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疗法的疗效及对卒中量表与日常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1-09-25 01:39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后遗症针刺常规

徐 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广东 深圳 518172)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因突发性急性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血栓)所引起的,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1]。一旦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表现出语言功能障碍、行动障碍、认知障碍、视觉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脑卒中后遗症则是指患者的病情稳定后,确未能及时得到正确、有效的康复措施所导致的,且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都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3]。目前,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来帮助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疾病恢复,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起效速度较为慢,疗效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中30例采用中医针刺疗法,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61.28±2.73)岁。研究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配合护理干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61.31±2.7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1)语言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容易因语言功能功能障碍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开口讲话;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交谈的环境,鼓励患者多开口;并根据患者的喜爱,选择一些针对性话题,促使患者开口讲话;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遵循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告知患者坚持训练的重要性。(2)心理干预:由于患者疾病发生较为突然,从而使大多数患者都无法接受;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3)肢体功能训练:①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侧卧或仰卧),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并预防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避免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②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床上运动,包含上肢伸肌锻炼、下肢屈肌收缩锻炼、桥式运动等;③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下与行为训练、床边被动活动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刺疗法。①第1周,进行强通法治疗,选取百会穴、尺泽穴、委中穴等穴位;并叮嘱患者将患肢轻微抬起,以三棱针点刺的方法为患者放血,直至患者的血液颜色变成鲜红后,才可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②第2周,进行微通法治疗,选取风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采用毫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放血30 min,使用平补平泻的手法。③治疗1次/d,治疗4~6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含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2)日常(ADL)评分[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对患者的干预前、干预后的自理能力进行评分,量表共包含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0~15分,总计100分。①无需依赖:100分;②完全依赖:0分;③轻度依赖:61~99分;④中度依赖:41~60分;⑤重度依赖:低于4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强。(3)临床治疗效果评估:①患者各项症状明显改善,且意识恢复正常,具备日常生活能力,视为显效;②患者各项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存在轻度障碍,视为好转;③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与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NIHSS与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护理前护理后NIHSS评分 ADL评分 NIHSS评分 ADL评分研究组常规组65.61±4.38 57.56±4.29 t 0.014 0.062 12.082 7.192 P 0.989 0.951 0.000 0.000 30 30 36.59±2.62 36.58±2.74 32.98±2.51 32.94±2.46 19.37±1.49 24.61±1.8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为缺血性脑卒中。它不仅具有起病急、易致残等特点外,同时也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6]。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虽然在抢救脑卒中患者方面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患者经抢救、度过危险期后,仍然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7]。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会出现手指、脚趾或是偏瘫侧面颊部皮肤有蚂蚁爬的感觉,或是针刺感觉等,且恢复过程极其复杂。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8],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来讲,若是在疾病早期能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但是,若只实施单纯的护理干预,所获得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针刺疗法安全系数高、疗效佳、成本低廉、简便易学。在祖国医学中,认为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肝肾虚弱、气血逆乱、淤血不散有关[9]。因此,根据中医理论指导对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来减轻患者的病症。针刺是被循证医学证实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是将针具作为治疗工具,并按照特定手法,对患者的某些穴位进行刺扎,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祛邪扶正、恢复头部血气运行的作用,以此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疗法配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症针刺常规
常规之外
春天的“后遗症”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