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配合耳穴压豆与耳尖刺络放血在偏头痛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2021-09-25 01:39王海萍
医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耳尖刺络压豆

王海萍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偏头痛发病率明显上升,对患者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前对于偏头痛尚未发现特效治疗手段,西药治疗偏头痛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多,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长期疗效不理想[1]。临床认为中医护理配合中医干预技术治疗,对此,本文对中医护理配合耳穴压豆与耳尖刺络放血在偏头痛干预中的疗效加以分析,以2020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1月—2021年1月 我 院 收 治 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6.41±2.43)岁;病程1~15年,平均(7.62±0.80)年。试验组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22~56岁,平均 年 龄(35.96±3.12)岁;病 程1~14年,平 均(7.49±1.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偏头痛西医参照《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2]标准;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即主症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可长达数日或数小时,次症为胸脘满闷、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涩或者沉滑。纳入标准:年龄18~50岁;病程不少于1年;近3月发作平均2次以上;入组前未使用相关偏头痛药物;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有脏器或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精神疾病及无法沟通;因脑外伤或高血压所致偏头痛或器质性疾病所致偏头痛;妊娠与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根据患者情志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情志干预,如通过沟通交流方式对患者情志因素加以分析,对于忧虑过甚者,可通过愉悦疗法,让患者多回忆愉快的往事或观看喜剧、相声等抑制忧伤;对恐惧过度者,可通过讲解情绪和疾病、身体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纠正负性情绪对提高自我效能的重要性来克服恐惧感;对于易怒情绪者,需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鼓励其放平心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等。(2)饮食护理:肝阳上亢证:宜滋阴潜阳、清气疏络之品,芦根决明茶:取芦根、决明子各30 g,水煎代茶频饮。风痰瘀血证:宜祛风化痰、行气活血之品:如陈皮、冬瓜皮、杏子、百合、黑豆、牛脑髓、鸡血藤、川芎等物。杏子粥:取成熟杏子5~6枚,洗净煮烂去核;另用粳米100 g,冰糖适量,加水煮成粥,待粥熟,加入杏子肉,煮至微沸。分2次食用。气血两虚证:宜气血双补、充养髓海之品,如:人参、核桃、红枣、木耳、龙眼等食物。人参核桃粥:人参2 g、核桃仁10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人参洗净、切片,与核桃仁、粳米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成稀粥,最后加入冰糖稍煮即成。日分3次食用。肝肾亏虚证:宜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如山药、枸杞子、鸽子、黑芝麻、百合、黑白木耳等。枸杞鸡汤:取枸杞子30 g、母鸡1只,按常法煮汤食用,日分3次食用。(3)按摩护理:通过推、按、揉等方法,按摩患者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等,瘀血阻络加血海穴、阿是穴、三阴交穴;肝肾亏虚加太溪穴、肾俞穴;气血两虚加足三里穴。

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和耳尖刺络放血干预,耳穴压豆:取治疗盘、压豆用王不留行籽、棉签、75%乙醇溶液、小止血钳等,取合理体位,扎束头发,暴露施灸耳廓,用乙醇溶液棉签清洁消毒耳廓皮肤,根据医嘱处方确定压豆穴位,用止血钳将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并进行压迫刺激,使患者局部有酸胀麻痛感。让患者用手指按压贴好的王不留行籽,3~4次/d,3~5 min/次,以感觉酸麻胀痛为度。指导患者每次压豆一侧耳廓,隔日轮替。选穴主要为:神门、失眠、枕、皮质下、交感。耳尖刺络放血:取1 mL注射器、皮肤消毒液、棉签,治疗盘,无菌纱布、手套。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正确取耳尖穴并定位,常规消毒皮肤,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周围皮肤。另一手持针刺入耳尖穴位处,刺入1~2 mm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轻轻挤压耳尖穴周围皮肤,以助淤血外出毒邪得泻。一般放血3~5滴/次,根据病情放血5~10滴/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进行评分,头痛发作每月超过5次算3分;3~4次算2分,1~2次 算1分。疼 痛 持 续24 h以 上 算3分,12~24 h算2分,12 h以 下 算1分。汉 密 尔 顿 焦 虑 量 表(HAMA)共14个条目,分别为0~4分,7分以上可能焦虑,14分以上肯定有焦虑,21分以上有明显焦虑[4]。观察两组有效率,显效为积分减少超过50%;有效为积分减少20%~50%;无效为积分减少2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对比

护理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及HAMA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对比(±s)

注:*#对比P<0.05。

分组 例数 头痛发作次数/(次/月)疼痛持续时间/(h/次)HAMA评分/分试验组44干预前5.19±0.42 2.31±0.42 15.27±4.17干预后2.15±0.51# 0.90±0.33# 10.33±3.52#对照组44干预前5.21±0.38 2.29±0.37 14.88±4.21干预后2.96±0.49* 1.39±0.49*12.91±4.06*t 7.597 5.502 3.185 P<0.05 <0.05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84.09%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3.讨论

偏头痛属于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头痛,部分伴有畏光、恶心、呕吐等,在休息或安静环境下有所缓解。当前临床对偏头痛治疗主要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该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的收缩,使血管平滑肌得以扩张,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循环和缓解部分疼痛[5]。但该药很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且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药物使用剂量也相应要增加,给患者带来副作用。

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范畴,病因可分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而病机则为风火痰瘀虚等,其中,风邪是偏头痛引发的主要内因,在治疗上以化痰熄风和补益气血为主。中医中的“医”与“护”不分家,所以对偏头痛建议采取医护结合模式,可更有效改善症状[6]。耳穴压豆属于一种中医干预技术,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显著成效,操作方法简单,使患者接受程度比较高。耳尖刺络放血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祛瘀生新之效,也有显著镇静止痛作用,能够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7]。

本研究在中医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与耳尖刺络放血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和单纯的中医护理相比,其各项临床症状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疗效也得以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通过情志护理纠正患者负面情绪,激发其乐观心态;通过食疗护理能调节患者机体功能;通过穴位按摩,可显著缓解头痛程度和减少发作频率;而通过耳穴压豆与耳尖刺络放血则能实现对症下药由内至外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配合耳穴压豆与耳尖刺络放血等中医干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耳尖刺络压豆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bloodletting and cupping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