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图书中的人文精神

2021-09-10 07:22李云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人文精神工匠精神

摘要:近年来,少儿科普图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少儿图书板块所占比重逐渐提升。少儿科普图书对于丰富孩子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相当重要。但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少儿科普图书品质不高,给读者以错误引导。究其原因,在于人文精神的缺乏。为此,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工匠精神,时刻不忘通过科普图书传递人文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多为少年儿童推出科普精品,陪伴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少儿科普图书;人文精神;责任意识;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242-03

科普,即科学普及,又称大众科学或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活动。顾名思义,少儿科普图书就是以少年儿童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讲述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的书籍[1]。它对于丰富孩子知识,拓宽视野,满足孩子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非常有帮助。宏观层面看,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孩子们从小受科学启蒙,让科学精神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对于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相当有益。也正因此,伴随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少儿科普图书越来越受重视,在少儿图书板块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20年,在北京召开的儿童阅读大会上,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实体店渠道中少儿科普百科的码洋比重为17.8%,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网店渠道中少儿科普百科的码洋比重为21.69%,仅次于少儿文学,同比增长2.91个百分点。可见,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已呈异军突起之势,其规模、比重增幅明显。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甚至可能超过少儿文学,成为少儿类图书中占比最高的细分类[2]。

一、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导致的各种乱象

当前,由于同质跟风现象严重、编校把关不严等原因,导致市场上的少儿科普图书尤其是原创图书人文精神缺失,乱象丛生。有不少图书不仅知识陈旧、语言乏味,甚至出现一些文字和知识性错误。如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就曾因书中存在诸多事实性错误而被媒体点名批评。该书中仅化石名称错误就有十多处,还有诸如辽宁古果穿越几亿年成了沙顿蕨、陆上蕨类改变习性在水中生活、珊瑚摇身一变成菊化石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好在这些知识性错误易于察觉,而那些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方面的偏差则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少儿科普图书的读者大多是正处于认知阶段的少年儿童,这些假借科学普及之名的错误知识讯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2020年初,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画小百科”丛书就因此引发了极大争议。书中这样介绍果子狸:“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可以医治烫伤,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针毛可制成毛笔和画笔……”一本野生动物百科图书俨然成为菜谱大全,甚至是屠宰动物手册。一本合格的科普图书,应用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文字介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激发孩子们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导他们珍惜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与生命的美丽与可贵,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告诉孩子们“果子狸肉可以吃”。不管是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还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让民众更加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本书还能在市场上大行其是,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某少儿科普图书在名为“毒蛇的肉可以吃吗”的章节中写道:“毒蛇之所以有毒,是毒蛇的头部内有毒腺,毒腺能分泌毒液,而毒蛇的肉是没有毒的。人们在用毒蛇做菜时,斩了头,剥了皮,剖开肚皮,去掉内脏,洗干净。经过以上手续,即使用毒蛇做成的菜,人吃了也絕无中毒的危险。这些白嫩的蛇肉,切丝、切片、切段等都行;清炖、红烧、做羹、做汤都成。”底下还有一条注解:“蛇的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少儿科普图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的观念陈旧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普及已经过时,应用科学传播来代替。换句话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普及只片面强调科学知识,忽略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普及,并且片面强调科学普及,往往意味着单向的、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这其中实则隐藏着科普图书潜移默化地向读者传递人文精神的密钥。少儿科普图书固然要向少儿传播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而真正的科学精神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上,它和人文精神是相互交融的,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事实上,在较早出版的有关野生动物的百科图书中,类似“动画小百科”这样描述动物食用功能的字句比比皆是。当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生态意识还比较匮乏的时候,当人类社会发展还处于解决温饱是第一要务的时候,图书中出现捕食野生动物这样的内容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完全不需要依靠猎捕野生动物来果腹,而且现今大自然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失衡的代价已经逐渐反噬到了人类自身。环境保护的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中写道:“现在我们身处21世纪的高速发展时代,身处‘生态文明’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却还有过时的文化产物在传播。文化的更替进行得如此之慢,这才是我们所感到叹息的。”这段话非常值得人类反思,更是每个科普从业人员应该深思的一段话。

(二)内容制造商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近二十年来,童书市场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尤其是少儿科普图书。这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源向此类图书倾斜。为追逐利润而粗制滥造的科普童书进入市场,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很多内容制造商不着力开发优秀作者与优秀资源,一味追逐一时的经济效益,关注短期的社會热点,往往市场上什么书卖得好就跟风做什么,短期内拼凑出书。在这种模式下,要在科学知识中灌注人文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缺乏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作者

其实,如果少儿科普图书的作者由科学家、科研人员亲自担当,肯定是最理想的,如此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基于这些学者本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在人文精神方面也能很好地兼顾。像茅以升、贾祖璋、高士其等众多老一辈科学家,都曾为少年儿童写过众多脍炙人口的科普文章。而目前,专业从事少儿科普创作的学者非常少。对于科研单位或高校的专业人士来说,自身科研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多,从事少儿科普的创作对其职称认定与业务考核帮助不大,且收益有限。这导致有专业知识、有能力创作的科研工作者对创作这类图书的积极性不高。

(四)部分编辑缺乏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不少人认为,少儿图书准入门槛低,从事这类图书的编辑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编辑能力。加之众多缺乏少儿图书出版的经验的出版社和文化公司为获取经济利益,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当前业内部分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存在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缺乏对少儿科普选题和书稿甄选的能力。除专业知识匮乏外,部分少儿科普图书编辑缺乏对科学、对读者、对儿童好奇心的敬畏,把关意识和质量意识薄弱,为占领市场,赶热点、出业绩,没有秉承负责的精神反复推敲、打磨、审查图书内容。这样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的图书质量,可想而知。

三、如何在少儿科普图书中注入人文精神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曾多次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世界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让人们了解到,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是猴子的表亲,而不是上帝的工具与代言人;哥白尼的日心说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地心说,让人们意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也不是万物的主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站在了牛顿经典力学的肩膀上,又对其局限性有所突破,打破了机械的世界观。足以证明,时代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就包含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如果少儿科普读物能有意识地、更多地体现科学发展最新成果,体现包含在科学发展最新成果中的人文精神,那就能帮助少年儿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在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方面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与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相对应、相一致的思维模式,以及人生观、世界观。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心理越来越严重。反映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上,理工科教育越来越忽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几乎变成纯粹的数理训练和操作训练;反映在少儿科普图书上,片面强调实用价值与冰冷的纯知识。如此种种,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如何让少年儿童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认识科学的人文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成为摆在少儿科普图书策划者、创作者、出版者面前的现实课题。身为少儿科普图书编辑,要让少儿科普图书更多地体现人文精神,无论是策划选题还是文稿甄别加工,都应有意识地凸显人文精神的指导作用[3]。

(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少儿科普图书的教育意义与社会功能

现今社会,信息产量以几何倍数爆发增长,这对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搜寻、甄别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因此,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对于少儿科普图书编辑来说,相当重要。换言之,少儿科普图书关乎儿童的成长,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少儿科普图书的小读者正处于心理发育与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日常学习接触到的读物将深刻影响他们的思维逻辑、知识架构,乃至人生观和世界观。少儿科普图书编辑有责任从认知和心理上对其进行正向引导。

此外,由于这些小读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足,所以少儿科普图书编辑需更加认真、严谨,在内容的甄别、筛选、把控方面更加严格。但就实际情况看,目前很多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并不具备专业的科学背景出身,经验积累也不够,自身本就缺乏科学审核、判断的能力,更不用说能够根据第一手资料撰写内容。加之现今市场上很多少儿科普图书的知识性内容难以追溯它们的来源出处,也就无从判断其正确与否。在学校,每门学科都有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负责传授,但实际工作中,编辑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选题和书稿,涉及天文、地理、动植物、医学等等。这些内容不能因为是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内容就不做。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不仅要多翻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读懂书稿中出现的各种科学专业知识,了解这些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对书稿中出现的大量科学术语与科学知识进行核实,以保证编辑书稿的准确性。哪怕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很不起眼的知识点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认为反正都是给未成年小读者看的简单基础知识,就不怕犯错。殊不知,一旦出错就是大错,闹出大笑话。比如此前某少儿动物科普图书介绍鳄鱼时写道,鳄鱼最大可以长到10~20吨。而事实上,目前世界上现存鳄鱼最大只有2吨。这就是编辑时不仔细,导致数字多了一个“0”,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除此之外,编辑还要保有质疑与探究的精神,勤与作者沟通,反复确认书稿内容;要善于借助专家团队和学者的力量,建立相关专家严格审订机制,并且这种审订机制不应该只是走走过场,而应该真正起到提升图书质量的效果。

(二)注重反映科学技术的局限性

少儿科普图书编辑要注重在少儿科普图书中反映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让读者明白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让少年儿童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便利我们物质生活、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很多尖端的科学技术被用于制造武器,运用于战争领域,加深了人类的生存危机;许多工业领域里的科学技术极易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城市垃圾污染、“三废”污染、酸雨酸雾现象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等。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虽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福祉,但随之而来的灾祸也在同步增长。人们在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丧失了许多人之为人的东西。总之,我们在努力学习并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时,更应该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在少儿科普图书中反映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能够帮助少儿读者全面地了解科学,使其在观察思考时多一些人文精神的参与,不会盲目迷信科学技术,片面强调实用价值,受到诸如“果子狸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的错误引导。

(三)注重少儿科普图书的文学性

美国知名科普作家、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言:“每个人在他們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的敬畏。”少儿科普图书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方式之一。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能够让读者在阅读后心生愉悦,萌发对科学的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必须充分注重图书的文学性,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认知能力、审美需求和阅读趣味,多运用文学笔法和散文学法,多运用讲故事、打比方等形式,让内容由形象入抽象,由浅显入深刻,而不是将那些原本枯燥专业的科学知识简单地照本宣科,或用一个未知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同时,写作语言也要准确、生动、形象,尽量口语化。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编辑多与作者沟通,在组稿初期就确定好书稿的内容体例和文字风格;另一方面需要编辑在加工书稿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以润色,让图书内容、形式更加贴近少年儿童读者。简言之,一本少儿科普图书只有充满文学性、趣味性,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从中获得认知世界、文学语言与情感熏陶的双重快乐,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四、结语

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应该兼具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于一身。所谓科学性,不仅是内容要准确、严谨,还应有科学伦理、教育意义与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考量。身为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在内容策划、甄别、编辑时,不能习惯性地“知识先行”,强调知识的单方面灌输,而应更加注重体现书中的人文精神。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书中全是冷冰冰、干巴巴、毫无感情的科学知识,只会让少年儿童望而却步,失去兴趣。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生动、有感情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激发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启发并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这两点,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对于少儿科普图书编辑而言,只有真正树立人文精神的意识,并积极在图书出版的每个流程中践行,才能打造出少儿科普类精品图书,才能为少年儿童奉上丰盛、优质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雪岗.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49.

[2] 盛娟.上半年童书市场规模增长1.89%,2020必看的少儿出版小趋势![N].出版商务周报,2020-07-18.

[3] 何龙.融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少儿科普读物编辑的创新之路[J].科协论坛,2002(12):27-29.

作者简介:李云伟(1981—),男,江西南城人,硕士,责任编辑,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人文精神工匠精神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