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肝癌介入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25 01:39勾冯茜何莉君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品管圈肝癌程度

勾冯茜,何莉君

(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肝癌是临床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现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有极大的威胁力度[1-2]。肝癌介入手术是通过对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来阻断肿瘤细胞血液供应,并最终达到快速缩小并凋亡肿瘤细胞的目的,该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且可重复治疗,对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程度较高,但仍需辅以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治疗疼痛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品管圈最初于20世纪90年代被应用于医疗行业,对医院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得到了广大人群的认可,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本文将品管圈应用其中,以观察其实际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100例接受肝癌介入术患者,并按照“抓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49.92±12.13)岁,病程0.6~7年,平均(2.57±0.97)年。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0.08±12.54)岁,病程0.5~6年,平均(2.48±0.9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符合肝癌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符合肝癌介入术相关适应证;②所选患者均临床资料完全;③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心、肺、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全身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存在认知、沟通、意识等方面障碍的患者;③治疗依从性极低或中途脱落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给予口头健康宣教和手术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药和给予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品管圈:采取自愿原则进行圈友选择,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和3名护士,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以“护肝关爱圈”为圈名,所有圈友均需经过医院品管圈培训师进行相关品管圈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保证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确定主题:结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科室现状、患者具体情况与圈友能力等方面综合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品管圈主题为“提高肝癌介入术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与术后生活质量”。

(3)调查现状与分析原因:圈友通过查询患者临床资料和网上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头脑风暴分析患者出现疾病认知程度和术后生活质量低的原因,具体为:①患者对肝癌介入手术了解不深,且缺乏全面有效的了解渠道;②患者因病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导致疾病治疗积极性受到影响;③肝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了恶心呕吐、发热、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但临床缺乏系统针对的预防措施;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患者难以接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4)设定目标:根据所分析出的原因,圈友结合自身能力及患者护理需求最终讨论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值: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提升至85%以上,并尽量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5)实施对策:①统一护理流程,定期开展培训:医院制定统一的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流程,并建立奖惩机制,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肝癌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技巧,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尽可能排除及预防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②个性化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之初便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并结合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宣教方式可为“一对一”宣讲、发放宣传手册或播放宣传视频、组织参加宣教讲座等,宣教内容包括疾病与肝癌介入术的相关知识,重点告知手术的成功率与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③针对性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之初便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给予全面科学地评估,并结合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通过适当装饰病房、指导患者进行冥想、听音乐、督促家属多加陪伴鼓励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必要时可组织病友交流会,以获得经验与心得,提升对生活的热情。④预防术后并发症:a:恶心呕吐:术前术后禁食,术中给予止吐药,术后肌注盐酸异丙嗪,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b:发热:38℃左右患者不予其他干预,仅嘱咐患者多加饮水;39℃以上患者给予物理、药物等干预。c:上腹疼痛:程度轻者以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等方法进行注意力分散,程度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镇痛药物。d:食欲不振:术前纠正营养不良,术后2 h给予清淡流食,术后第2 d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半流食,必要时给予胃肠功能药物。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通过发放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得出,内容包括入院指导、饮食知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治疗护理知识、安全知识、出院指导7个方面,总分100分,可分为掌握较差(低于60分)、基本掌握(61~80分)和完全掌握(81~100分)3种情况。(2)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生活质量通过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4]进行评分,采用0~5分的评分法,分数越低提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总掌握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n(%)]

2.2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17.65±4.51)分高于对照组的(12.11±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3,P=0.001)。

3.讨论

针对肝癌的治疗临床一般建议选择肝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的手术方法,虽然可极大程度去除病灶,但也容易对机体造成极大损伤,因此,对于不愿意手术或实施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可首先推荐肝癌介入手术,这是所有肝癌非手术疗法中效果最为突出的一种[5]。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一个遵照一定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场所面临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的小圈团体,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较大程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6]。相关研究证明,将品管圈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预后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总掌握程度94.00%高于对照组的74.00%,且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品管圈的护理效果良好,这是因为,圈友均属自发参加,且在主体确定、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实施等方面均有高度参与感,因而护理积极性明显得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此外,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展开,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负性情绪、术后相关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的解决,因而最终生活质量得以提升[7]。

综上所述,对肝癌介入术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品管圈肝癌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