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2021-09-13 16:54刘燕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思辨能力人才培养

【摘要】虽然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缺席仍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和论述,介绍英语教学中开展思辨能力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现状,然后以泛读课程为例,分析在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推进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文化;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燕(1987-),女,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湘潭大学第十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904062)。

引言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已经经历了以下三大阶段: 高级英语人才培养阶段、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阶段和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阶段。现阶段与前两阶段相比更完善、更全面、更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新世纪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创新是思辨能力的体现,只有在较强思辨能力引导下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创新。按照Anderson et al的类级模型说,创新能力属于思辨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各种思辨认知技能综合运用的结果。思辨能力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能力,被多领域和学科列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而多位学者认为思辨缺席现象在外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途径是课堂教学,即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从多方面、多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思辨能力译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我国学者常将此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思维能力等。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堅毅五种性格特征。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思辨能力构成进行探讨。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联合会的45位教育家、哲学家组成特尔斐项目组 ( The Delphi Project) ,对思辨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尔斐报告》对思辨能力所下的定义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我国学者文秋芳将critical thinking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改为“思辨能力”,并于2009年提出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思辨能力或评判性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文秋芳认为,思辨是思考和辨析,是一种穿透事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做出逻辑理智的判断,包括思维、论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认知(分析、阐释、评价、推理、揭示、自我调控)与人格特质(好奇、开放、正直、自信、坚持)的统一。

近年来,“思辨能力”相关研究引起了外语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外语专业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 其思辨能力明显低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层的一些语言技能的学习,缺乏深层次的学习,四年学习下来,尽管语言流利、语音标准,却思想空洞、逻辑混乱、条理性差,思辨能力严重缺乏。对于“思辨缺席”带来的后果,黄源深认为“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北伦敦大学校长Brian Roper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针对普遍存在的思辨力缺乏的问题,学者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1.思辨能力的界定与测量;2.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以泛读课程为例,在英语阅读课堂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过多关注语言学习本身。由于阅读材料中出现较多语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注意力倾向于放在处理语言点包括语法及句式结构方面,往往忽视了对文本材料主题进行深挖和拓宽,缺乏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导致学生只是对语言知识点进行整理加工和输入,缺乏思辨意识。其次,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教师往往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局限了课堂形式。学生也只追求考试成绩,对课堂上开展的与考试关联不大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再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2.解决的办法。要树立思辨性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明确,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应当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当将思辨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语言教学当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要让相关课堂活动占到课堂教学的一定比例,将思辨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进行阅读内容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内涵和主旨大意的材料,同时注意思政内容的融入,让学生去阅读,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及引导。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避免机械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代表着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一定不是机械的,而应该是灵活的、富于变化的,因此只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之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既要保证课堂的互动性,也应当增加一些环节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总结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教师应花时间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注意提问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问题难度和侧重应有不同;多问开放性问题,多让学生思考,面对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获得问题的答案。另外要充分重视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通过反复讨论、辩论、反思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此外,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包含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教师才能放手开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会更重视围绕思辨能力培养开展的一系列课堂内外的活动。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教材不僅要保证文章思想的深度,也要尽量有趣以便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不能片面强调句式、语法等语言点,而应引导学生关注准确定题、合理布局以及充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

语言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学习者,不能只满足于对语言知识的获取,更要把语言当成媒介,帮助自己获取跨文化知识,并且思辨性地处理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这样的学习才是完整的、全面的。作为老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树立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入手,配套课堂目标设计、具体方法步骤和评价体系是解决思辨缺席的重要方法。这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思维,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团队协作、思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乃至自主把握课堂,继而通过教学实践,找寻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思辨思维添彩助力。

参考文献:

[1]Paul 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Pithers R T, Soden R. Critical Thinking in Education: A Review[J]. Education Research, 2000(2):237-249.

[3]高一虹.外语学校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 (5):59-66.

[6]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7]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8]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9]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5-58.

[10]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学思辨能力人才培养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