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套壶“静·莲”的和谐设计和文化韵味

2021-09-23 00:47孙明霞
江苏陶瓷 2021年3期

孙明霞

摘  要  从整体上来看这套作品“静·莲”,突出了静的氛围的营造,同时把莲的形态很好地融合其中,筋纹工艺的运用炉火纯青,细节的处理恰到好处,组合的设计也从实用性上带给我们很大的便利,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带领我们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也让我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之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带给大家更好的设计和作品。

关键词  紫砂套壶;静·莲;和谐设计;文化韵味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上,紫砂自明代发端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关注,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紫砂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的时候,就会发现宜兴的紫砂艺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把看起来灰头土脸的紫砂演绎成为了包罗万象的艺术品,再加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到了宜兴,参与到紫砂的设计和装饰之中,把现代设计的艺术潮流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之中感受到禅茶一味的宁静和散淡。在今天忙碌的工作环境之中,需要一些这样传统技艺的艺术品来点缀我们的生活,首先不要看它的实用性如何,就是带给我们精神层面的享受也是非常的值得。很庆幸有宜兴紫砂,让我们品味到玉液琼浆的醇香滋味的同时,还能够带来许多的艺术审美。

1  紫砂套壶“静·莲”的和谐设计

紫砂作品“静·莲”(见图1)采用了一壶两杯的设计,把提梁、筋纹、莲花的形态都融入其中,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特别是营造出来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宛如进入佛教圣地,令人凝神静气、体悟佛法。此壶壶身圆润饱满、筋纹凹凸、棱线清晰,每一囊都非常的挺阔有力,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准;壶嘴弯流,婉约灵动,出水非常的爽利;壶肩部和腹部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虽然紫砂壶的转折之处具有很高的难度,但是在作者游刃有余的处理之下,呈现出一种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壶盖凸起,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莲花形态托举着的壶钮,也是莲花的设计,绽放开来令人着迷。此壶的关键还在于提梁的设计,如同佛门之光一般,不仅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形态,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把我们带进了佛教之门的感觉,令人醍醐灌顶,有所收获。与之相匹配的两个小杯子的设计和壶身如出一辙,在如此之小的杯身进行莲花筋纹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具有挑战性,值得欣慰的是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完成了这套作品,充分地展示了作者和谐的设计,从整体上来看这套作品“静·莲”,突出了静的氛围的营造,同时把莲的形态很好地融于其中,筋纹工艺的运用炉火纯青,细节的处理恰到好处,组合的设计也从实用性上带给我们很大的便利,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带领我们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知识储备,也让我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之中积累了更多经验,带给大家更好的设计和作品。

2  紫砂套壶“静·莲”的文化韵味

莲花,在江南宜兴随处可见,也是我们紫砂艺人非常熟悉的水生植物。对于莲花的喜爱,我们国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歌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宋代大儒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凈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寥寥几句,却写出了莲花的生存环境和外形特点,同时也把莲花美好的品格和高贵的精神展示给我们,成为了我们国人心目之中的神圣之物,在佛教之中,莲花也如同它的外形一般,带给我们一种安静祥和、静谧自然的感觉。我们非常熟悉的佛教人物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台,在其它的寺庙建筑、装饰之中,莲花的形态和抽象的演绎也随处可见。宜兴,在历史上就有着“江南佛国”的美称,最鼎盛的时候拥有大小寺庙400余座,紫砂的发源就在宜兴金沙寺庙之中,按照常理推测,紫砂鼻祖龚春的技艺手法还是寺内僧人传授,只不过僧人制壶的历史没有被记录下来,而龚春千古扬名,得益于文人雅士的记录和传播。这套紫砂作品“静·莲”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套组合,把莲花的形态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结合紫砂提梁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精妙无穷和佛教意味的愈发浓郁,这样的艺术作品用来喝茶品茗,可以使我们的心情很快地安静下来,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莲花纹饰,在不断地把玩摩挲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韵味和佛教智慧的博大精深,引起内心深处深深的共鸣。

3  结  语

佛教自汉代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们国家之后,很好地与儒家文化学说紧密地融合、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具有严密规范的文化体系,在我们国家也拥有了大量的信徒,佛教讲究的修身养性和喝茶的内涵功效不谋而合,禅茶一味也成为了我们最为期待的至高臻境。对于我们广大的壶友来说,泡一壶香茶,把玩一把好壶,在悠闲的时光之中,或一人独饮,或三五知己好友,都能够隐隐之中沉浸在如同佛教静谧之境的氛围之中,体悟自己、荡涤心灵。

参 考 文 献

[1]宋陶.浅谈紫砂“锦上莲花壶”的审美艺术[J].江苏陶瓷,2017(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