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职业素养的中职《葡萄酒服务与基础品鉴》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1-10-02 20:59夏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中职

夏薇

【摘要】职业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概念,培育学生核心职业素养既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本文在解析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分析《葡萄酒基础服务与品鉴》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入手,重点探讨基于核心职业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报告提出关于课堂思政、评价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核心职业素养;课堂教学模式;中职;葡萄酒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而中职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目前,中职毕业生虽然以专业技能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初次就业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核心职业素养低却成为其初次就业持续时间短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制约其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因素,这一问题已引起行业和中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一、背景介绍

《葡萄酒基础服务与品鉴》作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葡萄酒行业相关工作岗位(如,葡萄酒销售人员、侍酒师、葡萄酒营销人员、餐厅服务人员等)所需的葡萄酒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其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酒管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每周两个学时,共36个学时2个学分。在具体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导向的教学策略,围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职业岗位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核心素養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士的“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如图1所示),一个人的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

我们可以把一个学生具备的所有能力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学生的显性素养,包括他拥有的资质、知识、技能和行为,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专业考试来验证。潜在水面之下的是学生的隐性素养,包括其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这些无法通过证书或者考试来进行检验,但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的总和构成了学生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综合职业素养的相关定义,在本文中笔者将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定义如下: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具有较高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和工作任务时,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内在动力,以思维模式、专业技能和探索精神为行动指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结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品格和能力。

三、《葡萄酒服务与基础品鉴》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缺乏顶层设计。《葡萄酒服务与基础品鉴》作为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程总体课时数偏少,教学内容相对偏浅

作为一门专业方向课,本课程只有36个学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门课程安排在学生职中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展。此时,学生对于酒店的情况已比较了解,也具备一些酒水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为学习这门课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葡萄酒的知识体系庞大,对于实践技能的要求高,只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就让学生掌握葡萄酒服务的专业技能还是具有很大的难度。

(二)教需脱节、理实分离导致学生缺乏核心职业素养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也没有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更新,从而导致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根据葡萄酒专业学习的特点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只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无法还原市场情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专业技能欠缺,从而造成核心职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三)重显性素养、轻隐性素养导致学生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中职教育普遍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的培养,更较少考虑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典型的“能力本位”和“技能至上”的观念。在这样观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能也许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但其社会能力和综合素养却会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其职业发展后劲不够。

四、基于核心职业素养的《葡萄酒服务与基础品鉴》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鉴于传统模式下《中职葡萄酒服务与基础品鉴》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中职生的特点,笔者围绕“项目驱动、任务导向”进行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力求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以达到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一)围绕工作任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该门课程基于“工作任务”教学理念的课改思路如下: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学生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在与企业共同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通过校企双向师资互培,教学资源引入,知识重组和新型教法开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该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阶段,让学生提前认知教学内容,教师根据“输入”条件制定教学目标;课中环节,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客观学情,增加趣味性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课后阶段,确保教学成果,通过“课后测试”和“摘要总结”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二)“岗课赛证”全面融入课程评价体系

核心职业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过程,在于平时,在于积累。多元的教学评价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核心职业素养的养成,除了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包括运用知识迁移到类似情境解决具体工作任务的结果评价和创新思维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评价。

在本门课程中,笔者建立了以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多方评价,力求对学生学习的各阶段和最终学习效果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课程设计的前期阶段,课程小组确立了以“岗课赛证”四个维度作为学生的学业评估标准。

(三)任务驱动,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的专业实操演练,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整理、消化,切实提升了专业技能,攻克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五、成效分析及展望

(一)思政引领,文化品格逐渐形成

作为一门专业方向课程,《葡萄酒基础服务与品鉴》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本门课程利用行业平台的文化属性,提炼出课程思政环节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多项资源保障,将教学内涵融入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中华美食美酒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自信心,从而为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华美食美酒文化的推广使者而努力。

(二)知行合一,学生专业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项目教学、任务导向的教学策略,将侍酒师这一职业岗位的要求融入课堂教学,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专业教学模式。随着课时的递进和螺旋式提高,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现之前学过的专业技能,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质培优,岗前职业能力快速提升

本门课程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让学生具备岗位实操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为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葡萄酒文化、侍酒服务技能、餐酒搭配销售和文化推广等技能,学生在未来可拥有更多的就业方向,如,侍酒师、葡萄酒销售助理、美食美酒媒体、葡萄酒教育、葡萄酒文化推广等不同岗位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俊华.“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238-239.

[2]虞燕芬.基于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10):232-233.

[3]张莉.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0):20.

[4]黄正轴.中职“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 19-21.

[5]朱洪.聚焦职业核心素養的中职市场营销学智辉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10-14.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