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迷思的成因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2021-09-15 05:41棂,贺
成人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平学习者课程

嵇 棂,贺 斌

(1.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问题背景

与近年来的其他数字创新不同,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译作“慕课”)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高等教育的“转折点”。2012年,以Udacity(盈利性)、Coursera(营利性)与edX(非营利性)为代表的慕课组织相继成立,吸引全球众多顶级大学在平台上面纷纷投放优质在线课程。一年之间,由于慕课与用户的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作“MOOC元年”。受此影响,在2013年,国内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涌现,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慕课元年。

一方面,慕课的课程质量较高,对注册人数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免费访问,慕课学习者的数量级轻松过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教学。大多数拥护者坚信,慕课是推动高等教育改进和创新的一剂良方。另一方面,慕课正遭受着诸多质疑和抵制。受到质疑的方面主要涉及教学质量、教学法、学习体验、认证、商业模式、知识产权、文化背景等。[1—3]

从慕课教学应用来看,早期证据显示慕课并未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慕课试图用免费在线视频讲座取代传统课堂的思路冒犯了教师的核心价值,也威胁到他们的工作岗位,[4]有时难免出现抵制慕课的现象。例如,圣何塞西州立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们联名拒绝使用edX上的哲学课程;阿默斯特学院认为,慕课违背了学院秉承的“通过密切谈话学习”(Learning through close colloquy)承诺,可能会沿袭“信息分发”式的教学模式,学院最终由教师投票拒绝加入edX的MOOC课程发展计划。[5]难怪奥德丽·沃特斯(Audrey Watters)将2013年称为“反MOOC元年”(the year of the anti-MOOC);[6]哈佛大学edX负责人罗伯特·卢(Robert Lue)教授声称: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后MOOC时代(post-MOOC era)。[7]

在慕课走过整整的8年期间,有关慕课的争议从未停止。在慕课风靡全球之际,由于慕课的价值被急遽看涨而出现不少令人费解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对慕课迷思的成因加以反思和洞察,有助于认清和把握慕课的核心价值、推动慕课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驶入健康的“快车道”。

二、慕课一般分类

MOOC(音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和基于“多重交互”的在线学习方式是MOOC的两个关键要素。[8]通常依据学习理论基础的不同,将MOOC大致分为cMOOC、xMOOC、tMOOC三个类别。[9]

cMOOC的理论基础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创造与生成;xMOOC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复制与获取;tMOOC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技能的习得与发展。Simens和Downes眼里的MOOCs属于cMOOC,它是基于联通主义的生态系统,学生通过数字平台与内容、教师和学习共同体联接在一起,共享他们的知识并不断创造出新知识。cMOOC具有自主性、多样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特点。[10]三大慕课平台(edX, Udacity and Coursera)所提供的MOOCs强调视频展示、小测验、考试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属于xMOOC。tMOOC强调学习者掌握完成某些类型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它通过活动、任务或项目来结构化学习经验,并通过参与这些实践促进技能发展和创建人工制品。玛莉华盛顿大学的《数字故事DS106》(DS,Digital Storytelling)MOOCs就是tMOOC的重要代表。

三、慕课迷思概念画像

在慕课飞速发展过程中,不时冒出一些迷思概念混淆视听,让人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现对学校情境中常见的慕课迷思概念进行立体画像。

1.品牌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代名词

慕课从一开始就与名校、名师和名课程结缘,突显出异于以往OER(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的“高贵”品质。在美国率先创立的三大“慕课”平台中,Coursera和Udacity注入了斯坦福血统,edX由麻省理工与哈佛混血而成,这些平台上汇聚了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名校的顶尖教授担纲的精品课程。国内双一流、985高校自建或共建的慕课平台强势崛起、各领风骚。

学校和教师的知名度越高,是否就意味着慕课教学质量也高呢?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那些争相涌向慕课的精英大学,很多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赞誉,鲜有迹象表明其在教学方面尤其是在线教学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此外,从教学角度看,当前主流的xMOOC主要沿用传统的授受主义,缺少学生与教师和资源的深层次交互,必然会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产生不利影响。从学生角度看,对于学习动机强的学习者来说,慕课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密切关注和外部支持的学习者而言,他们在这些课程中取得进步可能要困难得多。[11]

因此,对MOOC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不仅要看MOOC本身的内容设计和制作水平,更要评估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和对学习成果的具体作用。

2.慕课代表着最为先进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2]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在围绕教学目标对慕课进行设计与开发的时候,需要确保“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13]

目前全球上线的慕课类型主要是xMOOC,[14—15]多数研究文献也主要针对xMOOC类型,[16]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热点转向行为主义的MOOC。[17]xMOOC以客观主义为认识论,对慕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将教学内容切片后进行知识的单向复制与传播,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有些MOOC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视觉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钱小龙等人选择我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专业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的某高校,对其人工智能慕课的调研结论是:课程目标设置及其适切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课程内容组织安排与智能推送仍需完善;证书发放、学习追踪、考核评价以及导航定向等方面仍需改进;慕课的资源粒度不够细化、拓展资源的严谨性与前沿性还需进一步完善。[18]李胜波等人分析比对了当前国内主要的14个主流平台上622门慕课发现,绝大多数不太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甚至有179门缺少教学目标,此外,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关联性较差。[19]慕课教学设计的缺憾通常被认为是造成MOOC学习者大量流失率的一个原因。[20]

3.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成果认证

慕课机构推出了多种有关慕课学习成果的认证形式。起初,慕课平台为吸引大规模用户注册平台(积累用户资源),推出了免费的数字化完课证书。在拥有巨量用户基础之上,慕课机构开始探索收费认证形式以确保平台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最早的一种收费模式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纸质完课证书,后来,为满足用户在系统知识拓展、职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慕课机构推出了针对系列课程学习成果的收费认证形式。官网显示,edX推出X系列项目课程(X Series program),这些课程本身是免费的,如果在完成这些课程后想要获取证书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edX面向当下热门领域推出职业证书(Professional Certificate),旨在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取得成功所需的关键专业技能。此外,edX利用来自顶尖大学的一系列研究生水平的课程,推出改善职业生涯的微硕士项目(MicroMasters programs)等。

虽然,edX的多种学习成果认证方式对慕课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学习成果认证质量却饱受争议。目前很多质量保证过程没有涵盖慕课这类新的在线资源和课程,学生和潜在雇主都认为通过远程学习获得的资格没有真正价值,[21]也没有提供未来雇主和学术界接受和认可的学位。[22]学校对MOOCs的各种徽章、证书或专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尚不清楚。[23]学生难以通过慕课认证作为申请毕业或求职、进修等的重要砝码。[24]显然,仅仅以慕课机构为主体来创建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认证,很难保证认证证书的含金量,较难获得社会的信任与认可。

4.慕课将加速现代大学教育的消亡

时下大量的学术话语和专业文献,理所当然地将慕课视为对高等教育的颠覆性创新。事实上,大学课程体系一般经过精心设计和长期反复验证,是专业知识系统的层次性、完整性和延展性的重要保证。当然,高校不应该排斥部分适合本校学生的优质慕课与学分认定转换机制,但长达四年的本科教育不可能被学时仅有几周或数月的慕课所取代。更重要的是,现代大学教育拥有较为成熟的质量保证(QA)体系,仅仅提供慕课并不一定能保证课程的全面性、一致性和真实性,课程质量保证存在忧患。Al-Imarah等人从绩效(Performance)、效益(Benefits)和市场(Market)三个维度证明了慕课很难对高等教育市场产生颠覆性创新,[25]许多有关慕课是大学终结者的论述可能言过其实。例如,爱思唯尔(Elsevier)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发的“解剖学”慕课当中,虽然爱思唯尔提供包括三维数据、图形模型、交互视图和虚拟显微镜等在内的数据内容,但慕课教学仍然面临实践操作、社会性的临床学习、学生表现评价等诸多挑战。因此,爱思唯尔临床解决方案内容组织的高级副总裁琳达·贝尔弗斯(Linda Belfus)旗帜鲜明地指出,“慕课内容绝不能够取代传统教育,相反会创建支持性内容以增强完整的教育体验”。[26]

高等院校应拥抱创新的在线学习环境,确定如何将其与传统课堂、实验室、研讨会和实地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降低教育成本、改进教育方法,增加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5.慕课引领和实现教育公平

MOOC携带着以“大规模、开放、免费”为标志的文化基因,人们自然从一开始就将MOOC奉为缩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利器。慕课本质上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学习方式,它是否有能力担负起引领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任呢?一般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起点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公平和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受教育者享受到均衡配置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其个体差异得到平等尊重和公平对待);教育结果公平(受教育者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其呈现出的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地对待与评价)。[27—29]教育起点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因素,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和理想。[30]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31]教育公平广泛涉及政策法规、责任主体、资源配置、教学实施、质量监控、民主监督等多个方面,只是通过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32]

事实上,试图利用慕课来实现教育公平的愿景屡屡遭受质疑。柴玥等人[33]研究表明,慕课在教育机会公平层面呈现极不均等的状态,经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高学历年轻男性在入学机会、学习过程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在客观上拉大了教育差距。许亚锋等人[34]对edX平台上5门HarvardX课程和8门MITx课程数据集的探索性分析发现,慕课事实上让更多的社会优势群体(如高学历人群、富裕国家中年龄偏大的人群,以及英语非母语国家中语言更好人群)受益,并且这些优势群体的学习表现和认证情况均优于弱势群体。许亚锋等人[35]对国内某高校在线公选课的群体差异(910个样本)研究发现,男生、汉族学生、城市生源学生、父亲相对高学历者等社会优势群体更可能参加网络公选课的学习,却并没有让不同社会阶层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受益。麻省理工学院Reich教授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文章《教育民主化:对MOOC访问和使用模式的检视》称:慕课和类似的在线学习方法可能会加剧而不是减少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教育结果差异。[36]他进一步指出,新的慕课技术很少具有破坏性,相反它受到现有的文化和体制的驯化,如果要向教育服务不足的人口大幅扩大教育机会,则需要进行一系列关涉高等教育的重点、资金和目的改革的政府行动(Political Movement),显然这一系列行动将不能仅仅通过新技术来实现。[37]如此看来,慕课还没有实现他们作为一股教育公平推动力量的承诺。[38]

四、慕课迷思的成因分析

学校是慕课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主战场,亟须对慕课迷思概念加以洞悉与澄清。

1.对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体验的狂热膜拜

事实上,能够进入世界高水平大学求学的幸运儿毕竟占少数。学习者对美国常春滕高校、全球最佳大学排名TOP50以及我国C9、985、211和双一流高校自然是狂热膜拜、羡慕不已。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世界高水平大学开设的MOOCs,向往获得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正因如此,一流大学身上的太多“光环”,容易让慕课学习者心理上产生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下意识地默认名校的在线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过人之处、慕课教学设计优于普通院校等。

2.对新兴慕课技术赋能教育的作用估价过高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支持下,许多慕课机构声称其慕课平台支持大规模访问、微视频教学、嵌入式测试、在线论坛和学习行为分析等强大功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社会性交互提供强力支持。在各种宣传声势的席卷之下,不少人开始相信慕课技术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引领教育公平,甚至倒逼大学教育走向消亡。

研究发现,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慕课平台能够较好地支持大规模访问,但课程资源多以讲授型慕课(xMOOC)为主,相对缺少师生互动。嵌入式测试多以即讲即问的形式出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深层加工和深度学习。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学习分析机制,不少慕课论坛要么成为一坛死水、要么充斥大量水贴。此外,当前慕课仍以基础知识介绍和通识教育为主,课程类型比较单一,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不可否认,慕课对促进高等教育的理念、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脱离实际过分夸大慕课的价值并非明智之举。

3.对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应用不够专注

目前,在慕课生态系统中,已经从最早的cMOOC、xMOOC中进化出新的物种,如SPOC、MOOL、MOOR等。每一种慕课物种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场景和教育假设。

由于MOOC类型和结构的多样性,迫切需要提出新的MOOC分类框架,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分类推进慕课教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然而,由于受到教育观念、成本投入、开发周期和运作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高校与慕课机构提供的绝大多数慕课仍以xMOOC为主,对其他形态的MOOC关注较少,相关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应用仍严重短缺,客观上制约了人们对不同慕课背后的教育价值、目标对象、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理性认知,从而对慕课教学的科学实施形成较大困阻。

五、慕课未来发展建议

为了消除慕课迷思概念,正确把握慕课的核心价值,促进慕课教学实践创新,现对慕课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慕课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

随着全球慕课生态系统的快速演进,新的慕课物种(高达数十种)不断涌现,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些新型慕课获得不同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体验。比如:SPOC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它将优质MOOCs资源(如视频讲座、在线资源、慕课式的测评等)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39]MOOL是大规模开放在线实验室,它没有时间限制,为学习者全天候开放在线实验,实验过程可重复,也可回放,便于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MOOR是大规模开放在线研究,它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与学习者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展研究;VOOC是职业开放在线课程,它采用一口闷式的训练(Bite-sized training),以真实案例展示实际任务和操作步骤,配备以头部特写式的专家建议,旨在提供快捷、廉价、易利用、可扩展、低成本的职业技能。[40]

显然,新型慕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参与人群,它们的价值取向、教育理论、教育假设和应用场景等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将慕课认识僵化地停留在最初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的课程特征之上。

2.深化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任何形式的慕课教学都要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或应用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规律安排和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无论是布鲁姆关于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教育目标分类,还是加涅关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分类,他们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过程和教学处理存在差异。因此,为了高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先进的学与教理论(以及学习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和学生特点,选择和设计最优的慕课形态,以支持多样化的教与学活动。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至少包括:教与学理论基础、应用情境、关键学习活动、教学方法策略、技术环境支持、教学评价等。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慕课教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生态性,让教师知晓在什么情境下、针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慕课教学形式最为科学、最为有效。

Pilli等人从规模化和开放性两个维度提出慕课分类框架,[41]重点分析了25种慕课的价值取向、关键特征和应用案例,以便理解不同类型慕课的独特价值及其之间的生态关系。刘名卓、祝智庭根据传统教育框架下教学法、认知科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从教学样式角度提出了理论导学型、技能训练型、问题研学型、情景模拟型、案例研学型、自学探究型和实验探究型等七种慕课教学样式。[42]这些研究为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3.加强各类慕课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测

教学质量是慕课教学应用纵深发展和可持续赋能的关键议题。质量文化具有四大优点:提高学校的信誉;保持稳健的质量保证流程、机制和结构;让教职工承担责任;降低教学风险。[43]

赵馨蕊等人选取国内三所“985”高校开设的三门大学物理MOOC,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教学质量测评显示:在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适切性、评价与反馈贴切度方面存在不足。[44]在慕课风靡全球之际,当慕课教学质量还难以比肩课堂教学时,加强对各级各类慕课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合会研制的“开放教育质量标签(OpenupEd Quality Label)”是使用最广泛的质量保证框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45]

4.推动慕课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应用创新

慕课在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创新应用是世界强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大趋势。2013年,全球第一家MOOC组织Udacity启动纳米学位项目(Nanodegree Program),为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企业培养初级程序员。同年,Udacity又联合佐治亚理工学院(具有全美顶尖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完全在线的计算机硕士真实学位项目。[46]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创新国家行动。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鼓励高等学校基于互联网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行动。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构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任务。2017年11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发布首批微学位项目,覆盖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云计算、用户体验设计、商科等8个方向,合作企业包括华为、阿里云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学堂在线的微学位项目强调混合式学习、双证模式和就业推荐三大特色。可以预见,慕课将在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业态。

六、结束语

慕课在全球范围内仅用几年时间迅速发展壮大,并在技术赋能教与学、促进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全球化等方面掀起一场经久不衰的慕课运动。目前,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慕课已成为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业态。然而,慕课技术更迭加剧、商业推广猛轰烂炸、教学应用五花八门,容易导致人们对慕课产生非理性认知。本研究简要概括了五项常见的慕课迷思概念,剖析它们背后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消除慕课迷思概念若干建议。对慕课生态系统、慕课本质特征、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等形成科学认识,有利于正确把握慕课的核心价值,促进慕课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公平学习者课程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笨柴兄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