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10 08:46韦晶
健康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应用

韦晶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抢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接诊时间、分诊时间、准备抢救时间、抢救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短(P<0.05)。结论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不仅仅可以提高抢救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同时也缩短了接诊、分诊、准备抢救和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理想且显著。

关键词:急诊护理;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

引言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危重症,主要由血管粥样硬化或栓塞造成,由于发生部位在脑部,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相关研究提示,急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而此类疾病随我国老龄人口增多,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亦随之上升,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局部脑组织迅速缺血,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则可能发生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其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越早获得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轻,因此临床抢救工作中,如何提高急诊效率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后遗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抢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为84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患者42例,其中,有24例是男患者,有18例是女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4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3.9)岁;对照组有患者人数42例,其中有25例是男患者,17例是女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护理组实施传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后的心电图监护、病房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

急诊流程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成立急诊护理小组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组建抢救小组,组内3~4人,由临床急救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负责指导和协调。

创建相应护理急救流程预检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其接受早期检查,对其生命体征、意识清醒情况、语言情况、肢体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后送往抢救,先向其提供抢救服务后,再帮助患者家属挂号,并帮助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将患者信息反馈给专科医师,协助医师展开抢救工作。

启动疾病应急流程患者进行抢救时,负责调整其体位,一般将床头抬高15°~30°,并帮助其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血液标本进行采集,送检其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数等,利用相关监测仪器对其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指数、血压值等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疾病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并观察其是否适合溶栓药物治疗,最终明确其病情及溶栓指征后,再为其开通2条静脉通道,并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对其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进行持续监测,实施溶栓后,经医师确认可回病房休息后将患者转移回病房休息。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分诊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系统予以评定,内容有面瘫、肌力以及意识等,百分制,分数越大,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及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抢救有效率情况

实验组42例患者抢救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别有24例、17例、1例,抢救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2例患者抢救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别有21例、15例、6例,抢救有效率为85.7%,实验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42例患者家属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24例、16例、2例,护理满意度为95.2%;对照组42例患者家属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20例、14例、8例,护理满意度为81.0%,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主要疾病之一。临床急救效率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且在相关研究中指出,随患者大脑缺氧缺血的持续,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持续加重,早期进行抢救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减轻作用。随相关抢救方法不断完善,急性脑梗死致死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脑梗死介入治疗、各类溶栓药物的创新完善,使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有所上升,不过,由于该病的疾病特点,除临床治疗方法外,急救效率也是影响抢救及治疗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若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受损脑组织的存活几率较高,倘若脑部供血及时恢复,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复也有积极影响。急诊护理流程是临床对于不同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护理学科,主要是借助及早干预使患者的病情更加稳定,辅助治疗开展,保证患者健康,因为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快与危害大等特征,可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及早介入治疗对病情的发展严格控制,促使患者的抢救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不仅仅可以提高抢救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同时,也缩短了接诊、分诊、准备抢救和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理想且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芳,李艳华.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10):1148-1151.

[2]宋晓芳.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2020,44(03):58-60.

[3]黃景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6):165-166.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3)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应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