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1-09-22 08:46楚利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院校

楚利民

[摘           要]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技术都得到了不断提升。机电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涉及的领域广泛,就业人口占比较大,大幅度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其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问世,如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大量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推动了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56-02

现今的制造业主要以机电行业作为主体,产值高,就业人数比重高。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在生产一线有实际技术操作的人员,中职院校大多以机电专业为主要教学科目,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把行业作为依托,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适应性强,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机电专业通用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本文从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落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大环境的贪功求名

近年来中职院校成为很多学生追求技术傍身的不二选择,中职院校纷纷实行专业扩招,扩大教学目标,机电技术专业更是如此。人所共知,机电技术是工业生产一线技术的人才培养,良好的知识基础和院校教师的技术授课是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现在专业扩招严重,招收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中职教师供不应求,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资源和基础设备也严重不足,尤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大量的实操为主,又需要教师的详细实践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和教师指导学习时间减少,设备和师资的分配不均。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招生背景下,教学环境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课程得不到有效推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的第一个教学问题是课时量较少,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的创新改革,不仅知识理论课时量大大减少,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技术课时也一再被缩减。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和制订,课程教学的改革计划得不到正确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牢固,而机电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是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应试的标准。

(三)不完善的实训实操教学制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把实际动手操作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现今中职院校把工学结合、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宗旨。但未做到真正有效的实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电实训室的环境问题,不规范的配电设置会给学生的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或机电所用的机械设备问题,机电设备的不合理配置也会给学生在学习上造成困难[1]。在设备使用的方案上达不到统一标准,没有科学地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虽然有较高的成本投入但始终缺乏实用性。中职教师也会因为设备的实用性偏差而导致教学演示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理论模块知识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四)授课模式较为抽象化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式较为固化,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为主要授课形式。脱离实操而单纯强调理论教学是不可行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具象化,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演示结果作为依据,使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书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充分应用,机电技术实操时也感受不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机电技术学习中较高难度的问题,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会打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五)协调统一机制建立不全面

综合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是协调统一的教学机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由于机电技术专业的涉及面广泛,专业知识技能较多,因此要把师资力量、实训场地以及实操设备在中职院校各个专业之间做到有效协调,关键就要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调度。一些学校往往因为安排不合理,教学计划也没有在各个专业之间得到协调处理,出现同一课程不同专业撞课的现象,产生严重的教学问题。比如机电和数控专业都会有电气控制的课程学习,若教學课程没有得到合理安排,会使院校教师和实训机械设备都感到超负荷工作。现在的院校一般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加以利用。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重视专业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专业的课程体系组成要做到有清晰的逻辑条理,明确要求,以达到专业的课程学习规范。把具体专业课程的标准作为专业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可以避免混乱的教学课程产生,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够重视,只看重教学结果,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和知识的认识能力得不到提升。可以把权威的行业协会对于专业体系的定义作为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实际范围内采取有效举措,过程中加强力度,这样不仅可以阻止中职院校在培养中的偷工减料行为,也大大保证了教学课程的质量,实现全国中职院校的有序竞争。

(二)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检验中职学生对机电技术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严格加以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是由教师评判和学生考评两种方法构成,学生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建立机电技术课程考核标准方面,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毕业生是重要保障。当代条件下,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课程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考核的制度大多由授课教师自行规定,缺少监督,没有严格的准绳,没有一个标准的机电技术制度考核形成[2]。在这方面要像外国工业和生产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任务,按照标准由第三方进行评判。学生只有掌握好所学知识要点才能通过考核,没有教师的个人主观发言,公平公正,只有学生的自强和教师的自律才能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课程院校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