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2021-10-12 12:12金朝辉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金朝辉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之中,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在实现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广大农村大有所为。在加强乡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也应该要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文化自信、乡村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重新认识乡村振兴与文化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价值耦合关系,可以发现文化治理构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面向,乡村振兴本身也隐含着探寻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和政策脉络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贯彻实施的战略之一。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良好的乡村文化、文明的乡风不仅能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消解农民的精神贫困,而且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风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将文化建设纳入新时代乡村建设蓝图之中,把握乡村振兴视阈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客观分析我国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积极探求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事关如何消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文化传承主体断档

我国历经几千年不衰的乡村文化,其主要原因是以家族、家庭为载体的组织稳定、以缘关系为纽带的合作稳定、以地缘关系为平台的居住稳定、乡村就业为生存保障的产业稳定四者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结果。随着我国的农村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单个家庭人口数量减少,特别是随着家庭成员就业渠道多样化、就业地点分散化,居住地点动态化,家庭关系日益疏淡,家族情感日渐淡薄,血缘合作逐渐趋利。农村家庭细化,家庭伦理观念改变,特别是家族繁衍意识逐渐弱化,不仅导致了亲情与家庭家族观念的部分缺失,也带来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缺乏,传承人员缺位,断层、失传现象十分普遍。土地承包经营、农业投入无法形成可以直接转让交易的商业资产等现实问题,导致以农场为交易对象的农业生产经营交易、转让和主体转换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更是带来了乡村文化传承特别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体缺位问题。

(二)乡村农耕文化渐行渐远

中华农耕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万物和谐是自然界各物种和睦共存最美结构、最佳形式。现代农机装备持续创新、迅猛发展、普遍应用背景下,传统农耕工具和农耕技术逐步退出乡村农作领域,多数传统农耕技术依托的传统农耕生态系统被替代或者被破坏。对农耕文化的认识日益片面,系统、全局的农耕文化生态系统意识缺乏,以农具代农耕文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农耕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元素,特别是集体主义思想、合作精神、养育理念,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消失殆尽,小农户特别是山区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在乡村社会可获得的种子、人力、畜力、肥力等要素组成的自我发展型农业支持系统,不复存在。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主体培育: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

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人”,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参与,鼓励农民、乡贤、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首先,基层政府和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完善相关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支柱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在乡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返乡就业。此外,要完善用人机制,借助 “选调生“、”三支一扶 “等国家政策吸引人才回流,补充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其次,发挥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乡贤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精英力量,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故土的有效载体,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文明乡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有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创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评选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公民标兵、孝老敬老等典型,通过榜样激励来感召、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行为习惯。加强村镇之间文化联系,结成文明共建帮扶对子。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