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22 09:13何应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课程思政

何应涛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快了现阶段高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探索的步伐,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遵循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还要本着创新型教学思维,注重新型农学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具全面性,满足全面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主动向思政课程靠拢,实现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准则,确保所培育人才符合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标准,为人才的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主要针对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课题进行分析。

[關    键   词]  中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212-02

农学类专业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好专业素养的培育,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研讨,实现农学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从而达到农学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整个过程,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与思想政治引导保持一致,产生协同效应,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其中的内涵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引领,促使学生实现专业素质与德育素质两方面的共同提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快现阶段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改革,真正做到向课程思政方向靠拢。

一、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各大高校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它的融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育人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并尽可能实现各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课程体系,使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学生的成长与发展[1]。

尤其是农学类专业课程,此类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国家的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成果喜人,但不足的是,农业转型存在许多阻碍与困难,其中以高素质人才缺口为代表,中职农业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育有必要根据现阶段农学类专业课程的建设情况,基于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做好准确定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2]。

二、中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中职人才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背景下高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探索需要首先从设定教学目标层面入手,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分析,基于现阶段社会对于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深入企业进行相应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做好深入且透彻的分析,明确现阶段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中职管理层相关教研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育目标,设定符合中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育方案,使目标与方案两者之间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培育方法不适应人才发展的情况。其中以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置为重点,目标设置要分清课程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将两者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3]。

除此之外,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要基于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当下典型的“三农”问题,不断优化农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案,丰富课程内容、拓宽教学形式,使教学方法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并基于课程思政的建设需求,不断从农学类专业课程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思维,自觉主动地融入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三、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在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中的融入与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思想政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规范性,对于学生乃至教师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无法被学生所接受,教学形式死板、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的吸收情况不够理想。在信息趋于多元化的当下,农学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明确日后的方向,基于专业课程的人才培育标准,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式、转变思政教学理念,尽可能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意识与专业技能水平[5]。

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是借助专业课堂为学生搭载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在明确思想政治理论对于自身影响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责任意识,为自身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中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