来看,辽西地区以外区域出土的有槽石器不及辽西地区出土的数量多、质量高、延续时间长等。因此,相对来说,有槽石器在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颇有典型性,也更具研究价值。

二、有槽石器初步研究

早在史前社会,石器的產生、演变、发展为先民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先民们生存环境的稳定及制作器物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们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工具也普遍增多,尤其是石器类工具,以此来丰富日常生活或有其他用途。

前文简略描述了41件有槽石器,其中23件出土于辽西地区,余下皆是其它地区发现的。根据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多遗址出土的这23件有槽石器,很明显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有槽石器在相同的分布范围内,既表现出形制上的地域差异,又存在着共性的文化特征。

(一)材质、形制分析

本文涉及的有槽石器皆是石质材料加工而成,又因辽西地域面积颇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各遗址出土有槽石器的石质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查海遗址出土的有槽石器包含有黑色页岩、灰色变质云母岩、浅灰色砂岩等;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的7件有槽石器属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两种类型,又可分为玄武岩、石英砂岩、叶腊石化大理岩等。同样,赵宝沟遗址发现的3件有槽石器分别属于斑晶凝灰岩、角岩、板岩。

众所周知,岩石种类和成因类型丰富,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发岩石资源提供了先决条件。参照辽西地区史前时期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到的认识是有槽石器石制品的原材料基本属于就地取材,当时的先民能根据不同工具的性能需求、结合石材的特点,因地制宜选用石材加工有槽石器。

在很大程度上石材的质密程度对有槽石器的形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前文提及的40余件有槽石器,形制多样,器体大多呈片状、扁平体,平面多是长方形,也有圆形及不规则形状的。个别有槽石器还有穿孔现象,如查海遗址F26:41这件有槽石器,雕工精致,上端有一穿孔。

大部分有槽石器都有一道或多道凹槽,多为素面无纹饰,带有纹饰的寥寥几件,并且纹饰简单,有弦纹、网格纹。这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加工难度很大,工艺流程复杂,费时耗工。因此也就没有像陶器那样大量投入使用,不具有普遍意义。

总之,从文化性质和选材、形制方面来分析有槽石器,推断其绝非一般的器物,或者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石质工具。

(二)制作工艺分析

一定意义上,石器制造业可以被视为上古时代的高端技术产业,特别是磨制石器,通过分析石器制造技术和工艺,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上古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从发掘资料可知,有槽石器的制作工艺具有多样性。以磨制工艺为主,其次是打制,少数石器用打磨结合、压削工艺制作而成。有槽石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自然界的片状石料大致打制出一个有槽石器的“雏形”,再经雕凿、旋挖、琢磨等方法成型,器形较规范,凹槽内多打磨光滑,外表保留有划痕或麻点。现有出土的有槽石器都是单面有槽,相反面无槽且呈片状。

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生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艺术又是生产、生活的写照。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件有槽石器都属于石雕艺术作品,展现着高超的石雕技艺。由此我们可看出部分有槽石器自身又具有完美的艺术性特点。

透过艺术看本质,艺术品的产生与技术的提高息息相关。无论是查海遗址带有穿孔的有槽石器(图一),还是林西白音长汗遗址有多道凹槽的有槽石器(图二)等,产品线条之规范和匀称,器物表面之平滑光亮,都充分表明当时人们不只已具有能动的审美意识、强烈的形态美感,而且也已具备相应熟练的石器加工及平面抛光打磨等技术。

(三)功用价值分析

古往今来,人们制作一种器物,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制作,预先设定了一定的功能。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器物,都有它的用途。一件器物,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艺术品,其形制特征的设计与制作,都是从它的实际功能出发,而这种功能又是由它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决定的。

依照这些有槽石器所在遗址的发表资料所言,对其功能有一些推测,如赵宝沟遗址发掘报告中称“其用途与加工某种精细器物有关”[18],尚未做深入探讨。在吉林饶河县风水山遗址出土了较多带有竖向凹槽的陶质和石质器物,部分带有对称分布的穿孔。根据发掘简报所言“从风水山遗址出土的该类器物的形制来看,有的有孔,有的无孔,且器体大而沉重,不似网坠,应当是其他类别的具有特殊用途的工具。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有多处遗址中见有这种有槽石器。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该类器物很可能是古人用于给箭杆整形的整直器。虽然见诸报道的箭杆整直器多为石质,未见陶质,且多集中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遗址未曾发现,但风水山遗址出土的有槽石器和陶器从形制看,应当是具有相同功能的器物。以陶代石,可能出于当地石材匮乏的缘故,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19]李新伟先生曾撰文判定这类有槽石器部分属于箭杆整直器[20],并结合国外出土的实物资料加以对比论证。

我们可从有槽石器出土位置和器物残留痕迹来推测其所属的功用价值。辽西地区这些有槽石器多数出土在房址内部的地面上,少量在房址的回填土中发现,墓葬中还未发现。由此可知,这类器物属于當时先民常用的一种加工工具。至于加工何物,则要分析、研究石器上残留的痕迹。

首先,用作校正箭杆。大家熟知,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以渔猎、农业经济为主。在狩猎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原始弓箭,那么对于箭杆的精细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带有一道或多道凹槽石器的出现遂成为箭杆制作最得力且完美的矫直工具。而且有的凹槽石器带有穿孔或残存穿孔痕迹,穿孔的功用,主要是为了随身携带,悬挂便捷,信手拈来,随时使用,这一点对于外出狩猎的先民来说,意义重大。

其次,用作加工石器、玉器、骨器等。在同一遗址伴随这些有槽石器出土的还有丰富的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尤其是骨器的加工需要不断的琢磨。在查海遗址和林西白音长汗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骨器。由此判断,加工石器、骨器、玉器应是有槽石器的功用之一。

最后,用作网坠。俗语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这些遗址的所在地附近都有一些较大的河流。因此,捕鱼也是当地先民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周易·系辞下》有“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可以说结网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史前各个时期遗址出土的遗物当中几乎也都有纺轮的发现,这为结网捕鱼打下了物质基础。在较大的河中撒网捕鱼,必须要用到网坠,与其他的器物做网坠相比,部分器体较小的有槽石器更有优势。一方面是便于捆绑,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在便于捆绑的同时,也可以绑得更结实,防止其从水中脱落;另一方面,便于循环利用,虽然制作时费些时间,但由于可重复利用性高,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从有槽石器的形制、琢磨痕迹及出土情况来看,它无论是用于箭杆校正、加工制作骨器、玉器还是作网坠加重,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说,有槽石器的功用具有多重性,也可以说是多功能的,一器多用。

三、结语

通过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诸多文化遗址出土有槽石器的初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一)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多集中出现在辽西地区,其石材的选用主要是就地、就近取材,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常见石材的性能,可据不同工具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石料加工制作相关石器。

(二)有槽石器制作技艺高超,多为磨制而成,亦有琢制、打制、钻孔、抛光等技法,多样的工艺和方法为石器加工制作提供了技术保障,间接反映了辽西地区史前诸考古学文化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比较发达。

(三)有槽石器的用途是多样化的,国内外学界至今也未形成定论。不仅仅局限于用作箭杆校正、加工制作骨器、作网坠加重等,众说纷纭。括而言之,这些有槽石器的出土,为认识和了解辽西地区史前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参考文献:

〔1〕杨宽.辽西史前磨制石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20〕李新伟.我国史前有槽箭杆整直器[J].考古,2009(06).

〔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6〕姜仕勋,魏仁杰,张亚强,翁进友,马凤磊,黄云波,邱国斌,郭勇.元宝山哈喇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01).

〔7〕马凤磊,赵淑霞,于文莅,王泽,张英伟.赤峰市敖汉旗七家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J].草原文物,2015(01).

〔8〕索秀芬,李少兵,馬凤磊.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5(11).

〔9〕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化德县文物管理所.内蒙古化德县裕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21(01).

〔10〕李有骞,杨永才.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2015年Ⅲ区发掘简报[J].考古,2019(08).

〔11〕〔19〕梁会丽,隽成军,曲清海.吉林省梨树县风水山遗址2010年抢救性发掘[A].边疆考古研究(第12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神木新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博物馆.朱开沟[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5〕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J].考古学报,1981(01).

〔1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汶口续集:大汶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7〕刘晋祥,杨国忠.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82(0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tone Tools of the Prehistoric Period in Western Liaoning

FANG Qi

(Ruiguo Site Museum of Liangdai Village, Weinan 714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ehistoric period in western Liaoning was composed of the Xiaohexi Culture, Xinglongwa Culture, Zhaobaogou Culture, Fuhe Culture, Hongshan Culture, Xiaoheyan Culture and other cultural systems. Many sites of these cultures have unearthed trough stone tools. Although the shape is small, the craftsmanship is exquisite and it has one or more "grooves" and "grooves", which is intriguing.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unearthed location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ne tools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in the western Liaoning area, and on the basis of early academic research, combined with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is region,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stone tools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in the western Liaoning area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craftsmanship, functional value and it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arried out to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spiritual beliefs and related issues of the ancestors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of Western Liaoning.

Keywords: Western Liaoning; Grooved Stone Tools; Arrow Shaft Corrector

猜你喜欢
辽西地区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纹饰综述
辽西地区的山杏容器育苗及雨季造林技术应用浅析
辽西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
荆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辽西地区的分布和保护利用价值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辽西地区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分析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