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2170例0~14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研究

2021-09-22 01:31赵光宇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年龄组季节

赵光宇,田 恬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04)

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在儿童会引起佝偻病,在成年人会引起骨软化症。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建议,从出生后的几天内开始,纯母乳或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需要400 IU维生素D[1]。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婴幼儿喂养建议》,在2016年发表了《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2],均建议早期补充维生素D,从而减少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但由于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不足,以及对维生素D中毒和日光照射引起皮肤癌的担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西安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和儿保科查体的健康儿童2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19例,女性951例;年龄0~14岁。本研究通过西安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1.5 ml,采用日本岛津液相串联质谱仪(岛津LC-MS/MS804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维生素D水平。根据仪器检测标准物质数据制作标准曲线,R2≥0.995。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25羟维生素D [25-(OH)D]含量。

1.3 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 依据参考文献[3],将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12 ng/ml)、不足(12~20 ng/ml)、充足(>20 ng/ml)和过量(>100 ng/ml)。

2 结 果

2.1 西安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总体分布 见表1。西安地区2170例0~14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7.61±11.32)ng/ml,最低值为2.40 ng/ml,最高值为72.4 ng/ml,无过量者。缺乏率为7.8%(170例),不足率为19.3%(418例),充足率为72.9%(1582例)。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在<1岁、1~3岁、4~6岁、7~14岁几个年龄组中,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245,P<0.001)。各年龄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541,P<0.001);其中,<1岁组缺乏率最低、充足率最高,7~14岁组缺乏率最高、充足率最低。

表1 不同年龄组儿童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

2.3 同一年龄组内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 见表2。总体上来讲,男性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8.10±11.07)ng/ml,而女性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6.99±11.61)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0,P=0.023)。在各年龄组中,7~14岁组男性维生素D水平高于女性(P<0.05),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表2 同一年龄组内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ng/ml)

2.4 同一年龄组内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 见表3。总体上,春季儿童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8.01±11.78)ng/ml,夏季儿童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9.51±10.98)ng/ml,秋季儿童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7.82±9.65)ng/ml,冬季儿童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4.39±11.90)ng/ml,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16,P<0.001)。在各年龄组中,4~6岁组、7~14岁组各季节间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1岁组、1~3岁组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同一年龄组内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ng/ml)

3 讨 论

维生素D的来源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外源性维生素D主要通过摄入食物获得。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儿童中较常见,在地区、季节、年龄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分布差异。例如,夏秋季维生素D缺乏率较低,而冬春季较高[4]。2010—201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北方地区6~17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低于南方地区,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南方地区[5]。

维生素D对儿童有多方面的影响。维生素D是维持钙、磷平衡的主要激素,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有利于骨的矿化,对儿童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近些年,肥胖和糖尿病儿童有增加趋势[6]。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肥胖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肥胖者由于对维生素D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需求量明显升高[7]。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广泛存在,低水平维生素D除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外,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补充适量维生素D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8]。青少年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较为常见,对青少年的健康、学业均产生影响[9]。临床研究和解剖联系发现维生素D和睡眠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当维生素D水平达到并且维持在一定的浓度水平时,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10]。在调节免疫中维生素D也发挥着作用。一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11]。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每周或每日补充小剂量维生素D效果更显著[12]。

在本研究中,2170例儿童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27.61±11.32)ng/ml,缺乏率为7.8%,不足率为19.3%,充足率为72.9%,缺乏和不足仍较高。在陕西汉中地区调查[13]中,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7.00±10.89)ng/ml,缺乏率为1.28%,不足率为3.36%,充足率为95.36%,显著高于西安地区。这可能由于汉中地区的调查中主要年龄分布于小于4岁儿童,而该年龄段西安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也较高;且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以南,气候稍暖,日照条件较好。在各年龄组中,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充足率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下降,这可能与在婴幼儿中宣传补充维生素D营养剂有关。婴幼儿父母普遍较关注孩子生长发育,会定期去儿童保健科检查。在4~12岁儿童中口服维生素D营养剂并不普遍,且有些家长对维生素D中毒表示担忧,限制了维生素营养剂的应用。现在学龄儿童普遍课程较重,户外活动较少[14]。有些学校可能出于安全或者时间的考虑而限制儿童课间到教学楼外活动,由于光照不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产生不足,致使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低。

在男女分组中,女孩总体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孩。在年龄分层后可以看到,在<1岁组、1~3岁组、4~6岁组中男女维生素D水平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7~14组中出现统计学差异。在青少年中,男女在饮食结构上存在差异[15],女孩偏向于素食,动物蛋白少于男孩;女孩相对于男孩户外活动较少;出于对皮肤保护的考虑,应用遮阳伞的儿童中女孩要多于男孩。在冬春季,由于日照时间短、阳光强度弱以及天气寒冷,致使儿童户外活动少、衣着较厚而皮肤暴露少,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4]。在本研究中,冬春季为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季节。但在年龄分层中,<1岁组、1~3岁组中维生素D水平在各个季节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在4~6岁组、7~14组中出现了夏秋季维生素D水平高而冬春季低的特点。说明在<1岁组、1~3岁组中,光照并不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主要因素,维生素D营养剂可能是维生素D是主要来源。在4~6岁组、7~14组中,光照是该年龄段的重要来源,在冬春季增加户外活动并添加维生素D营养剂非常重要。

皮肤暴露于紫外线B辐射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16]。最近对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的分析证实非强化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17]。在多个维生素D2和D3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数表明维生素D3在提高血清维生素D浓度方面更有效[18]。维生素D中毒相对来说并不多见,多由长期过量口服维生素D营养剂所致[19],建议按照推荐剂量进行补充并首选口服方式[8]。维生素D强化食品也有助于维持或恢复2~11岁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20]。

综上所述,维生素D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多方面的影响,西安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并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7~14岁最为严重,且女孩要低于男孩;内源性维生素D产生大多不足,建议加强4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营养剂的补充。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年龄组季节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