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考

2021-10-12 08:23张发云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张发云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也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其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便是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教师并未领悟到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性内涵,造成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基于此,本文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析,旨在进一步改善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能否有效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合理设疑恰恰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积极动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适用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手段。那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呢?

1 提高认知水平:问题是主动学习的灵魂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问题是人自主探究的起点。人对于问题的好奇心理是一种共性现象,小学生尤其如此,而这种好奇心理会成为一种心理动力,维持其注意力,支持其深入探寻问题的答案,低年级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语文教学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必须调动学生内在探究欲望,而好的问题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对教学有帮助。广大师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视为有益的问题。好的问题首先要具有教育意义,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情感、认知相关,杂乱无章的琐碎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次,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时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急欲寻找答案的时刻给予关键点拨,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第三,问题的呈现方式也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关照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和生活经验,提出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问题。简单来说,可以在提问时将书面语言转化为生活化语言,在交流过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再回归较为正式的语言,这样既能让学生听懂,又能兼顾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好的问题还应具有延展性。单独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学习过程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具有延展性,学生在回答该问题后,还能自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满足不同语文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面对一般性的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不足以激发其探究欲望,而延展性的问题则能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

2 课堂主导权的合理让渡:老师发问与学生自问的融合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掌控提问的主导权,让学生随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这种做法的优势是保障学习活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不足则是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自主探究,禁锢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实质上低年级小学生尽管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创新性思维能力却较强,具有自主提出问题的潜能。在当前的教育探索中,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度放权给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造成课堂提问散乱芜杂,问题浅薄缺乏教育价值,同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相关内容时,学生在过度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发问,会提出“为什么要写小柳树和小枣树而不是写小柳树和小梨树”“小柳树为什么长得这么漂亮”“小柳树为什么不会结果”等对理解文本和语言学习毫无关系的问题,对于小柳树的自高自大和小枣树的谦虚懂礼等特点、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和课文给予大家的启示则涉及很少,造成课堂学习表面热闹却实质低效。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提问的主导权适当地进行让渡,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保持教师的有效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 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结合教材选择提问策略

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仅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关系,还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性格自卑羞怯,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情感动力。有的学生则存在焦虑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影响正常状态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为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动力。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情感,教师对于课堂效果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其情绪情感对于班级氛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应保持积极主动、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用轻快、愉悦的口吻进行交流,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励,更快进入学习角色。其次,教师应在师生问答互动过程中传递积极情感。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时,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语气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其能够从容进行思考。教师还应在学生思维出现断档,不能有效表达,或者心理较为紧张和茫然的时候,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引。

4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提问要力避牵强和刻板两个弊端。如果问题牵强则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学生只是应付差事而已;如果提问方式刻板僵化,则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抽象的静态的事物常常难以吸引其保持注意力;而鲜活生动的教育情境,则可以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创设课堂提问的教学情境,可以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从日常生活和教材内容本身两个层面入手进行。例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可以在學生领悟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的基础上,接着提问学生:“如是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这样进行设身处地的想象和对比,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中的事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首先需要教师对问题导向进行充分的了解,明晰具体的教学理念,并通过提高认知水平、课堂主导权的合理让渡、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创设有效情境等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提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思摇. 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小学语文为例[J]. 考试周刊,2018(6):47.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06.039.

[2]周馨兰. 阅读导向的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策略探索[J]. 报刊荟萃:下,2018,0(9):218.

[3]付承雯. 巧设问题,有效导向-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1):69-70.

[4]江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 语文天地(小教版),2018(2):85-86.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