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9-26 05:26朱建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

摘 要:“亲自然”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创新,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自然,以体验为基础实现优质教学。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将知识讲解限制在课堂上,脱离了自然实践。在体验式“亲自然”活动中,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与实践,从而实现教育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体验式课程;“亲自然”课程;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6-0010-02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改革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幼儿时期的发展情况对其日后思想意识的形成有关键的导向作用。在园内开设体验式“亲自然”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幼儿与自然的共生意识,能够使幼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体验式“亲自然”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使幼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呈现稳步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幼儿园开设了体验式“亲自然”课程。该课程能够有效加深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符。良好的体验式教育能够在幼儿心中埋下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种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芽,使幼儿从小养成亲近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二)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过于强调幼儿的安全问题,将课堂束缚在园内,一些关于大自然的教育也只存在于课件和视频中,不具备实践性,无法达到自主开展活动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支撑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开发新课程。针对这个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亲自然”课程中明确提出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将自然引入课堂上,拓宽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有效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自然,真实地接触并感受环境的变化,让生态成为天然的教育场地。

幼儿接触世界的时间较短,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无论温和无形的风,还是顽强的草芽,抑或挺拔雄壮的古树,都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其保持新鲜感。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探索习惯。我国长期以来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更是越来越高。在幼儿教育领域融入相关的生态知识,是教育领域的一大进步,更是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界定,能够拓宽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园内文化建设

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开设需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因此,园内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一般的幼儿园教育以室内活动为主,也有一些幼儿园在园区内开展室外活动,但活动内容大多是滑梯、球类等,过于单一,对处于能力快速发展阶段的幼儿缺乏吸引力,长此以往,会让其产生倦怠心理,甚至造成幼儿出现不爱运动、厌学的状况,这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1]。体验式教学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出于安全考虑,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在园内自然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完善,拓展户外活动场所,在园所内围建造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

为了响应课堂改革,增强幼儿的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建设幼儿园。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购买小树苗和草坪,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完成种植,通过挖土、种苗、埋土、灌溉等多个步骤来完成教学,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的魅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还可以进行自主种植,根据自己的喜好带来植物,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亲自然”课堂的实践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传授种植经验,让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的花并做到及时浇水。将园内建设与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相结合,能够让课堂更加有意义,充实园内文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走出幼儿园,真正与自然接触

大自然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对刚刚接触世界的幼儿而言,自然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籍,只有不断探索与经历,才能在自然中获取能量,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为了增强课堂的体验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寻找周边安全且环境优美的自然资源,如田野、生态公园、山间、动植物公园、百花卉展览等,利用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时令风光来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体验感,真正做到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教师把课堂安置在丰富的生态环境中,广泛搜集大自然中的教学资源,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为了让幼儿真正走进生活与自然接触,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开展春游活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能够带给幼儿生机勃勃的感觉。教师在寻找教学资源时要秉持客观态度,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尽可能地寻找类似农家乐、乡村田野等自然感十足的地方,让幼儿在田间小路上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激发其对自然的探索心理。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让幼兒参加播种活动,感受自然生命的顽强。

(三)亲自采摘,感悟自然恩惠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幼儿教育逐渐强调多样化教学。在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深度践行核心素养理念,合理利用客观资源来完善教学。教师在进行“亲自然”课程教学时可以合理融入游戏、科技元素,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利用愉快的课堂氛围完成对知识的传授。

如果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幼儿非常期待秋季的硕果累累。基于体验式“亲自然”课程,教师可以有效安排秋游活动,让幼儿亲自摘取果实,增强体验感。幼儿园管理者应尽可能选择种类丰富的水果园,让教师在实际的采摘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教育幼儿:每种水果只能采摘一个,不要多拿,以免浪费;采摘后不要留下生活垃圾,以免破坏环境;摘取时注意不要折断树枝,确保安全,等等。通过秋游,幼儿能够深刻感受到自然与自身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融入人文教育,让幼儿在享受自然恩惠时注意保护自然,通过实践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3]。

(四)多样化教学培养幼儿尊重自然的意识

我国发达地区每年浪费的食物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学入手。3~6岁的幼儿往往对食物没有明确的概念,经常浪费食物。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亲自然”课堂中融入节约粮食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春游时让幼儿进行自主种植,待到秋季收获时带领幼儿采摘果实,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不易。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二字,为了增强幼儿的体验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开“寻宝”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寻找最红的苹果、最大的梨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更好地观察自然,感受种植经历,增强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明确生态与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结  语

“亲自然”课程在幼儿园的开设能够有效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开阔幼儿视野,引导幼儿将生活与自然相结合,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基于体验活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并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主实践能力,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生命、敬畏自然。

[参考文献]

支秀平.体验有“自然味”的生态课程[J].教育家, 2020(16):38-39.

秦彬艳.“亲自然体验式课程”理念下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探讨[J].新智慧,2020(23):26,28.

程利.亲自然,拓传统,趣体验:幼儿园自然体验课程[J].启迪与智慧(下),2020(07):61.

基金项目: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自然教育的實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PTGFKT200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建琳(1974.6-),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爱“上”幼儿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想念幼儿园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