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应用服务下的心脏健康指数对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的干预与应用

2021-09-25 01:39周敏灵梁振娥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血管心脏

颜 羽,罗 倩,周敏灵,杨 奕,梁振娥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 南宁 530031)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关键的危险因素,可直接影响心脏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控制危险因素对减少心血管健康的危害,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指数给予实施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干预,目的是有效下降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10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分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10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5~65岁、平均46.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6~64岁、平均4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疾病在1年以上;冠心病治疗已经开展过;患者及其家属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诊断时间12个月以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例如恶性肿瘤、肝肾肺等;患者治疗依从性低;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难以配合问卷调查;运动测试无法耐受。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利用科室现有冠心病防治知识宣传册为患者提供常规健康宣教,鼓励出院后患者积极参与门诊随诊,在出院第2周以及出院6个月时,分别开展1次电话随访,做好教育以及指导工作。观察组应用心脏健康指数测定结果获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具体方法如下:确诊患者后,关注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脏康复小程序,完成心脏健康指数测定,根据心脏健康指数测评结果(1~10分),对患者目前心脏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脏越健康。根据心脏健康指数及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包括运动处方、呼吸锻炼、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中医理疗处方、戒烟指导等,给出专业,系统、详尽的指导信息,保证方案的个体化。如适合运动类型、运动所需时间、进食食物种类、血压控制最佳范围、是否需要就医等,患者可以不受到地域、空间、时间限制[2],将心脏康复目标达成。这一评价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对自己心脏健康指数进行随时了解,可以反复测评,将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将自我学习、自我监测大力推动。护士应指导患者定期测定心脏健康指数,对生活方式可转变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将运动行为改善,将紧张等不良情绪消除,可以延续至家庭/社区自我管理以及康复管理。

1.3 观察指标

(1)焦虑及抑郁程度、患者满意率:利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测定[3]。利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数据测定,包括8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统计学软件展开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数据对比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冠心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续)

2.2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观察组50 71.2±5.5 54.1±23.6 73.1±18.5 67.4±17.6对照组50 66.7±3.1 30.5±18.4 61.5±19.6 54.2±9.9 t 5.0400 5.5765 3.0434 4.6222 P<0.05 <0.05 <0.05 <0.05分组 例数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50 64.2±16.1 73.2±11.1 53.6±20.5 74.8±15.2对照组50 40.2±16.8 53.2±10.4 29.6±17.2 59.1±11.1 t 7.2932 9.2974 6.3418 5.8983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在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中应用移动应用服务下心脏健康指数干预方案,可为护士提供良好健康教育平台,可以给予患者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心脏康复指导,能够促进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更加完善以及规范[4],促使冠心病患者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帮助患者了解心脏健康指数以及认知自身生活方式方面的不足之处,确保患者将健康指导和咨询及时获得,最终将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改善[5],进一步减少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应测定评估患者心脏健康指数,然后根据测定数据,对患者制定相应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临床实践证实,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中应用移动应用服务下心脏健康指数测定,可行性较高,在测定患者心脏健康指数后,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实施以下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戒烟,将患者合理饮食模式构建,参考患者情况,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运动指导过程中,告知患者可以通过开展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等训练来提高自身体质,康复师应根据患者实际,选择并给予患者实施康复运动,决定患者个性化运动处方,从60%强度开始训练,避免超过85%强度,参考患者个人耐受性、心率变换、主官感觉,对患者定期运动强度进行调整,若患者可以耐受,每天递进调整5%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可避免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在运动时,由短到长,循序渐进调整[6],一般开始时间定在30 min,若患者不耐受,可以运动20 min,运动60 min/次以内,后期设立相对较长运动时间,每个项目之间均间歇1~5 min,训练3次/周,持续运动1年。运动期间,利用心电遥测系统对患者心率进行监控,在训练前后,为患者充分热身以及放松,若患者运动期间有共济失调、进行性胸痛、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气短等情况,应将运动立即停止,若患者恢复良好,应将患者运动强度下降,可以继续为患者实施运动指导。医疗组将患者康复锻炼中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将患者疾病复发以及伤残均明显减少,对患者权益进行尽量保障。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开展持续健康管理,可将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促使患者院外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冠脉介入远期治疗疗效会明显提高,利用移动应用服务下心脏健康指数测定,可明确患者心脏情况,给予患者实施对应护理干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将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明确移动应用服务下心脏健康指数测定,充分掌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相关内容,内容涉及运动康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护理干预后,冠心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中应用移动应用服务下心脏健康指数测定和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冠心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率,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血管心脏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