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王之器到大众之用—金属家具经典之作背后的材料设计意涵

2021-09-18 04:22胡茜雯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钢管构件家具

方 海 胡茜雯

金属在东西方家具系统中并非作为主流材料,但却拥有悠久的发展历程。由于金属不易获取、加工的特性,直至冶炼时代的到来才显示出了蓬勃的力量。然而,在进入青铜和钢铁时代之后,金属仍然作为珍稀物质被用来制作武器和用于部落或国家重大仪式所需的特殊器物。古代金属家具起源于皇室或贵族的礼仪和祭祀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当时的人类祖先在起居模式的发展方面尚属原始状态,家具种类稀少,直到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之后,金属制作的经济性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金属才从贵重材料走进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此期间经过了一段平稳的发展,直到包豪斯对现代家具的推动,金属家具又一次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在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中更有着明显的表现。

一、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第一次飞跃:从古代青铜家具到近代生铁铸件家具

中国家具的萌芽阶段源自久远的夏商周青铜时代,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多为漆器和青铜器。当时的中国人还处于席地而坐的起居模式阶段,因此家具种类有限,其形制主要为桌案类的单体式,制造工艺为铸造,家具功能多为祭祀用的供桌或供案。以山西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禁为典型代表,作为中国桌案类和箱柜类家具的鼻祖①。这件整体铸造而成的青铜家具长达120厘米,为长方体箱框结构,禁面有三个圆形开口用于放置相关供品和其它容器,每个圆洞都有凸起且内倾的边缘;禁的四个侧面有长条形开口,既可作为装饰元素又是功能设置,同时也减轻了整个器物的重量。另一件典型代表是战国时代出土的桌案腿,这类桌案一般是金属漆木架构,其腿足及桌面的四个边角均为青铜铸件,桌面为木质或漆木构造②。该桌案腿足构件采用女性人像形态,人像用头部及双手举托桌案的一个边角作为支撑构架。这一时期中国青铜家具的装饰手法主要为浮雕和金银镶嵌,由于此时金属家具的使用和拥有者主要为帝王或达官贵族,因此装饰内容也多采用象征权利与身份的图形符号。直到汉唐之间完成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起居模式转变,家具设计才进入了功能主义的发展模式,早期过于夸张和奔放的装饰手法及主题逐渐消失,取而代之以抽象的几何流线为主。

与此同时,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成就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古埃及金属家具对后世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时代的家具产生了积极影响。号称“拉美西斯二世火盆箱”的青铜礼仪箱柜堪称古埃及金属家具的杰作(图1),这件长35厘米,宽26.5厘米,高24厘米的青铜制箱柜是专用的墓室家具,用于焚香或其它用火祭祀的场所。该箱柜有四足支撑,箱盖部位有一圈束腰,盖面上有一排四个洞口和两排共八个圆形凹槽;箱柜正立面中央有浅刻的一组古埃及象形文字图案,由此得知这个火盆箱是专门敬献给长寿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Ⅱ)的,并因其珍贵和精美辗转流传于几代帝王之后又被陪葬于普苏森尼斯一世(PsusennesⅠ)的陵墓中。

图1:“拉美西斯二世火盆箱”

古希腊和古罗马金属家具深受古埃及风格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出土于公元前8世纪萨拉米纳(Salamina)墓中的青铜座椅(图2),它通体用铜棍和铜片组成,其主体框架的方形截面铜棍构件用铸造方式打造而成,座面、靠背和正面两腿足之间的空间均采用长条铜片组合形式;座面用青铜圆环组成镂空图案的框架,靠背等处的铜片则用铆钉固定在座椅的框架构件上③。金属台架类家具也是这一时期常见的类型,尤其是三足台架类家具不仅在古希腊流行,而且也在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时代成为普遍使用的家具款式。如一件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梅塔蓬图(Metaponto)地区的青铜三足台架,该台架通高75.4厘米,所谓的“三足”中的每一足均由兽足式底座和分成三根的铜条组成,三足之间的“横枨”系统由一组蛇和狮子的雕刻构架组成;台架上部的台面则由狮、牛、马等动物雕像和花卉、卷草等植物图案构成了生动而复杂的造型,充分彰显出古希腊强盛时代的华贵与富足④。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Ⅱ)陵墓中出土的一件金质宝物箱是古希腊后期金属家具中的经典之作,这件小巧玲珑且做工精良的宝物箱展现了马其顿金银匠的高超技艺和装饰想象力,他们将珍贵而脆弱的材料与高贵而严肃的家具造型意向巧妙结合,用铆接方式将不同金片接合在一起,箱盖上的十六向星辉图案是马其顿王族的族徽,箱面上的雕刻图案主要为浅刻的卷草纹和用彩色琉璃片装嵌的玫瑰花瓣形,四足则以仿兽足形态作为整体设计的收尾,表现出从古埃及家具流传而来的家具腿足设计遗风⑤。此外,还有现收藏于哥本哈根丹麦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公元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青铜三足台架、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青铜三足台架、出土于意大利普莱内斯特(Praeneste)的一件公元前7世纪的青铜三足台架⑥、出土于庞贝古城伊希斯(Isis)神庙的一件古罗马青铜台架⑦等,都是这一时期金属材料在家具应用中的经典代表。

图2:萨拉米纳墓中的青铜座椅

青铜时代之后,东西方都进入漫长的铁器时代,但在家具材料发展方面,实木已树立起其不可替代的家具主体材料地位,而金属实际上更多地被用于人类发展中越来越频繁发生的战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制造。文艺复兴之后,钢铁取代青铜成为最常用的金属元素,于是生铁家具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此时的生铁家具虽然仍是王权贵族所有,但其功能指向已从礼仪和祭祀转向了装饰和使用,使用环境也从室内拓展到了户外、园林等公共场所。德国19世纪建筑大师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是近代欧洲生铁家具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从金属的工艺技术、材料特性等方面尝试对金属家具进行设计改革。在19世纪初期,辛克尔多次去英国和法国的工厂考察,将其最先进的钢铁冶炼工艺带回德国。在设计构思方面,他吸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来欧洲家具尤其是金属家具的设计精华,创作出一系列用生铁铸造成基本构件的椅具(图3),其造型新颖、经久耐用,并可同时用于室内和户外环境,开启了生铁家具的新风。此后出现了一系列生铁家具,如1900~1905年期间在法国研制成功并于1905~1907年大批量生产的园林椅,它由法国新艺术运动设计大师赫克特·吉玛德(Hector Guimard)主持设计,带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及自然主义的细节特征,成为新艺术运动在法国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经典设计代表之一。

二、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第二次飞跃:从生铁铸件家具到钢铁板(片)家具

随着近代工业化发展,钢铁成为了近现代建筑的核心材料,钢铁工业可以大批量生产出质量稳定且规格多样的钢板、钢片,而许多建筑师、设计师也开始尝试将不同类型的钢材应用在家具设计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托马斯·沃伦(Thomas E.Warren)创作于1849年的一件充满机械风格的“中央弹簧椅”(图4),它被称为是现代办公椅的先驱。该椅主体由铸铁构件和成品钢片组成,其最大的创新点是用钢片构成的中央弹簧式主轴,这使得该座椅不仅拥有优质的弹性,还可以全方位旋转。设计师预设该椅的使用环境为书房,为便于使用者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角度的书架拿取书籍。该椅的另一重要创新是由生铁铸造而成的“四星角”结构全方位脚轮,它为后来高度发展的“五星脚轮”办公椅奠定了基础。然而,当时美国受英国维多利亚正统设计风尚的影响,主流家具依然强调挺胸而坐的“正派健康”姿态,因此这件“中央弹簧椅”对舒适度的多方位探索并未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但其生铁铸造的座面圆板、弧形靠背、靠头及扶手等构件,将材料技术与当时的流行时尚有机结合,开创出一种追求舒适的时尚金属家具潮流。

图4:托马斯·沃伦设计的“中央弹簧椅”

钢片的使用也为金属家具的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这一时期的金属家具设计作品中,商业上最成功的是法国里昂工程师约瑟夫·马蒂厄(Joseph Mathieu)于1920年创作的多功能椅(Multipl Chair)(图 5),这是现代家具发展史上最早的可叠落多功能椅之一,并由此成为其商业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椅的主体完全用不同形状的钢片焊接而成,完美展现了自由式的造型与合理化功能的结合,尤其是椅腿部分的反卷设计实现了坐具非常重要的叠落功能。座面除选用孔状金属材质外,还可选用胶合板、皮革、藤编或植物软包座面构件,一方面最大程度减轻了家具的重量,另一方面也为客户购买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因而使这件多功能椅成为早期现代金属家具中市场最成功的实例。

图5:约瑟夫·马蒂厄设计的多功能椅

三、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第三次飞跃:从钢铁板(片)家具到钢铁条(丝)家具

欧洲在18世纪末期已发展出新型的钢铁烙铸技术,并由此生产出长度任意且粗细多样的钢铁条(丝)。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的钢铁条(丝)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与传统钢铁板相比,在保证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了受力面积缩小但依然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用钢铁条(丝)为主体材料进行设计、生产的金属园林家具成为风尚,这一类型的金属家具远比之前使用生铁铸件而成的园林家具轻便易用,无论是制作和运输都体现出了优越性。同时,钢铁条(丝)易弯且富有弹性的特点使之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设计塑造成各种造型,满足多样化的空间主题的需要。在1850~1900年间巴黎曾大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园林椅就是此类家具的经典实例(图6),该椅除了座面用铁片编织成软包形式的构件之外,其余全部构件均由同一种铁丝制作而成:以铁丝圈成的圆弧为中心,下部是用四根弯曲成“∩”型的铁丝交合组成四个椅足,即两根铁丝形成了一根束柱式椅足;上面则是用三根弯曲成“∩”型和卷草花纹的铁丝交合而成的靠背构件。整体结构轻便简洁,外饰不同颜色的油漆,更为市场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该椅不仅被用于园林中,也被大量用于酒吧、咖啡厅等室内公共场所,而后又因其易于清洁和搬运被用于医院及办公楼等场所使用,而同样的材料设计构思及构造手法,也被用于制作军队和科考人员专用的行军床及行军桌椅等。

图6:1850~1900年间巴黎区域使用的园林椅

钢铁条(丝)的使用很快遍及欧美,美国出现了许多用钢铁条(丝)与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组合制成的各种摇椅和休闲椅。其中最著名的实例就是美国家具制造商乔治·威尔逊(George Wilson)于1870年设计并申请专利的一件可调节躺椅(图7),该椅选用彩绘生铁铸件和钢铁条及螺母螺钉组成,可以实现30种不同坐姿的调节,亦可随着开合程度的不同将其转换为摇篮车或摇椅。同时,靠背、腿足支撑构件也可以多方位调节,因此这件金属家具也被用作理发座椅等。

图7:美国家具制造商乔治·威尔逊设计的可调节躺椅

四、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第四次飞跃:钢管在家具设计中的创造性运用

金属家具的先驱是用生铁替代古代青铜,随后更多的前卫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用工厂生产出来的钢铁成品制作家具,此时的金属家具主要致力于使用三种形态的钢铁材料,即铸造而成的生铁、工业化生产的铁板及铁条(丝),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钢板、钢片和钢条(丝),对材料设计在带有机械装置的近现代家具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直到包豪斯设计大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尔(Marcel Lajos Breuer)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钢管设计的家具作品问世,金属家具迎来了在材料使用上的第四次飞跃,也是现代家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1925年,布劳耶尔用工业钢管设计并制作的以瓦西里椅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金属家具,不仅使金属家具成为20世纪现代家具的主流产品,而且使其得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跨入高档家具的大雅厅堂。

布劳耶尔对钢管的创造性运用始于为康定斯基公寓设计的瓦西里椅、多功能靠背椅、系列坐凳与茶几以及餐桌等日用家具,这些家具全部用工业化生产的标准钢管制成,其中大部分款式如瓦西里椅(图8)和B8坐凳都成为现代金属家具的经典之作,而瓦西里椅更是整个家具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椅的主要框架选用镀烙钢管,流畅的形态使得钢管看上去一气呵成,以拉紧的皮革或者纺织品条代替椅子的扶手和椅背。从某种意义上说,瓦西里椅是包豪斯设计的象征,也是现代家具甚至是整个现代设计的象征。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对钢结构的运用也是精益求精,因此在现代建筑大师中被列为钢与玻璃的诗人。在瓦西里椅之后,他感到钢管的性能在家具设计方面仍有无尽的探索可能,其中对他启发最大的是钢管的弹性强度所引发的悬挑功能。1927年,密斯推出了大弧线形式的钢管悬挑椅(图9),该椅以弧线表现对材料弹性的利用,并很快用同类的大弧线式钢管加入扶手构件创作出形态简雅的钢管悬挑扶手椅。

图8:布劳耶尔设计的瓦西里椅

图9:1927年密斯设计的钢管悬挑椅

在人类家具发展史上从未停止过对以舒适休闲为目标的躺椅的设计追求,钢管等金属材料无疑为躺椅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和夏洛特·帕瑞安德(Charlotte Perriand)设计团队,在1927~1930年间为现代金属家具创造了另一轮辉煌成就,该团队致力于从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角度发掘金属家具更大的潜力和魅力。帕瑞安德在1927年设计的钢管旋转椅既是早期办公椅的尝试,也是对家具设计中舒适性的积极探索,他们也将这种尝试带入到1928年三人共同创作的可调节性躺椅中(图10)。这件躺椅是现代设计师第一次全方位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设计家具。该椅是一件由钢管、钢板、钢丝弹簧和软包面料组合而成的现代躺椅,以圆弧形基架确保躺椅具有较高的可调节性,身体承受面的底盘采用钢丝弹簧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钢管是躺椅的主体结构用材,它本身亦可以单独置放或使用;支架则是用不同形状的钢板焊接而成,保证躺椅的稳定性,也使这件躺椅达到动态与静止的完美结合。1928~1929年间柯布西耶及其团队也在进行其他休闲椅的设计与研究,此时他们已看到布劳耶尔、密斯等人的钢管椅获得巨大成功,但同时也强烈感受到过度使用螺钉连接带给钢管美感的影响与技术的局限,于是柯布西耶大胆采用焊接技术,以人体工程学为引导,探索现代金属家具的新设计逻辑及造型语言,最终创作出了B301休闲椅。该椅以分段焊接的钢管构成座椅的理想休闲坐姿形态,再用皮革构成柔性的座面、靠背及扶手构件,而靠背构件本身又可以随使用者的坐姿习惯随时调节,从而创作出一件既舒适又小巧轻便的休闲椅。

图10:勒·柯布西耶团队设计的可调节性躺椅

此外,荷兰建筑大师赫里特·里特维德(Gerrit Rietveld)受布劳耶尔瓦里西椅的启发开始尝试用钢管设计家具,用弯曲钢管和单向度弯曲胶合板创作出了管架休闲椅(Tube-Frame Chair)。该椅以其简洁实用的形态和物美价廉的市场优势大获好评;1931年里特维德又与特鲁斯·施罗德(Truus Schröder)合作,用钢管、钢板和胶合板设计出一套R6办公家具系统,开创了模数制家具设计模式。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在反复试制胶合板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对钢管的尝试,阿尔托最初只考虑在桌椅等家具中与人体密切接触的构件上用胶合板替代金属,因此其胶合板家具设计语言及表现手法的演化过程也伴随着对钢管过渡性使用的思考,继而创造出一批现代金属家具的经典作品,如1929年创作的钢管支架悬挑式可叠落多功能椅、1930年创作的用钢管和钢板为主体框架的沙发床系列多功能家具,以及1932年设计的用钢管为支架的悬挑式混合休闲椅(Hybrid Chair)等。

自从进入现代家具设计领域,用皮状金属塑造个性且带有雕塑气质的现代家具一直是一批有独特理想的设计师的梦想。除了主流的钢管家具外,钢板的创造性应用也使之成为金属家具的第二主流材料。对比工厂机器批量加工定型的基本构件,钢皮、铁皮、铝皮或铜皮等皮状金属更体现出金属的原生材料性格,对设计师而言显现出极大的艺术表现潜力。1930年,法国设计师雷内·普鲁(Rene Prou)设计出一件用单张钢皮制作的扶手椅(图11),它是专门为巴黎著名的社交休闲场所香格里拉大街门廊(Portugues des Champs-Elysées)茶室和西蒙斯大陆公司(Compagnie Continentale Simmons)俱乐部设计的。该椅的设计构思是将一张经过压制和卷曲的钢皮与传统木质扶手椅结合,座面、靠背、扶手及支撑结构等都通过铁皮连接起来,从技术上和工业美学角度阐释了现代金属座椅的基本概念,每个构成部分的交接处都设计为略微凸起的边缘线形式,作为全椅统一的造型语言和强度保证。尽管这把扶手椅视觉上体量庞大且构件复杂,但因其精确的细节设计和留空处理,使得整个座椅的重量与其他类似的扶手椅并无太大差异。

图11:雷内·普鲁设计的扶手椅

除坐具之外,金属材质在家具中还有更广泛的运用,尤以办公家具中的桌、柜等类型更为突出。美国设计师诺曼·贝尔·盖德斯(Norman Bel Geddes)在1928年设计的抽屉柜是早期金属柜式贮藏家具的样板,开启了风靡全球的金属柜设计潮流;1930年他用钢板设计的多用方凳被称为最简洁的坐具;1935年他设计的办公桌更是引领金属办公家具潮流多年,该桌选用不同规格的钢板制作其不同构件,再辅以不同的色彩,从而使这件金属办公家具不仅牢固耐用,而且充满艺术活力。奥地利设计师布鲁诺·威尔(Bruno Weil)于1930年为法国的托内特兄弟家具公司(Thonet Frères)设计的B282型办公桌是欧洲最早的金属构架办公家具,该办公桌的主体结构采用以螺丝接合的弯曲钢管组成,再配以实木制作的桌面和抽屉柜,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单元式办公家具的典型实例。意大利现代工业设计大师佛朗格·阿尔比尼(Franco Albini)在1938年设计的“X80”型办公桌堪称20世纪30年代欧洲最时尚的金属办公桌,它由方形钢管焊接相交组成一对“X”型桌足支承构架,在其相交位置再用一根“X”型断面的钢杆与之焊接相连,由此形成基本的稳定结构,玻璃桌面与钢架支承体之间辅以橡胶皮垫,桌面下的木质抽屉柜则设计在中央的“X”型钢杆上面,抽屉柜的侧面与桌足支撑构架用螺钉固定。这件时尚的办公桌实际上与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一样,灵感都来源于古代交叉腿足结构的家具。

五、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第五次飞跃:铝材的使用

铝材由于其密度低、易变形的特性,一直以来并不被作为家具的主体材料使用。直到铝合金材料的研发与其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应用,才开始逐渐走向民用工业领域,铝合金材料为轻量化金属家具设计注入了一股新力量。铝合金材料在二战前后都曾在欧美的家具制作中使用,二战前以美国设计师沃伦·麦克阿瑟(Warren McArthur)对铝合金家具的系统研发和制造最为著名,二战后则以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团队对铝合金办公家具的深入研究影响全球。

麦克阿瑟不仅擅长于使用铝管型材料设计时尚质轻、物美价廉的家用与普通办公家具,而且曾长期专注于用铝合金铸件设计特定场所的专用家具,其最重要的家具实例包括1931年设计制作的南汉普顿休闲椅(South Hampton Chair),该椅用两种直径规格的标准铝管组成休闲椅的曲线构架,同时用帆布或塑料绳编结成座面和靠背构件,扶手则用橡胶皮垫的标准件,同样的皮垫也被用作落地支架的支垫。在1933年麦克阿瑟推出了另一款铝管扶手椅,该椅只用一种型号的钢管弯曲成扶手椅的形态,再用实木加皮革制成座面、靠背构件以及扶手垫片。1934年,麦克阿瑟再推出一款造型极为简洁的多功能椅,虽选用两种型号铝管,却用料极少,外加一块圆形实木座面板,创作出一件早期极简主义佳作。此后,麦克阿瑟于1936年还隆重推出了一款沙龙椅(香波椅或可调节多功能椅)(图12),这款座椅是现代办公家具、医疗家具、理发用椅等特殊功能家具的早期成功尝试,其四足式支承构件由铝合金铸件组合而成,上部座椅的主体结构则由两种型号的铝管以弯曲方式构成,靠背结构则用铝合金板条构成,最后配备软包与皮革形成座面及靠背构件,该椅可以全方位旋转,座面可上下调节,靠背亦可进行上、下、前、后调节,该椅的设计对现代可调节家具的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1946年麦克阿瑟与美国某航空公司合作为F-86 Sabre战斗机设计固定座椅,该椅是完全用铝合金铸件和铝板配件制作而成的早期飞机座椅的优秀实例。

图12:麦克阿瑟设计的沙龙椅

伊姆斯的全金属结构家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代表作是1950年创作的钢丝椅系列,受到作为金属雕塑家伯托埃的启发,该椅选用钢丝作为家具的主体结构材料,同时也从竹藤家具中的束柱构造中获得灵感,最终构思出巧妙而优雅的束柱交叉构造作为座椅支架,再以钢丝焊接编织的方式组成座面和靠背构件,最后用人造皮革软包元素覆于座面和靠背的相应部位;其二代表作是1957年创作的全铝结构的办公椅系列,旨在用铝合金这种轻质而易于加工的金属探讨现代办公椅的设计理念,最终选用铸铝构成“四星脚”基座和中央支撑结构,再用各种型号的铝板、铝片制作成座面与靠背的构件连接体和呈不规则环形的扶手;其三代表作是1968年设计的ES106铝合金支架躺椅(图13),这是一件介于床和休闲椅概念之间的家具,最初的设计构思是为大公司办公区的员工午休提供一个舒适而有效的躺卧器具,而且希望它轻便并易于移动,因此铝合金成为这类大体量家具的最佳材料选择。此外,伊姆斯夫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由金属与胶合板等其他材料组合而成的家具设计中,并取得大量成果,如1948年开始制作的以钢管为支架的玻璃钢扶手椅系列,1949年开始研发并制作的以方管型钢为主体构架的ESU柜架系列,从1943年就开始构思并于1956年完成的以钢板型材为基架的伊姆斯休闲椅凳系列,1948年由细钢管为支承结构的“云”玻璃钢休闲椅(La Chaise Chair)等。

图13:伊姆斯1968年设计的ES106铝合金支架躺椅

瑞士设计师汉斯·科雷(Hans Coray)是使用铝合金设计现代座椅的另一位代表性人物。他于1938年创作的叠落式多功能椅(Landi Chair)是20世纪最优秀的铝合金家具之一,它采用非常独特的弧形截面铝合金条弯曲而成,形成具有强度保障的座椅构架,而座面与靠背合二为一,类似胶合板形态,但却是用铝孔铝板制成,使其质量轻便的同时又通透舒适。1952年,科雷继续研发铝孔铝板,设计出另一件可叠落式多功能椅(图14),该椅选用细巧的钢管作为座椅支撑框架,但座面和靠背的构件则用铝孔铝板制作,这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构件使得该椅的生产和装配都非常方便,因此获得市场一致好评。

图14:汉斯·科雷1952年设计的可叠落式多功能椅

六、当代金属家具在材料使用上的趋势

进入21世纪的当代金属家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继续深入挖掘金属材料性能的同时,也展现出以计算机为辅助的设计模式和具有全球化意识的设计造型语言特点。波兰设计师奥斯卡·齐埃塔(Oskar Zieta)于2002年设计了一条普洛普金属凳(Plopp Stool),该三足凳是在电脑的控制下将不锈钢板制造成不规则的凹凸形态后再压制而成,每个腿足都呈现出不同的不规则形态,以表达一种强制性的“自然形态”。意大利设计师费尔南多(Fernando)和亨贝托·坎帕纳(Humberto Campana)兄弟于2003年用涂成珊瑚红颜色的不锈钢丝制作了卡洛洛休闲椅(Corallo Chair)。该椅采用电焊技术将多段弯曲成不同形态的钢丝组合成一件雕塑式座椅,用珊瑚的红色模仿珊瑚形态,以此暗示人们重视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保护,用视觉冲击极强的方式诠释习以为常的休闲椅形式。德国设计师里德·克拉姆(Reed Kram)和瑞典设计师克莱门斯·魏沙尔(Clemens Weisshaar)在2003~2005年合作设计了一款红桌(Bleeding Table),该桌是一种新型的多用桌,其支架为钢板,设计师采用电脑辅助的参数化设计程序设定支架的形状,再用激光切割后定型弯曲成设计的形态并着色,桌面则选用玻璃板。荷兰设计师马丁·巴斯(Maarten Baas)于2006年设计出一款在视觉上非常反传统的黏土椅(Clay Chair)及其系列产品,其核心灵感源自贝尔利尼(Bellini)1977年设计的凯布椅(Cab Chair),但与贝尔利尼克用可拆装的“皮革”包饰钢管的构架不同,巴斯选用一种其形态可随不同温度变软或变硬的合成塑料覆着在钢管制作的座椅构架上,与其他类似设计相比,这件黏土椅强调并表现出较多的手工制作痕迹,由此表明一种反抗“过度工业化设计”的理念。德国设计师斯特凡·迪兹(Stefan Diez)在2006~2008年设计的品位经典多功能椅(Classis Chair),意在将可持续材料的技术内涵与波谱艺术和极简主义美学观念结合起来,他用废弃的钢管和钢板通过高压三维模制技术组合成座椅框架,再涂以耀眼的红色,座面与靠背壳体则用回收废材料制作的合成纤维制成,全椅总重量只有5.4公斤,成为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多功能座椅之一。2012年,来自非洲莫桑比克的设计师贡卡洛·马本达(Goncalo Mabunda)用废弃的枪支弹炮构件焊接组合成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新型全金属休闲椅,并命名为“www.crise.com”,以强调国际范围内的武器泛滥对世界的恶劣影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铸剑为犁”的理念创作出这件独特的当代金属座椅。荷兰设计师乔里斯·拉尔曼(Joris Laarman)于2013年隆重推出全铝合金制作的梯度休闲椅(Gradient Chair)(图15),该椅是当代金属家具设计的时尚代表,拉尔曼在2006年就用铝合金设计了一把模仿人体骨骼结构的休闲椅,在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的同时,依然用传统手工完成最终的构件成型加工。几年之后,3D打印技术已从仅能使用合成材料到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因此,拉尔曼在梯度休闲椅设计中用3D技术打印出该座椅的所有构件,而后组合在一起,这也是全球第一件用金属材料进行3D打印制作的铝合金休闲椅。

图15:乔里斯·拉尔曼设计的全铝合金制作的梯度休闲椅

七、结语

金属家具的材料应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古代金属家具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青铜,其次是金银和生铁,现代金属家具使用的材料依次为生铁、钢板铁板、铁丝钢条、钢管、铝管和铝合金,每一次选材的转变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古代金属家具到现代金属家具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其具体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家具设计师的职业化和设计的关注点都发生了根本转变。金属家具不再由王权意识下的古代工匠或者近代活跃的建筑大师们主导其材料的选用和设计风格的波动,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得一大批专业的家具设计师出现,他们开始长时间专注于某一种特殊材料的研发,并由此创作出具有特殊功能并以独特设计语言表达的全新家具形态。其二,家具的制作材料领域出现重大革命,打破以往由实木、胶合板和金属主导家具制作材料的局面,合成材料闪亮登场并迅速成为现代家具的主体材料之一。其三,设计师对金属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新探讨,对金属的认识与应用从早期的“革命性和新奇性”发展为“科学性与舒适性”,优秀的设计师开始完全从功能分析和人体工程学方面考虑材料的选择与具体的使用方式。同时,更多的设计师意识到金属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可以带来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因此,如何考虑金属与其他材料的交融使用成为现代设计师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从文化象征方面,金属家具从早期的帝王之器,逐渐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成为了日常家具的重要分支。金属家具在之后的发展中除了“用具”属性外,艺术家及其创意思潮的全方位介入也使得当代金属家具呈现跳跃式的前卫风格,在很多情况下家具设计师与艺术家已融为一体,他们通过金属材料研发和家具造型演化来表达个性的艺术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师会不断发现合成材料和金属等硬性材料的弱点,也会重新发现人类已经使用几千年的木材和竹藤等传统材料的新价值,更可能通过研发新材料为金属家具寻找全新的表达模式。新时代的设计科学必然对设计师提出更高要求,对材料的研发再也不会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独自承担,设计师对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金属家具设计将迎来更多地源自交叉领域带来的挑战。

注释:

① Treasures from the Bronze Age of China:An Exhibition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ew York: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nd Ballantime Books Associated Press,1980,p.31.

② Mary Tregear,Chinese Art,London:Thames and Hudson Press,1980,pp.21-37.

③ Judith Miller,Furniture:World Styles from Classical to Contemporary,London:DK Press,2005,p.22.

④ Giovanni Pugliese Carratelli,The Greek World:Art and Civilization in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New York:Rizzoli Press,1996,pp.45-48.

⑤ Furio Durando,Splendours of Ancient Greece,London:Thames and Hudson Press,1997,p.39.

⑥ ibid.3.pp.22-23.

⑦ The History of Furniture,New York:Orbis Press,1976,p.73.

猜你喜欢
钢管构件家具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五叔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等差数列与数表
家具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