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2021-09-10 07:22邓竹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初中音乐美育

邓竹华

摘  要:一直以来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未受到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进一步地要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教育有利于审美能力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本文对于初中音乐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展开了研究,提出要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 教育策略

新课改后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音乐课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对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供可行性建议,唤醒初中音乐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初中音乐美育的内涵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美育包含的范围和意义都是广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概念如同审美一样,意义宽泛。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指出美育主要包含了美感教育、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主要是从美育的功能来界定,艺术教育则是从美育的目的和途径来界定,情感教育则是认为美育是对于人的影响。另外我们从音乐艺术作品本身来看,是音乐家将自身情感演绎成音乐语言,引起人情感共鸣,这是音乐作品自身所带有的审美特点。再从音乐个体的作用看,有利于提升审美价值意识,审美能力,音乐艺术能够强化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价值意识的形成,这是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开展美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由此可知,美育是音乐课程的核心。

二、初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美育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审美的过程包含了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心里过程,声音、情感等是感性的体验,想象、理解则是理性的体验。审美的过程中蕴含了人类丰富的内心活动,有此可知,在初中音乐教学增强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对于音乐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大多數教师基本都是通过介绍创作背景、作品生平经历等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很有有教师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意境赖把握作品的内涵。一首传世多年的名曲,必定蕴含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直接对于欣赏者的情感体验造成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作品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知识来把握作品的美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地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想象和理解,才可能很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因此本文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还需要挖掘作品中的作者情感。

(二)强化学生音乐审美意识

基于初中的教学发展来看,一直以来都是沿着“艺术鉴赏”的路线,提升学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能力。其中听力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的音色进而判断音乐类型。比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通过听音就能判断该作品是笛子乐。再如《放马山歌》,通过听音色就可以判断这首作品是云南民歌。另外乐感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也十分重要,学生在音乐学习和聆听当中不断地提升乐感。

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歌曲的第一部分:“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山,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节奏自由,速度适中)”和第二部分:“千家万户(哎嗨哎嗨哟),把门开(哎嗨哎嗨哟)(节奏鲜明,速度加快)”。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并总结和分析其中的不同、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听觉和视觉进行结合,从而感知音乐的美感,比如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演唱视频。第二,听力训练。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聆听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提升辨识和理解能力。

(三)引导学生音乐创作实践

创作音乐是体验美的过程,也是初中美育的最高要求。《新课标》提到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学生需要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独立创作短曲或旋律短句,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虽然说不通地区的教育资源不一样,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的音乐谱写能力较差,城市地区的学生音乐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对于音乐而言,任何一短曲都有相应的调式和结构。音乐创作也不是说那么高深莫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唱和练耳基础,认真知道学生也是可以完成音乐的创作。比如《我和你》的演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改编歌曲,第一、二乐句和第三、四乐句)的节奏组合都比较简单,即:XXX-|XXX-|XX XX|XX---|。教学过程中可以知道学生重复练习这4小节的节奏,然后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共同创编旋律。对于音乐基础差的学生,先熟悉自己的旋律节奏,再去填谱。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手风琴进行检验,并对于学生的创作提出建议。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玩具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戈德蓓. 初中音乐课堂美育渗透策略研究[J]. 东京文学, 2020, 000(004):138-139.

[2]张小红. 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 双语学习(乌鲁木齐), 2018, 000(009):122-123.

[3]周星.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精品, 2019(5):106-106.

[4]向丽. 以美育人:初中音乐课程德育功能的渗透路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3):135.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平海中学,广东   惠东   516300)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初中音乐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