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诗歌教学的策略

2021-09-24 17:04王家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家贵

摘 要 诗歌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小于其他文体,加之中高考都很少考查诗歌的相关内容,因而常常会被学生忽略。其实,诗歌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从语言的角度而言,我们阅读诗歌不是仅仅完成语言文字的解读就完了,还需要深入其中,认真揣摩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情感及文本的言外之意。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诗歌的学习,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从而推动初中诗歌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一、初中诗歌教学的系统分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展开系统分析,目的是为了引起初中语文老师对诗歌教学的重视。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赋予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还可以受到思想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各种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诗歌与学生兴趣的关联性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诗歌部分又是课程中比较难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站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设计上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诗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诗歌与学生兴趣的关联性,从而引导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阅读积累。而现如今很多学生不能把阅读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也堪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接受。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寻找自主化的学习模式,在诗歌的教学设计上找到与学生兴趣的关联性,这不仅仅是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具体体现。

2.诗歌与教师素养的整合性

诗歌教学需要语文老师的深入指导,这也体现了诗歌与教师素养的整合性。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利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引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注意。教师要改变过去诗歌教学的旧观念、旧方法,大胆革新,用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特别的大,也不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诗歌的学习。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语文课业量比较大,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排斥情绪。诗歌就成了语文学习的一块鸡肋,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下。但是诗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状况。

2.教师的素养有待提升

由于考纲的导向作用,导致许多教师对诗歌教

学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教师自己对诗歌的阅读鉴赏也存在能力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又会更进步地影响学生的诗歌学习,导致目前初中诗歌教学的质量差强人意。由于教师自身对诗歌的分析鉴赏比较缺乏,所以在解读诗歌作品时,无法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更谈不上對学生的正确引导了,学生自然在诗歌学习上就无法获得长足的进步。另外,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老师在讲解诗歌时,会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去开展诗歌教学,强制性地将诗歌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机械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完全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诗歌教学应有的审美效果被破坏殆尽。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削减诗歌学习的兴趣,还会对一些诗歌产生错误的认知,这也降低了学生诗歌学习的自信,学生无法深入品味诗歌的内涵,无法欣赏诗歌蕴涵的美学特征,这就直接影响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诗歌教学策略

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诗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思维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学设计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引导

诗歌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把诗歌意思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背诵、默写,这种做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因为每个学生的思考点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设置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比如配乐朗诵、深情吟诵、和乐传唱等形式,以读带讲,边读边讲,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鉴赏赵师秀的《约客》,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玩味诗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绪,客人半夜未来,诗人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一个“敲”字的动作渲染出诗人百无聊赖,貌似闲逸,实则等待未果,焦躁、怅惘之情跃然纸上。经过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赵师秀约客,应该是假说约客,通过虚拟一个不存在的客人,在一个不可相约的时间,来表达一种归隐田园的惆怅和苦楚。再交代背景资料,介绍赵师秀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钱塘。通过讨论分析,最后形成倾向性意见。通过赏析、玩味、质疑、释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个性化、多元化解读能力。如此层次递进,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逐渐走进文本深处。朗读有层次了,课堂就有层次了,整个诗歌教学的立体感就能突显出来了。

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讲”这个环节。古诗文教学,不要怕“讲”,我们可以结合背景大刀阔斧地讲,讲透了学生才能理解。课中小结时,通过“讲”,归纳学习心得,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高度。比如,在赏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风”以后,就应该用简练的语言迅速地提炼陶渊明田园风格的呈现形式。有时候,教师的讲析,学生一开始未必就全懂,但不要紧,这堂课讲一点,以后再结合其他古诗文学习再讲一点……三年下来,我们讲的这些点,连贯起来就成了一条线;三年高中读下来,这些线就组成了面。

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法可以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全面了解,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情景教学可以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碰撞产生新的资源。诗歌正是当代中学生需要的资源,它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文学的热情,把正能量的感情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形成的自己思想感悟,要比老师引导的感悟更加受用。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形成自身的素养,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将有助于初中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是大有裨益的。

3.课前导入设计

课前导入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透彻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刻地体会并感受诗歌所营造出的氛围及意境,从而透过诗歌的文字,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及文本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教师要创建出极具感染力的导入方案,使用文献资料或者影像资料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变得高涨。比如,在讲解《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料,引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同时配上诗朗诵,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教学情景与文本互相融合,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耐心指导诗歌朗读

朗读对于诗歌的学习来说尤为关键。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感情的去诵读诗歌,同时将自身的情感及人生经验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不同立场去分析并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天上的街市》时,可以以学生自主阅读为基础,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学生通过阅读,既可以接收到更多的诗歌知识,也可以积淀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诗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并在个性解读中打开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解《我爱这土地》时,老师可以采取对比学习的方法,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并分析这两首诗歌的异同,感受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怀,分析写作特征,感受写作风格的差异。

初中诗歌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诗歌学习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在提升诗歌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安徽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学校和教师的本职工作。现实中,一些老师习惯“拿来主义”,将某某名校的课外辅导材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时间久了,教师也就逐渐丧失了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

“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与作业效果相关。如果说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那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则是教师的义务与责任。”王月芬认为,推进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是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

实践中,不少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比如:小课题研究、艺术赏析、体育锻炼、职业体验、创意制作等。更是将知识嵌入生活情境或学科探索情境,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员、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提出,作业的设计应符合脑与认知发展和加工的规律。例如,人脑中的识别网络、策略网络与情绪网络是学生完成所有作业都会启动的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这三个神经网络的加工效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遵循三条原則:根据大脑识别网络的加工规律,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作业的呈现方式,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情绪网络的加工规律,可以设计多种作业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根据学生策略网络的加工规律,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来完成作业,以发挥其创造性。”周加仙说,除了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教师还需要了解语数外音体美等不同学科学习时人脑的加工规律与机制。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神经网络可以与我国的课程标准联结起来,例如,识别网络关注作业内容;策略网络重视作业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网络、动机网络强调对待作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确定明确的作业目标,并与学生交流作业的目标,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目的。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提高作业质量的突破口。”王殿军深有感触,教师布置作业,看似是一项常规而简单的工作,实则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只有吃透课标和教材,深刻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通过布置少而精的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作业、编题命题的能力,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业,不应该成为压迫孩子的“手段”。“作业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否则就沦为技术性的作业,应该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王月芬认为。

(靳晓燕,《光明日报》2021年07月27日13版)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