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1-10-08 16:17王巍穆鹏丞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思政教育因材施教

王巍 穆鹏丞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多方关注。“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的主体成员,对于新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说,学习节奏和生活方式的骤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例大一新生一般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思考,尝试对当前的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心理问题教育效果的方法,并提出改善和纾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强化心理预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心理问题、因材施教、思政教育

1、案例概述

2021年3月,我接到学生张某电话。在电话中,他以异常绝望而焦虑的声音告诉我说:“不怕您笑话,我感觉我已经抑郁的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我约小张在办公室见面,他表现得有些拘谨,动作迟缓,眼神黯淡,穿着邋遢,看上去似乎很久没有休息好。小张平时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学生,一次偶然的红丝带传染病教育让他发生了变化。

在一次去取快递的途中,他扶起了一位摔倒在灌木丛中的女生,这位女生手臂被刮伤了,浑身是血,恰逢张某手指也受伤了触碰到了女生的血渍,当时他没有多想,但是在接受红丝带教育后他回忆起这件事觉得心神不宁,总觉得自己会被这个女生传染上疾病,随之到医院进行抽血化验,医生告诉他结果没有问题,就是可能会有潜伏期,他又担心了一个月,又去抽血化验,结果还是安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是好景不长,他又突然想起护士在给他抽血时用手套碰到了针眼,觉得抽血人数多但护士并没有更换手套,手套上可能会有细菌,再一次的开始担心是不是会被传染,掉入了死循环……现在抽血也变得不安全了,他更加不安。他也劝慰自己没有性生活,没有不良习惯不会被传染,但是效果甚微。

在安抚了小张的情绪后,我联系了小张的父亲,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其进行沟通,小张的父亲最近也了解到孩子很焦虑,经常半夜两三点给他发送视频通话,家长非常担心,我建议让小张回家一周调整一下,毕竟开学已有月余,还正逢后疫情时期,若有亲人的关爱有助于情绪的恢复。

2、案例分析

根据学生的自我陈述、辅导员的初步观察,此问题为近期发生,学生本人有很好的自制力,也有求助愿望。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此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来源于环境应激问题,主要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小张从小与外祖父母生活,重男轻女的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对小张极度宠爱,在进行财产分割时把唯一值钱的房子留给了小张却没有留给亲孙女。像小张这种有正义感的学生,并不想因此引起舅舅与妈妈之间的家庭矛盾,因此长时间郁郁寡欢。一学期下来,小张的郁闷无处宣泄,极度敏感,由“助人为乐”的导火索造成了心理障碍。

二、对身体臆想的不适应

学生症状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学生认为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没有意义,所以心情感到不快,甚至身体痛苦,长期的心理压力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进行纾解,想竭力抵抗但没有效果,长期积累导致症状出现频率逐渐加大。其次是性格特点导致他刻意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有一点小的不适就把问题扩大化,非要求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才心安,即使答案与预期一致也怀疑会有新的潜在问题发生,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导致身心俱疲。

3、心理疏导

为了解决小张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及实际问题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3.1情感交流,对症下药

让辅导员作为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学生解决困难。小张产生心理问题的症因是有道过不去的坎,在学生成绩一度落后时,我多次和他谈心,不断鼓励他,告诉他“相信老师,我永远不会放弃你”,对其优点充分给予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发扬,相信他一定能重新振作。

3.2缓解压力,重唤青春

引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不但要解一时之难,而且要追根溯源,找到症结,做长效性工作。推荐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每名教师都能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实现把日常教学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适时的表扬,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转移注意力,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逐渐帮助他找回自我。

3.3家校联合,消除障碍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多方努力,充分了解学生。父母表露给孩子的情感可以让孩子持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父母的支持有助于避免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在老师、家长的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鼓励之下,孩子有了让我们欣慰的转变。学生干部与同学间的沟通力直接影响工作成效,班干部与同学真诚交心,促进心灵交集,站在同龄人的角度帮助同学走出阴霾。家长、辅导员、学校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与疏导工作。逐步强化家校沟通途径多元化,通过专门网站、微信群、邮件等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认识健康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紹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宣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针政策,展开广泛的家庭咨询,有必要的条件下可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

3.4持续关注,及时预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长期渗透在学生工作中的,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保持耐心、细心、持续关注。教师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对学生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善的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案例总结和思考

一个好的辅导员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自信、自尊地生活在集体中,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更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专业性,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细致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过程中的爱心和耐心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付出真情,才会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关注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甘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4-17,28.

[2]任波,高健,马冲.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93-96.

[3]钟文苑.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38):172-173.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思政教育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