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结合动机性访谈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及对血压的影响分析

2021-09-25 01:39卢芳芳张丽华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服药出院家属

林 珑,卢芳芳,张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CU 江苏 淮安 2233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由于它的症状不典型极易被患者忽视,常在体检时被发现,高血压已不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它正逐步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中年龄<64岁的占全部人群的比例高达77%[1]。中青年现是社会的主力军,生活方式存在极大问题,他们常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依从性差、体力活动少、工作压力大,也有人存在思想上的忽视认为没有症状无需用药治疗。殊不知高血压也是脑卒中、主动脉夹层、冠心病、肾脏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动机性访谈是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解决矛盾心理的一种沟通方法,在慢病管理领域运用较为广泛[3],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发展,微信作为大家常用的一种交流软件,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拉近医护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本文通过微信群结合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措施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在遵医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试验组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2±2.3)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3±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至少目前正在服用1种降压药物;②符合WHO年龄划分标准的中青年,年龄18~59岁;③能够有效沟通的患者;④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⑤有智能手机,能使用微信网络服务;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该研究。(2)排除标准:①对医护人员有排斥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肾衰竭、近1个月有新发脑卒中、服用激素及其他原因引起明显不适症状而影响血压控制的疾病;③中途要求退出、失访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根据医嘱按时发放药物并看服下肚,将每天上下午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高血压健康管理手册。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出院前患者及家属需通过测量血压的操作考核。出院当天发放高血压健康管理手册,指导患者出院后持续记录服药、血压相关情况,电话随访,每2周1次,约20 min/次,每2个月1次家访,约15 min/次,家访时查看患者服药及血压记录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服药情况并让家属做好督促工作。6个月后家访结束时回收高血压健康管理手册并当面指导填写服药依从性评分表,根据收集的资料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微信群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团队,成员由1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专科主治医师和1名具备资质的心理咨询师、5名工作5年以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护师组成。所有成员均进行动机性访谈方面理论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心理咨询师要求参与访谈的过程并进行指导。(2)患者出院当日,征询患者同意后扫码加入心内科高血压患者微信群,每周由群主定期推送高血压相关健康宣教知识(包括饮食、运动、服药等),形式多样化如: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短视频及知名心血管公众号推送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等。5名护士轮流值班,当班护士及时回复群里患者的问题,对于增减药物、调药、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等问题由主治医师及时进行解答(回复及答疑时间09:00~21:00)。(3)按照动机性访谈原则(表达共情-发展冲突-回避抵抗-支持自我效能)[4]4个方面开展有效沟通,访谈共分为4次,第1次访谈(住院期间2次/d,约20 min/次)内容: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将科室宣教视频推至床旁让患者观看,鼓励患者说出不能坚持服药、测量血压的原因,不愿意服药存在哪些方面思想上的顾虑,为什么不能做到每天测量血压,通过视频的观看让患者讲述既往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及家属一同分析,让患者意识到服药和测量血压的重要性;第2次访谈内容(出院后第1个月)主要是肯定患者对的想法,多鼓励,一同制定合理的出院计划如:服药方面可以采用手机闹钟提醒方式或将每天服用药物按时间顺序上下放置在小药盒里随身携带及家属的提醒等。测量血压方面建议早晨未起床之前,晚上睡前各测量1次血压,可请家属协助测量,若出现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可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家属可以给予物质奖励表扬其坚持服药、测量血压的行为,惩罚漏服药、漏测血压的行为如拖地、洗碗等。第3次访谈(出院后第2~3个月)内容主要是根据针对之前制定的计划了解患者有无存在冲突的地方,访谈过程多以倾听为主,尽量做到感同身受,从患者角度出发并积极予以引导,让患者说出问题所在,一同分析漏服药、漏测量血压的原因,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解决方法,调整计划方案,直至患者接受为宜。请执行能力较好的患者在群里现身说法,供大家参考学习。第4次访谈(出院后第4~6个月)内容主要是推进计划实施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良造成脑出血、脑梗、甚至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真实案例及对当事患者家庭生活及经济造成的影响,鼓励患者将已形成的好的习惯继续保持下去。出院后的每次访谈都需与患者或家属预约好时间以便访谈工作的顺利开展,访谈结束后每位负责护士及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与心理咨询师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次工作。

1.3 观察指标

(1)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量表满分为8分,得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得分8分者为用药依从性“好”,得分6~7分者为用药依从性“中等”,<6分者依从性“差”。信度系数为0.83[4]。(2)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 52 4.75±1.54 7.10±0.68对照组 52 5.48±0.93 5.78±1.20 t 1.276 3.041 P 0.215 0.007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的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的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的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52 158.70±4.76 138.00±5.44 87.60±5.66 79.20±4.37对照组52 155.30±5.44 146.90±5.74 90.30±7.04 86.00±4.83 t 1.488 3.559 0.945 3.302 P 0.154 0.002 0.357 0.004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有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占据75%以上,该类患者仍存在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及控制率低,分别为:51.6%、45.8%、16.8%[1]。而健康指南也提出对于这类患者行为干预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行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终改变其不良行为。高血压患者是需终生服药的,因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导致血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另一方面也说明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显得尤为重要。徐琢等[5]研究指出微信群的运用利于高血压病的管理,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实践证明在住院期间就进行动机性访谈的护理干预结合微信群采用多元化的健康宣教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合理的计划,一直延续至出院后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数据显示试验组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是优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微信群结合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措施能够使医患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互相监督,互相交流,也有效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服药的同时监测血压能够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同时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服药出院家属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服药禁忌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服药先分阴阳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