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2021-09-25 01:39马燕凌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阿霉素低剂量靶向

邓 洁,刘 愿,马燕凌(通讯作者)

(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在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MM)属恶性疾病的一种,该症主要特征为单克隆浆细胞大量的增生,中老年人为其好发人群[1]。临床常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放化疗、新型靶向疗法对该症实施治疗,但鉴于前2种治疗手段有一定局限性存在,临床治疗时更倾向于新型靶向疗法,临床在靶向药物选择时常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在该类药物中硼替佐米较为常用,其作用在于可选择性对蛋白酶体的26 s亚基产生抑制,进而影响细胞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临床对于该药物的应用较为认可[2]。但治疗期间,伴随着逐步增加的药物剂量,患者常出现众多不良反应,影响作用效果。相关资料指出[3],低剂量硼替佐米也可治疗MM,且疗效等同于常规剂量。为明确低剂量给药实际的价值,分析其应用效果,明确其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就诊的96例MM患者,以治疗不同方案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9.5±6.4)岁,其中23例Ⅰ期,17例Ⅱ期,8例Ⅲ期;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0.7±7.0)岁,其中22例Ⅰ期,18例Ⅱ期,8例Ⅲ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诊断MM相关标准符合;意识清晰。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治疗时拒绝配合者;对本次应用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或存在精神病史者;心肝等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硼替佐米(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02,规格:1.0 mg)1.0~1.1 mg/m2+阿霉素[(神威药业(张家口)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1999]10 mg/m2+地塞米松(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227,规格:1 mL:2 mg)40 mg治疗,治疗开始第1、4、8、11 d,于皮下静脉快速注射硼替佐米,静脉点滴地塞米松、阿霉素,第1~4 d,静脉给药[4]。对照组将硼替佐米的剂量更改为1.2~1.3 mg/m2,给药方式、其余治疗方案同观察组[5]。将沙利度胺(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30,规格:50 mg)给予两组患者,于化疗间歇期口服,100 mg/d。若给药期间有不良反应(Ⅱ~Ⅲ级)出现,不良反应逐步缓解值1级后,更改硼替佐米的剂量,减少25%[6]。

1.3 观察指标

(1)对比组间疾病控制率、治疗效率。以实体瘤治疗相关标准为依据评定治疗效果,PD(进展)、SD(稳定)、PR(部分缓解)、CR(完全缓解),(PR例数+CR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SD例数+PR例数+C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7]。(2)对比组间疾病进展的时间,即开始治疗至出现病灶的时间。(3)对比组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非血液的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后者涵盖了白细胞降低、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前者包括带状疱疹、胃肠毒性、肾功能、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治疗疾病控制率、有效率分别为87.5%、47.9%与对照组的85.4%、4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分析

2.2 疾病进展时间

两组疾病进展的时间分别为:观察组3~10个月,平 均(5.21±3.33)个 月;对 照 组3~10个月,平均(5.41±3.1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05)。

2.3 不良反应

两发生带状疱疹、恶心呕吐的概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讨论

骨髓内浆细胞增生异常,同时伴轻链或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的恶性浆细胞瘤,即称之为MM,因生成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受到影响,致使患者常合并多类细菌性的感染[8-10]。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放化疗、新型靶向疗法为治疗MM常用的手段,但因前2种治疗手段有一定局限性存在,所以,临床最近几年常以新型靶向疗法对MM展开治疗[11-12]。在靶向性治疗中,硼替佐米属常用药物,该药物属蛋白酶体可逆性的抑制剂,可对骨髓瘤细胞的活性实施抑制,有助于骨细胞分化,新骨形成,疗效显著,但若以常规剂量展开治疗,由于药物毒性作用,部分患者常出现各类不良反应,限制了该药物在临床的使用[13]。相关文献显示[14],治疗时选择靶向药物,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给药期间若减少硼替佐米的给药剂量,可提高其治疗安全性。

本文结果显示,组间疾病控制率、治疗效率、疾病进展的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带状疱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硼替佐米与阿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可获取与常规剂量等同的疗效,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联合硼替佐米、其他靶向性药物对MM展开治疗,可借助调节给药剂量,相对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因本文纳入病例较少,有局限性存在,若想进一步获取更多数据,需增加案例。

综上所述,以低剂量硼替佐米+地塞米+阿霉素对MM展开治疗,相较于常规剂量,疗效相当,且存在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阿霉素低剂量靶向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