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的支持策略

2021-10-11 02:26廖先平李彩华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廖先平 李彩华

摘   要: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策略,符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对此教师要有对接和创新意识,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组织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极力发掘社会资源,借助网络开展辅学操作,这些都能够形成学习动力,有助于项目式教学的实施。项目式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目标,需要教师对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的组织安排、项目操作的效果等内容做出科学的评价,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其教学品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6-0041-03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生物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适时引入项目式教学策略,能够为生物学科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助力和支持。项目式教学一般借助任务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开展广泛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学科的探究学习任务,如此可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组织、资源挖掘、信息应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激励,进而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开放实验教学,构建项目设计方案

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案的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特别是与生物实验教学有关的内容,这是项目式教学最为关注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由于学生对生物实验操作有特殊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实验方案进行开放性设计,以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参与到实验操作环节中来,并在不断的创新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开放的实验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这势必能带来更多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授“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采集到的一些带有芽的枝条,并让学生做观察介绍——对叶芽、花芽、混合芽等做详细解析,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之前的观察,进行分辨。为了给学生创造更直观的学习机会,教师拿出一些圆白菜,通过纵切解剖,让学生观察并对叶芽、芽轴等进行分析。特别是侧芽和顶芽的区别,教师要做重点解读:因为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生长素含量不同,所以其各部位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不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枝条,并对顶芽和侧芽的生长情况做出具体的观察、分析,由此可逐渐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对植物进行实验分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进行学习研究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布设学习任务,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进而可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习思维,并促进其学科能力的成长。

二、组织活动研究,提升项目研究的效率

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特殊的情结,教师在活动中融入项目研究的内容,如此可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因为学生对项目式学习不是很熟悉,所以教师不妨利用一些灵动性比较强的活动作为调度手段,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而可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互动研究中建立学习共识。同时通过组织集体性学习活动,有效提升项目式研究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进行创新探索,以确保项目式教学程序的顺利推进。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感官带来一些冲击,进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讲授“血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先粗略地观察,然后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做细致地观察,并对其血流方向进行确认,待学生充分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集体讨论:“这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学生接受讨论话题后,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如此可自然进入到交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和讨论交流都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因为学生有实际观察的经历,所以自然能够说得很清晰。然后教师继续引导,投放更多的问题,如此可使课堂的学习气氛逐渐形成。

三、发掘社会资源,实现项目与生活的对接

项目式教学追求学科融合,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崭新的学习契机。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其他学科相比有更多的关联,因此教师需要做全面的对接处理,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学习内化的机会。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开展实验操作,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同时教师还要对实验操作的材料、替代实验方案的设计、生活实验的操作环节等进行优化处理,以此让项目式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讲授“心脏的锻炼和保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重点展示,学生对此都能够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到互动环节中。如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学生找到了不少案例还有一些实验内容,这能够说明问题——经常参加體育锻炼的人,其心输出量要比一般人高很多,而且其心肌更发达,心脏潜力也更大。也有学生找到这样的材料——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人的心率会加快,如下蹲50次和下蹲100次,其心率差别很大。教师对学生展示的相关材料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肯定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学习的表现,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矫正。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学生在广泛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学习锻炼其效果更为显著。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自然带有一些社会属性,对此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开展互动交流,如此有利于学生进行信息共享。

四、借助网络技术,促进项目任务落实

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推出项目式学习任务,如此能够准确激发和调度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可让项目式教学程序顺利展开。现在,初中生应用信息技术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因此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对接处理,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科学习交流,如此能够促进项目任务的落实,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开展课外学习,如此能够间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心输出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熟悉心输出量的计算方法:每分钟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如果一个正常人,其心率为75次,而且每搏输出量为70毫升,那么其每分输出量=70×75=5250(毫升)。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并对影响心输出量的可能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如此便于学生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个简单的公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线索,也为学生在课外开展信息搜集创造了条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有清晰的把握,并给学生布设简单的信息搜集任务,如此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进行主动学习的机会。经研究发现学生在信息搜集、整合的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与其他相比更为丰富,其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也更为成功。

五、总结

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待教师完成教学调查后,可适时引入项目式教学机制,如此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有更多的实践需求,基于此,教师要对项目的内容整合、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的执行效果等做出科学的评估,以提升项目式教学的品质。项目式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能够为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对接处理,并有效调度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此可形成崭新的教学启动力,进而可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