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刍论

2021-09-22 02:16林炳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林炳

摘 要:革命文化教育类题材作品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这类课文,应基于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认知出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文章以部编教材一至三年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类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38-02

革命传统文化类题材的作品肩负着与其他课文不同的育人功能。革命文化题材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儿童的生活、认知及情感存在现实差距,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提升这类课文教学的实效。本文主要对基于儿童视角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进行探讨。

一、基于儿童视角,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的起点应是教师对学情的研判。革命文化题材的作品所发生的年代距今时间较长,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历史背景、生活事件,甚至是作品中出现的小物件可能是陌生的,可能是充满困惑的,也可能是新奇、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需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以及困难,立足儿童视角,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毛泽东主席,《难忘的泼水节》中的周恩来总理,《朱德的扁担》中的朱德总司令……这些让人敬仰的领袖们的名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对革命领袖和对普通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会产生区别之感。因此,在讲授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采访家长,了解这些革命领袖,直观感受爷辈、父辈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这样,能直接拉近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领袖的学习兴趣,奠定崇敬革命领袖的情感基调。

革命文化作品中所讲述的事件,都是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毛泽东主席为解决乡亲们的吃水问题,带领乡亲们挖井。《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在井冈山打游击时,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的故事。這些课文体现出革命领袖与人民心连心,深受人民、革命战士的信任和爱戴。由于学生对人物的陌生感,与时代的距离感,情感上的隔阂会使他们很难体会文本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教学也难以实现思想教育之效。

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井”为何物?为何要“打井”?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挖井的原因,才能切实感受到打井是解决乡亲们日常生活问题的重大事件,深刻体会到乡亲们饮水思源,对毛主席充满感激和爱戴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上确定教学内容,抓住故事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推测、还原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聚焦故事情节,拉近与革命领袖的情感距离。

2.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出发

中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阅读训练也是重点。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简单提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阅读内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考虑到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些是陌生的地点、陌生的人物、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主题。例如,学习《朱德的扁担》时,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井冈山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朱德是谁?为什么他们要去挑粮?山高路陡,挑粮不累吗?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为什么朱德又要去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朱德的扁担”,并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呢?作为首长,为什么朱德要这样做?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处介入、引导,为他们答疑解惑。

二、基于儿童视角,确定教学方法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指出: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寻求教材在语言文字、价值与教学取向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这类课文是根植革命传统“红色”基因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偏重思想教育,把这一类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思想教育课,过分拔高要求,破坏语文教学的本质,应既关注人文主题的有机渗透,又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到实处。

1.立足学段目标,落实教学任务

编排在中低学段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也承载着落实学段教学重点的目标。安排在第一学段的课文主要用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例如,低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课文,认读13个~17个生字、学写7个~9个生字都是要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朗读课文、训练朗读能力也是要完成的学段教学目标。而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不懂就要问》《手术台就是阵地》除了完成相应的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例如,《不懂就要问》要落实的是所在的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手术台就是阵地》要落实的是所在的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时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要做到依据教材编者的意图,立足学段目标实施教学。

2.扎实语言训练,品味语文之趣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革命传统类课文的教学也应该基于儿童视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平台。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有许多陌生的新词,文中长句子较多,对学生来说较难。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读好长句子中的关键短语“挖了一口井”“战士和乡亲们”“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再将短语融入长句中,这样朗读完整的长句子就不费力了。从读好短语,再到读好长句,学生不仅能学会根据语义停顿的方法,而且能读懂句子的意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扎实有效的。

3.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革命传统教育类的课文一般是通过具体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塑造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走近人物,体会人物的品质。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描写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文章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为学生呈现出当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使做事一丝不苟的邓小平爷爷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邓小平爷爷的动作——“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挥锹填”“仔细看看”“扶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感受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学习邓小平爷爷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4.拓展延伸主题,加深人物理解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堂,应该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教师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更应如此。例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后,教师可补充雷锋的动人事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向学生推荐阅读《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雷锋的电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年的3月学雷锋月中,社会、学校、社区组织了哪些学雷锋主题活动,适当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朗诵会,制作学雷锋主题的手抄报,举行“学雷锋我行动”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领悟革命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感受革命文化的崇高内涵。

综上所述,革命传统教育类主题的课文教学要注重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要素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编排的特点,让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携手并行,相得益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蔡尤臻.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初中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05).

[2]周明环.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教学[J].天津教育,2020(0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