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2021-09-22 07:54徐冬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思政课意识

徐冬萍

[摘           要]  公共参与素养是中职“思政课”的重要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把所学知识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可以把“知”拓展到“行”,是最终落脚点,符合新时代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个体素养。从唤醒中职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参与知识、提升参与能力和加强参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操作,让中职生成为敢担当、有责任心的中国公民。

[关    键   词]  “思政课”;公共参与素养;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12-02

教育部制定的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中职“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这五项要素既紧密依存、互为作用,又有机统一。公共参与素养可以把其他四项素养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可以把“知”拓展到“行”,是最终落脚点,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公共参与素养”则是指公共参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态度、意愿与能力。就是使中职生必须拥有公共参与的知识、品格和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其主人翁观念。

一、中职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之因

(一)符合新时代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由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逐渐融入世界并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变革转型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主人翁观念大大增强,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公共事务和社会治理的“旁观者”。

(二)符合提升学生个体素养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社会转型,公民公共参与的热情虽然有较大增强,但公民公共参与知识、参与德性、参与能力以及参与实践都明显欠缺与不足。学生普遍表现出想参与,但不知道如何参与,不会参与,不敢参与。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对中职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个体素养,让中职生更广泛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公民。

二、中职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之策

(一)巧借生活,唤醒参与意识

所谓公共参与意识,就是让中职生拥有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拥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意识,遵守公共道德意识等精神活动。公共参与意识是中职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虽说较之以前我国公民参与的热情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强烈地发自内心和参与的自觉性,中职生对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公民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

泉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下辖的晋江市拥有众多“国”字号文化单位,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金交椅山古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草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海嗦啰嗹习俗、掌中木偶戏、闽台东石灯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

我会提前布置学生调研晋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成就,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介绍。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为家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树立文化强国强乡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巧挖资源,丰富参与知识

所谓公共参与知识,就是让中职生了解公共参与的意义,掌握公共参与的合法和有效途径、方式、技巧和范围,了解相关公共参与的法律规则和行为准则。公共参与知识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基础。中职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相关公共参与的知识,才可能合法、有序地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有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有校内课程资源——教材、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团委会、学生会,校外课程资源——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网络信息、图书馆、博物馆等,还有我们身边的生活现象、生活经历,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如在讲授民主选举时,我会引导学生走访村委会或居委会,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人大代表选举规则、程序,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选民的权利与义务。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会邀请已经毕业的事业有成的学长、学姐来校介绍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意义、作用,如何撰写职业规划的方案,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性格、优缺点等知识。

通过上述活动,中职生亲身感受到如果缺乏相关的参与知识,参与的过程就会变成凑热闹的围观,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参与效果。

(三)巧用任务,提升参与能力

所谓公共参与能力,是指中职生对公共参与知识的运用能力,对社会公共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对话能力、协商沟通能力等。公共参与能力是中职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关键一步。公共参与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为中职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能够使中职学生超越自我的视角,实现由“异识”走向“共识”,实现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性。

如制作“班标”时,我便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分别设计1~3件作品。适时召开主题班会,让每组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阐述与说明,介绍图示的寓意及表达的理念,对其他小组的质问进行解析与辩护。最后对多种方案进行整合、修改与完善,形成班级的最终方案,完成“班标”。又如针对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在教学班级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晋江华职关于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的规定》讨论稿,全班分成正方与反方两个小组。他们一起撰写辩论稿、一起合作讨论,列出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过程,要关注其中的逻辑性、条理性。然后双方派代表亮出观点,进行辩论。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说明校园加强手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巧设活动,加强参与实践

公共参与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不是纸上谈兵,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就是要“去参与”,需要学生切实付诸行动。再多的理论知识,再强的参与意识,只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其作用,才能造福人类。

我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一是校园公共参与实践活动。如教研组与校团委会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典歌曲大合唱、硬笔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又如,与政教处总务处合作,引导学生参与校服的設计,从颜色、款式等角度提出各种方案。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文化素养。

二是社会公共参与实践活动。如以“安平桥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了解到安平桥因海水侵蚀、台风肆虐和人为破坏,出现拦护、桥板断裂,桥墩破损;水污染严重,工厂废料、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尽排江中,水发黑变臭。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提出治理方案和规划方案。

又如,晋江拥有众多民营企业,发展也非常好,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对话晋江民营企业家”社会实践活动,分别走进安踏、利郎、九牧王等知名民营企业,参观访问,参与生涯规划体验。

以上四方面是紧密关联的:只有唤醒了学生参与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参与知识,也才能开展公共参与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增强自身对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价值体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17.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3]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

[4]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

[5]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4-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思政课意识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展望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