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生成长的阶梯

2021-09-28 02:42刘志全
求知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刘志全

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反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反思能力是当下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以“自主、探索、反思”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反思能力,引导学生从“被生长”转为“自生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反思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10-02

引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难以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时代教学要求。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索,课后反思复习”的教学理念,以课前自主学习为知识的纽带,以课堂作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自我反思为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反思”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并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笔者在下文中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展开详细分析。

一、通过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预习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学习数学课程内容前,教师应为学生分配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在预习中反思自我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通过制订合理的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流程进行指导,给学生予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以便学生掌握在预习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预习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观察到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故制订一个完善、科学的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是要求教师提前准备课程计划,编制完善且科学的导学案与预习计划,通过指导性的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其二是教师应在课前及时接收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学生可以在长期坚持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反思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轴对称”一课前,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订一个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规划。教师可通过课堂、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教材资料、微课等了解轴对称的主要概念,并对轴对称图形进行简要认知。教师设计和发布预习任务,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中心?”等概念知识的填空题,让学生对基础性知识进行自主探析。同时,让学生整理预习中的困惑并向教师进行反馈,使学生加强预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进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针对性教学。

通过这一预习模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主动性有所增强,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预习情况进行反思,做出有效的自我评价,教师也能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此外,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导学案和接收学生的反思成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在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互动氛围

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首先,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如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生活化的视频开展课堂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学习交流模式,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碰撞。再次,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正确的观点予以肯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最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重难点知识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确保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探”,即让学生在提问、答疑、反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合作式学习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自己的困惑,促进自主反思。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多样化的小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交流环节,让学生对学习难点展开自主讨论,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教师通过鼓励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思考中的出错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反思中纠正错误。另一方面,教师应走出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主”的错位思维误区,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为什么犯了错误,并通过反思纠正错误。另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霸权主义”教学的习惯,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敢问敢答。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中“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共需几个元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提出“三角形中共有几个要素?”“是否可以依据一个边或角要素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如果给出两个边或角要素,能否正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需要几个条件?”等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分别画图验证。学生在得出几种可能的结论后,通过验证和分析,不断反思,得出“確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需要三个元素”这一正确结论。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新认知。层层递进的合作探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证,在合作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在探究中实现自我发展。

(三)在课堂练习中加强错题反思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