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2021-09-16 14:09田建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小学教学小学体育

田建军

摘要: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育,以使小学基础体育教学的启蒙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此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教研所探讨的永恒话题。对此,教师当意识到: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其教学目的亦当分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此幾方面看待。其中,后者具体指为德育,包括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热爱生命、追逐健康、团结友爱等的体育精神和心理素质。德育教学作为主体体育发展的背后支撑力,也是体育的“灵魂”,在体育教育中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模式;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421

一、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

(一)将德育融入体育知识的教学过程

体育知识教学是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首要构成部分,包括生活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发展知识等。在不忽略体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挖掘和融入德育教学。

如在教学慢跑时,教师将其分为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慢跑的方法、慢跑的故事此三个方面来逐层介绍,而后逐层融入德育。在《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一课的教学中介绍道:“慢跑具有锻炼呼吸、强大心脏功能、燃烧脂肪、塑身减肥、促进睡眠、抵御疾病等的多重健康保障功能。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而当尝试慢跑、坚持慢跑、热爱慢跑。”这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植入、“珍惜生命”人生观的树立,无疑具有一定作用。

(二)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教学体育知识之后,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二构成部分则为实际的、动态化的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即让学生依托体育知识真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教育或体育活动维度融入德育的第二切口。

如,立定跳远的理论方法为: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

概括起来就是,力量是基础,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是保障。而需要进行蹲跳起训练、单脚交换跳训练、纵跳摸高、蛙跳、障碍跳、跳台阶、冰棍跳、挺身跳、收腹跳等训练。在体力训练之外,还对学生的耐心、毅力、坚持力、勇气等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立定跳远技能的掌握需要重复的训练、持久的训练,学生没有耐心、心理和身体受挫的勇气、没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此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通过不断的鼓励、融入趣味元素、采用趣味化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为目标不断努力和奋进。

(三)在分组开展的竞赛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之外,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三构成部分为“体育竞赛”,即是在掌握体育技能基础上的敌我双方或多方竞技。此中的德育空间相较于上述两者的德育空间显然更大,因为不仅涉及到竞技活动本身,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涉及到集体荣誉。

如,在用以锻炼学生弹跳力、及时反应力、跑跳力等体育能力的跳大绳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竞赛形式是将全班同学按照每组4人的额数进行分组,而后规定每一组同学需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任务“逐个进入绳内,并将接力棒从第一个人传至第四个人手上,并由第四个敲响手中所拿的器具”,每个组有5次机会,用时最短的组获胜。在5次机会中都超出1分钟规定用时的组则判定为失败组,而需接受在指压板上跳绳的惩罚。

在此过程中,每组间则自然会生成竞争力,竞争力会促成组内成员的团结或者矛盾。如,一组中有一位很难突破心理障碍的女同学,面对一次次的摇绳,她始终没有办法、没有勇气跳入绳内,而把时间一次次地耽误了。对此,有的组内成员则产生了不平的情绪,这让这位同学心情更加低落。趁此机会,教师则可对其进行团结、团队教育,让其一方面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二、设立体育德育专项

(一)文学故事模仿演绎

在古今中外众多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有不少故事在反映着团队在大是大非、大事小情面前所持有的团结力、勇气、爱国情怀等品格素质,对此,教师可进行充分引用,即让学生通过故事演绎、角色扮演等活动,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体会团结的力量和意义、切身感受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等情感,真正树立起与体育相关的系列品德素养。

(二)活动表现评价辩论

在故事体验之外,学生直接的、对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辩论,也能有效地促成其道德认知、促成其品德素养潜移默化的提升和建构,因为评价辩论的过程也是其反思自身言行、深入认知德育话题的过程。

如,仰卧起坐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一项体育技能,因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腹部力量和身体各部分的协同工作能力等。但有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会因体质、性格、害羞等心理原因,而不倾尽全力地训练,只是应付了事。对此,教师则可组织学生展开一场以“体育活动是否应该顾虑形象”为主题的辩论会,以引起学生对此现象的严肃关注与思考。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思考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美与健美,从而真正认识到真正的美不在于含羞固守,而在于与体育属性相匹配的开放、开朗、活力和力量等,进而促进自身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暗示和约束,以逐步生成热爱体育的情感、开放的心胸、自信乐观的心态及整体良好的体育品德和素养。

综上所述,德育是体育的灵魂,是学生得以进行持久体育锻炼、生成良好体育素养的前提。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当广泛结合各类教育资源,以在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促成有效德育教学、体育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周兴华.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J].华夏教师,2019(25):78—79.

[2]杨建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师友,2019(2):11—12.

[3]吴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166—167.

[4]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79—80+91.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小学教学小学体育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