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学习》创刊号初探

2021-09-26 17:05刘晓焕李强
山东档案 2021年4期
关键词:长山演讲词创刊号

文·刘晓焕 李强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省历史学会)

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刚刚过去,又将迎来“九一八事变”90周年。在这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里,笔者特将所藏83年前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主编《学习》(周刊)创刊号(《“九一八”七周年纪念专刊》)略作探究,以示纪念。

《学习》(周刊)创刊号(封面、目录)

一、《学习》(周刊)创刊号简介

《学习》(周刊)创刊号,由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政宣科主编,1938年9月18日发行。系用整张蜡纸手工刻写,蓝、黑两种油墨油印,对折、两枚纸捻装订,上、下、右三面均未裁边,正文16页,外形尺寸15厘米×20.5厘米。封面右上方一枚五星闪闪发光,下方三人手戴镣铐,似在奋力呐喊、抗争。下半部一枚红色印章为“林耀乡印”,上半部两枚印章相同,因年代久远,已辨识不清。封二为“编辑股”的《发刊词》,阐述了办刊宗旨,其全文如下:

《学习》在我们队伍的行进中产生了。它的任务是阐扬革命理论,激发斗争情绪与报告抗战行动。

现在不是玩弄词句的时代,我们没有风花雪月的闲情,我们承认:抗日游击队是政治的武器,抗日游击队的罗盘乃是文化与政治。这一问题不但由八路军的抗战胜利的事实给解答了;我们的导师列宁不也说过么:“革命即是艺术!”

《学习》在队伍中不该是点缀品,应该是营养素。所以,我们要求同志们给它有力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学习》不是编辑股少数(人)的,本军全体同志都有给它写文章的义务。

只要同志们能够实践《学习》的口号,根据《学习》的旨趣,那么,就可保证:

《学习周刊》健全起来,发生力量!

《学习》(周刊)创刊号刊载的文章依次为:

(一)《“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各同志讲演词》(马保三、马耀南、杨国夫、张振一、王贯怡);

(二)《第七个“九一八”》(李泰);

(三)《这样的“九一八”》(亦京);

(四)《德国进攻捷克》(胡洛夫);

(五)《一周大事记》(编辑股)。

并附录编辑股的“征稿启事”,全文如下:

《学习》最近将出两种专号:

(一)我怎样入八路的?

(二)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特辑。

同志们!把你们参加本军的经过写下来,把你们纪念鲁迅先生的话写下来,

投寄本刊。

好,我们热烈的期待着。

1938年至1941年,正是我党领导下的山东各抗日根据地期刊初创阶段,各级党组织虽然非常重视利用杂志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投入抗战工作的有力武器,但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炮火硝烟连绵不断,加上岁月流逝,沧桑巨变,至今遗存下来的实物资料十分罕见。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出版志》一书亦仅刊载几十种,且多系油印本,创刊停刊时间不甚准确,刊期、印量等亦多语焉不详,而对《学习》(周刊)却并未见提及。山东省寿光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寿光县志》一书虽对“马保三”“韩明柱”“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编制序列”“牛头镇起义地址”等均有较详细记载,但独未见对《学习》(周刊)的记载。同样,山东省邹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邹平县志》一书虽亦有关于韩明柱、马耀南及其指挥的蒙家庄、刘家井子等战斗的记载,但也没有涉及《学习》(周刊)情况。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笔者所藏极有可能是孤本。

二、《学习》(周刊)创刊号文章选介

《学习》(周刊)创刊号正文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演讲词》,二是与“九一八”纪念相关的其他文章(4篇)。

(一)《“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演讲词》(以马保三演讲词为例)

《“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演讲词》是《学习》(周刊)创刊号的主体部分,占了大约一半的篇幅。其内文标题与目录略有不同,即《“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演讲词——在长山县苑城纪念大会讲》,下面二级标题依次是“马保三指挥讲”“马司令耀南讲”“杨副司令国夫讲”“张振一同志讲”“王县长贯怡讲”。由此可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习惯上简称八支队)指挥马保三的演讲词排在首位,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虽然到会晚并且演讲也晚,但因其职位较高,所以其演讲词分别排在第二位、第三位。

马保三在演讲词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有关情况,号召大家为了祖先和子孙后代,“必须复土抗战,从死亡线上把中国同胞救出来!”接着,揭露汉奸卖国行径,呼吁支持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树立抗战必胜信心,最后又向大家布置了当前的任务。兹将其演讲词摘录于后,以飨读者:

诸位父老,诸位同志!

今天是“九一八”七周年,回想七年前,今天让我们不胜今昔之感。今天不是我们流泪的日子,今天是我们精诚团结一致杀敌的时候!

七年前的今日,兄弟正在东北洮南路驻防的军队中工作;可是敌人的血手竟在今天伸到了沈阳,演出了我们所不忍想象也想象不出的暴行来。这当儿,东北军人眼见这幕血剧的展开,莫不翘首顿足盼望上级的反攻命令;谁想到的命令竟是让我们“不对抗”!在这样的“命令”下,我们终于放下了枪,对着大好河山,落下热泪。

以后,兄弟便和亲爱热烈的弟兄分手,到黑龙江省与马占山将军会合,在马将军处的一次干部会议上,我们决议了“不接受上级的这种命令”,并且喊出来这样一个口号:“誓死不做亡国奴,决与敌人血拼!”于是,黑龙江的空气紧张了。

但这时,在东北只有黑省的马占山将军抗日,东北民众和义勇军莫不盼望全国民众的呼□□,全国军队的□□;但是,千里关山,故国的消息终于杳然!

在敌人的铁蹄下,□□【布满】了□□【汉奸】的□□,□□□□□【汉奸不仅做】敌人的刽子手,杀害自己同胞,还做敌人的前哨兵,打东北义勇军,□□【汉奸】袁金凯(铠)等就在《盛京时报》(日兵关东军机关报)上,□骂义勇军是“匪”、“贼”,鼓动敌军搜□,这时义勇军的活动,十分艰苦。

民国廿二年,在东北发动了广大游击部队,在赵尚志、周保中、李延禄、王德泰、……几位抗日领袖领导之下,外兴安岭和吉、黑边界都成了游击区域,我们已经看到游击抗战的最后胜利的前程。

同胞们!七年来有一年一度的“九一八”纪念日。这一天,我们黄帝的子孙,中华民族的儿女,莫不回忆过去的□□,把握现实的任务,与憧憬祖国解放的将来。锦绣山河,是我们先祖先宗所缔造,先圣先贤所经营。为了死去的祖宗和未来的子孙,我们岂忍把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岂忍看四亿同胞做人奴隶!我们有热血的头颅,我们必须复土抗战,从死亡线上把中国同胞救出来!

马保三讲演词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一)军民团结一致,共同血拼到底!(二)所有武装团体,执行统一阵线,打消个人企图与封建思想、共同抗日!(三)各尽所能,各出其力,拥护抗战,参加抗战!(四)现在青纱帐已倒,抗日部队更进入艰苦阶段,肃清汉奸,巩固后方,是民众当前的急务!

纪念“九一八”的意义在此,兄弟的要求也就是这些了!

接下来分别是三支队马耀南司令员、杨国夫副司令员,八支队高级干部张振一(1945年任中共渤海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和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王贯怡县长的讲演词。马耀南的讲演词,将1937年和1938年“九一八”长山县抗战形势进行了比较,指出当前工作方法与任务的不足,号召大家齐心抗日;杨国夫的讲演词,怒斥了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望敌而逃,弃山东数千万百姓于不顾的丑恶行径;张振一在讲演中,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先锋领导作用;王贯怡县长讲演中,号召各界民众团结在共产党周围,放弃个人成见与私利,共同抵御日寇,保卫家乡。

(二)与“九一八”纪念相关的其他文章

如上所述,与“九一八”纪念相关的其他文章共计4篇,兹仅选介第一篇,即李泰《第七个“九一八”》。

首先,作者指出,七年前的“九一八”是我们“还在剧烈的痛疼着”的“创伤”:“七年前,炮毁了我们的沈阳,强占了我们的东北,多少同胞在日本法西斯军阀的刺刀下丧失了生命,多少房屋在日本兽兵的焚烧中变成了一片瓦砾。……就这样,我们的三千万同胞,失掉了土地,失掉了自由,失掉了生命的保障。”

接着,作者又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后义勇军英勇抗日的事迹:“在关外,更有中华民族最英勇的一群,在冰雪中,在江水旁,在人迹罕到的森林里,吃不饱,□□□,穿着褴褛的衣服,他们不流泪,不失望,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不怕敌人绝情的围剿,英勇的作战,使敌人受到绝大的威胁……”

然后,作者又介绍了“七七”事变一年多来中国抗战的概况及其作用:“七年后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更踏到中国内地来了。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正开展着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敌人在□【既】定的一贯的大陆政策下,想灭亡我们整个的中国,整个的中华民族,我们从(全面)抗战十四个月的经验中,证实了敌人的企图完全失败了。……在敌人占领的地域内,除了极少数城市之外,都在我们游击队的手中,而且仍能保持着行政机构的完整,这些保证了中国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前途,并且说明了日本法西斯军阀的末路就要到来。”

最后,作者呼吁全国同胞齐心抗日,争取第八个“九一八”纪念日之前收复失地:“第七个‘九一八’就这样的度过了,在过第八个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希望在收复失地之后。”“这,只有在我们全国同胞的努力大小来决定。”

三、《学习》创刊号所反映的长山县苑城“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

《学习》(周刊)创刊号(《“九一八”七周年纪念专刊》),收录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八支队)指挥马保三、高级干部张振一,八路军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贯怡等5位领导人的讲演词,反映了八支队(驻长山县焦家桥)与三支队(驻邹平县城)在长山县苑城召开的“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的主要情况。说明这是全面抗战初期共产党人在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应该指出的是,对马保三等人召开的“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一事,现存相关革命文献、抗战史料与地方党史史志、文史资料中却均未见记载。而《学习》(周刊)创刊号保留了马保三、马耀南、杨国夫等重要党史人物的演讲词,无疑为这次纪念大会和马保三等人物经历、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资料。

有关长山县苑城召开的“九一八”七周年纪念大会之事,相关革命文献、抗战史料乃至地方党史史志、文史资料中缘何均未见记载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曾担任过八支队特务中队指导员的陈纪明在《回忆八支队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回忆:1938年6月下旬,根据清河特委和省委意见,八支队决定由胶东回师西进。7月底,“当我们司令部进驻卫固的时候,有邹(平)、长(山)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同志来这里联系,和(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同志研究了八支队进驻邹、长时的活动问题。会后,我们的部队继续西进,到达长山城附近暂停,司令部进驻苑城,这时,三支队的司令部驻苑城以西的司家庄一带,八支队司令部的同志到司家庄去与三支队共同研究军事行动。……一九三八年八月上旬,我们的司令部进驻焦桥。……当时的三支队司令部就驻在邹平城里。”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在大会讲演词开头便说:“今天,从邹平(城里)赶到这里参加大会,所以迟到了。”然而,就在召开这次大会后不久的10月8日,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就在长山县西南蒙家庄战斗中牺牲了。陈纪明回忆:“蒙家庄战斗,当时打死打伤敌人三、四十名,给嚣张一时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可是我们的好指挥员韩明柱同志,不幸牺牲,这是我军的极大损失,我军上下极感悲痛!……在全军上下万分悲痛的气氛中,举行了很隆重的仪式。韩明柱同志的灵柩是大队以上的干部亲身抬送,安葬在焦家桥的一块环境优美而又僻静的地方。”

如此推算,就在八支队、三支队联合在长山县苑城刚召开“‘九一八’七周年大会”的20天后,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就英勇牺牲了,巨大的悲痛加上战争年代瞬息万变的特殊环境,即使在亲身经历过这一切事件的陈纪明回忆文章中也只字未提“‘九一八’七周年大会”,更别说《学习》(周刊)创刊号及其他相关情况了。

猜你喜欢
长山演讲词创刊号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驾驶黄昏的人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漫画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
人生交响曲
从拍卖《收藏》创刊号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