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让儿童在诗意中徜徉

2021-09-13 11:16金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诗意想象

金燕

低年级是儿童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部编版小学低年级教材古诗选编分析

部编版低年级教材共收录27首古诗,编排上注重循序渐进,主要表现为数量和篇幅逐渐增加、体裁从单一到多元、理解难度由浅及深。与高年级教材相比,低年级教材中古诗的选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唐诗居多,表达积极情感

唐诗相对而言格式完备,风格多样,在艺术价值上具有典范性,比较适合刚刚接触古诗的低年级学生学习。低年级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19首是唐诗,大多表达积极情感,有对春日美景的赞叹,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哪怕是送别诗,也洋溢着洒脱。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贴近学生生活,内容通俗易懂

从题材来看,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以写景抒情居多,贴近儿童生活,如李峤的《风》、贺知章的《咏柳》等,所描绘的事物都是儿童所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从体裁来看,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多为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出现词和律诗,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部编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一)以画解诗,还原画面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较弱,而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若一味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思维和想象也会被束缚,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化认知阶段,直观的画面更易于他们接受和理解。部编教材中所有古诗的插图都是以彩墨画形式呈现的,意蕴丰厚,生趣盎然,是古诗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适时运用书本插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还原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和画面,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与情感力量。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要求。所谓“情动而辞发”,学生拥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才能有话可说。《登鹳雀楼》一诗中“依”和“尽”两个生字增加了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学时,笔者借助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夕阳的位置,从而理解“依”就是依傍、靠著的意思;并想象夕阳越来越低,逐渐消失在地平线的过程,理解“尽”是消失的意思。学生借助想象,在头脑中将书本静态的插图还原成了动态的画面,古诗中的文字自然鲜活了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能够突破重难点,化难为易,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让课堂教学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意便可悄然流淌进学生的心田。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还是在于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力。过度依赖图片等多媒体辅助手段,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品读,所以在使用插图的过程中用“好”、用“巧”很重要。

(二)链接生活,对话文本

虽然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与儿童生活关联度较高,但毕竟时代背景差异较大,古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或风俗不一定都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范围之内。教师应找到古诗与儿童生活的联结点,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帮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对古诗的理解。

一年级下册《池上》描绘的是一个小娃撑着小船去荷塘里偷采白莲的情景。虽然诗中写到的荷塘、荷花、莲蓬等事物学生都不陌生,但他们大都没有独自划船、偷采莲蓬的经历。笔者在教学时抓住“偷”字,以“你瞒着大人偷偷地做过什么事”这个问题拉近古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通过联想爸妈不在家时偷偷看电视等经历,再次回忆起当时或激动、或紧张的心情,从而理解诗中小娃的内心活动,感受小娃天真可爱的形象和诗歌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偷”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教师引导学生穿越千年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一把钥匙。链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能够帮助他们走进人物内心,在诗歌中找到情感共鸣,由点及面地体会古诗内涵。

(三)调动感官,丰富想象

儿童掌握知识通常要经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感知是儿童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低年级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其特点是将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针对这类诗,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感知。

二年级下册《村居》是一首很有画面感的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生活情趣。诗人在描绘“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的美景时,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东风”轻柔地拂过脸庞,带来了青草的香气,给人以触觉和嗅觉的享受。在教学时,笔者通过“如果要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你想用哪些颜色?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闻到了什么味道?”等一系列问题将学生的思绪打开,与诗人一同“醉”在美好的春光、趣味盎然的农村生活中,以学生的想象丰富诗歌意境,理解诗意便可水到渠成。

(四)诵读体味,以读入境

低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课后习题中都提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可见,诵读是低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与悟是相辅相成的。充分想象能帮助学生走进诗境,读出诗情;反复诵读也有助于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诵读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范读作用,以声情并茂的诵读示范代替技巧讲解。学生从教师语音、语调的变化中,感受教师内心情感的波澜,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文本、与诗人进行深入对话,在模仿教师诵读的过程中,提升朗读、想象和语言感悟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体悟。

三、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认真研读文本,加强文本解读能力

想要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首先教师自己要读懂古诗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古诗品读、评价与鉴赏的能力,对文献资料进行研读与提取的能力,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提炼的能力。在认真研读文本、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打磨课堂教学语言,使得教师的课堂语言契合诗歌意境,以适切的姿态陪伴学生享受诗意。

(二)深入浅出,把握古诗教学的“度”

低年级古诗教学尤其要把握好“度”。一是教学目标要有准确度。教师在备课时需深入透彻地解读古诗,但在教学时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其次教师的讲析和引导要适度,教师应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古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虽然目标不高,但教师需保护好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润物无声”之中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诗歌题材确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让他们在诗意中尽情徜徉!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诗意想象
诗意地栖居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