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保护农民利益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1-10-04 09:04毕亚慧
公关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毕亚慧

摘要:农民利益的保护关系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兴衰成败,毛泽东的保护农民利益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经过深入调查、反复实践所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经验总结。文章立足于毛泽东对农民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思考,指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做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永不停滞,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关键词:毛泽东 农民经济利益 农民政治利益 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关于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关于农民利益的思索,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农民问题上的有力实践。

(一)毛泽东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思想

经济利益问题是农民利益的主体,对农民经济利益的思考则集中反映在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上。毛泽东早期就关注农民境况,他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同时,实地考察、总结经验,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章,并提出“谁能解決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的论断。土地革命时期,依托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颁布实施《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统归到了农民的手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地革命总路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动员全民族抗战,我党提出了“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减轻了封建剥削,有效调动了抗日的积极性。1947年7月17日,中共全国土地会议召开,进一步总结经验,讨论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工作基本上全部完成,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八七会议上明确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开端,在井冈山革命期间,我们摸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路线,组织农民,合理编制,组建政权,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党在政权机构的人员上实行“三三制”原则。1954年9月,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确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三反”“五反”斗争在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展开,毛泽东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始终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同时要依托群众运动以防止官僚主义现象的滋生,“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

二、当前农民利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面积广,人口基数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农村农民的经济水平的相对滞后、政治意识的淡薄、普遍的文化贫困,依旧是社会整体前进的一大制约因素。

(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滞后,城乡差距依旧存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单个的农民家庭经营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代化的市场。城镇化普及中,受地理、气候等限制,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依旧滞后,加之曾经我国重城市轻农村,导致农民生活方面的教育、医疗等多层问题的积压,农民生活与需求的矛盾日益显化,剩余劳动力的逐步增多,形成了复杂的农民工问题,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这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自身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完善。

(二)农民的民主权利行使不充分,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70多年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国家给与人民的政治权利越加充分,我国基层村民自治有了重大进步,但在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决定权,特别是对村级干部的选举权和村务的决定权得不到有效发挥,村干部干预事件、乡镇行政机构忽视国家法律、违反民意操纵。更为严重的是在部分地区,乡镇政府“代管”村务,村务公务只是依照上级指示,一刀切,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村书记、主任以农民不懂为由,独揽村大权,内部暗箱操作,这些都使村民自治和乡村民主流于形式。广大农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但我国农民参与意识淡薄,对现实政治被动接受,而不是积极参与。

(三)农村普遍“文化贫困”,精神文化生活缺乏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教育大力投资,但教育是一项耗时长、投资高、效益不显著的事业,需久久为功,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事实上也是今天农村农民中的绝大多数,改革开放以后的接受教育成长的新青年正是今天的90后与00后,但事实上伴随着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是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传统意义上文化教育的缺失,今天的00后与90后存在的教育问题是精神与信仰的缺失。这些问题都是今天全面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战略实施中的瓶颈。

三、毛泽东的保护农民利益思想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农民群体作为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征,我们要以毛泽东的农民利益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现阶段的农民问题,以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重视农民问题,尊重农民利益

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农民利益问题息息相关,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曾经说过: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在新时代,抓住了农民,就赢得了现代化。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为广大人民服务是党的首要任务,党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是农民的利益。他经常与农民群体交流,倾听农民的想法,党必须把农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所有的政策都要符合农民的需要,中国最大的群体就是农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劳动果实,任何人不能以任何方式掠夺他们的财富,践踏他们的权益。1942年12月关于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谈话中,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福利。” 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毛泽东时常要求各级干部,“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衡量一切的标准都是农民的得失。现如今,我们为新的百年征程目标奋斗,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体现在切实的行动上来,特别是温暖农民的心坎上。

(二)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经济是发展的核心,物质是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任务之一是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农民创造物质利益。首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面振兴乡村的大战略下,针对大多数农村依旧存在的个体经营、生产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多种情况,这需要我们从具体的农村实际出发,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门化生产,带动农村经济和整个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加大落实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全面脱贫攻坚以来,经过数多年努力,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现行标准下地方的发展差异仍然很大,国家对农村的经济政策仍需再落地,保障其真正完全实施。再次,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中国是粮食大国,是农业大国,我们14亿人的吃喝问题主要是依靠我们自给自足,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国情,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农民的政策优惠让农民扎根土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经营技术欠佳、贷款力度倾斜等问题,从生产、经营、销售等一整串环节上保障农民丰收获利。

(三)加強基层民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也正是依靠人民监督政府,实现最广泛的民主,从而保证了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民主。”“现在我们全国人民所要的东西,主要的是独立和民主。”重温经典,在新时代,基层民主建设更能有力推动我们的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最大的民主,其之大不仅在于基层,更在于农村的村民自治为重点。这就需要继续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个层面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会议作为直接民主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农村外出打工人数较多,但其作用的发挥目前还不够。二是建立健全民主考核、奖惩、定期培训,村干部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开春、入冬的生产,也不是为了迎接各种检查而做表面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是扎扎实实的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四)重视教育工作,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改造农民精神世界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对农民进行教育要批判各种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等旧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特点出发。首先是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科学文化的贫乏是农民经济贫困的根源,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问题最终要靠科技解决,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就说明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农民只要有了文化,就可以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次,强化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树立起公民意识、规范意识、自主意识等现代民主政治意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生产和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最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村文化,我们要在农村找到传统文化的原型,并利用形式多样、大众化的村民活动,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等娱乐活动的时效性,教育农民,塑造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和睦的精神氛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

[2]斯诺文集:第1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08.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