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阅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2021-09-22 16:58潘春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听、说、读和写四个领域中,阅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吸收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营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以形成,技能素养得以全面发展,文学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本文以整本阅读为切入点,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启发学生体会画面美,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美与指导学生体悟思想美四个方面开展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阅读;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86-02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审美教育被认为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任务,很多教师忽略了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意义,语文也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新课程标准在审美教育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阅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整本阅读,其能够通过集中阅读密集的、带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审美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出新型的符合审美教育需求的教学策略。

一、在整本阅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美的最直接方法是带领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品味文章所用的语言。在阅读学习中认真分析、感受那些优秀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1]。如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有的学生喜欢的句子是“小虫子说:‘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喜欢这句话?学生想到,因为“就像七颗星星”中的“像”字让自己将七星瓢虫的样子和星星联系了起来,觉得七星瓢虫很漂亮。这就是一种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的教学方式。而在整书阅读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类似的教学方法。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为例。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出自短篇小说集《呐喊》。鲁迅的作品影响力巨大,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课文选自鲁迅的作品。课文选择的是《故乡》中最为温馨动人的一部分,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学生在阅读之后就会思考:作者和闰土之后有没有再相见呢?再相见时彼此是什么样子,还会发生其他有趣的事情吗?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将短篇小说《故乡》推荐给学生。对部分能力水平更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尝试自主阅读《呐喊》这本小说集,不过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先阅读《社戏》等,《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等的阅读可以随着学生阅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慢慢提上日程。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从一个“像”字就感受文字美已经不太可能了,会让他们觉得过于“幼稚”。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故乡》中的字词,如“走异路,逃异地”,短短六个字,非常形象,既说明了作者当时的人生经历,又透露出了作者再次面对家乡时的一种彷徨、无措的心境。

二、在整本閱读中启发学生体会画面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多数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具有强烈艺术价值的杰作。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画面美[2]。有的教师还掌握了丰富的情境创设方法,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音乐或者组织各种阅读活动。这些措施都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如教学《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设置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先去感悟情境,再在一定情感基础上阅读课文,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就能逐渐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可以运用到整书阅读教学中的方法,而且整本书更能创造出瑰丽的世界。

仍以《少年闰土》为例。课文第一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里的描写有很强的画面感,月下刺猹的少年闰土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会带有强烈的兴趣,因为课文中介绍的农村儿童的生活与现在自己的生活很大不同,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新鲜感。为引导学生体会《故乡》的画面美,教师可以专门组织一次师生共读的阅读课。在学生阅读时,搭配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学生阅读小说原文开头部分时,放的音乐可以轻柔、凄婉一些,衬托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到与闰土的童年时光时,音乐风格转为轻松愉快;待闰土叫出那一声“老爷”后,音乐逐渐转为凄凉。通读一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去梳理小说的整个故事线,搭配上阅读时对背景音乐的感受,学生会发现,原来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舞台或者人生画卷。在这个动态的画面中,有温馨、童趣,也有凄凉、困苦。这比学生只形成对作者家乡的单一印象更能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能让他们体会到文学作品虽然是由不动的文字组成的,但呈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却是动态的艺术场景与艺术形象。

三、在整本阅读中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美

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是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这在语文教材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均有鲜明的体现。不同的是,相对于课文中的短篇小说或节选作品,整本书中的感情可能会更加复杂而深刻,读者花费更多的心力去理解,才能与作品形成共鸣,领悟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想要判断他们是否产生了这些感情,就要让他们大胆表达。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舞台,为他们开辟表达作品情感美的渠道。同时,小学生的口头或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应该丰富情感表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认真思考,形成宝贵的情感经验,这些都会成为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的基础[3]。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呐喊》中的《头发的故事》时,要让学生注意文章中蕴含的浓厚感情,特别是要理解N先生的悲愤。理解他在悲愤什么,又为什么悲愤,这种悲愤是当时的爱国者对国家社会的深刻反思,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现实状况的深刻剖析,直到现在也有巨大的思想价值,有着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对比较敏感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教师可以组织交流分享或情境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对这些感情的理解,或者自己读完文章后产生的感情表达出来,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感悟。如进行一次朗诵比赛,选择《头发的故事》中的某段N先生的独白,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每次活动之后,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回顾与反思,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的,使学生今后进行写作方面的审美创造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此时的收获。

四、在整本阅读中指导学生体悟思想美

对文学艺术作品来说,情感与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思想中包含情感,情感又体现着思想。不过,思想要比情感更加“高级”或复杂一些。如作者对整篇文章或整本书谋篇布局的思想,在一些字词使用上的思想,这些是比较浅层的,大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另外还会有作者表达对人生、社会、国家乃至宇宙真理的思考,这些则是更为深刻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作者的表达需求。思想本身是美的,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4]。如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世界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瑰丽的世界。读懂这个世界,才算是实现了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去体悟作品中的思想美。

毫无疑问,鲁迅的《呐喊》中有着很强的思想性。但是因为其思想比较深刻、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只注意其中的白描手法,而要去思考其背后到底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以《呐喊》中的《兔和猫》为例,文章看起来讲述了一个家庭主妇给孩子买了小白兔,小白兔出现又消失的故事,充满童趣和诗意,很能吸引小学生阅读。但作者借助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欺凌者的厭憎。经过这样全面的思考和认识,这部小说的思想美才能以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是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把握好时代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挖掘阅读内容的美学元素。特别是要将各种书籍利用起来,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形成。只有将美育与阅读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戎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新思维[J].语文建设,2018(36).

[2]刘艾清.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须厘清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8(34).

[3]曾红梅.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

[4]姚玺娟.让整本书的阅读走进学生课堂[J].华夏教师,2018(28).

【作者简介】

潘春花(197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班主任工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