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数字文旅”

2021-10-12 12:12陈怡韬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共服务

陈怡韬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目标任务是在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民族地区“数字文旅”的建设是将数字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数字文旅 民族地区 公共服务

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告》观点指出——中国数字文旅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呈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多类型探索的良好态势。但与其它地區特别是较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数字文化建设与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呈现出整体水平不高。那么在拥有非常丰厚的文旅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在文旅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数字化的创新成果与文旅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民族地区特色数字文旅新发展格局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的“互联网+文化馆-大数据与文旅融合”主题论坛上,马鞍市展示了通过探索合理的功能设置将当地文化、旅游、旅游衍生产品集中呈现在一个APP平台上;而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的文旅产业用户行为大数据的时空观测体系,针对公共文化大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这两个项目的探索方向可以窥探出,我国数字文旅初步探索阶段呈现出以下两个方向:一是数字化的文旅。这是以文化作为基础支撑,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出“新文旅”世界。二是文旅的数字化。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将文旅资源数据化、可视化、直观化,更容易了解群众对于文旅的供需面,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罗培等人在《数字文旅发展的新特征、新逻辑、新格局》中谈到:“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将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转型,构建数字文旅新发展格局,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双循环的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发展壮大、持续兴旺的原生动力,旅游则是文化不断传承和繁荣的外部拉力。文旅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使文化管理部门成为了“后台服务器”的监管部门,另一方面也在深度重构文旅产业设施,使文旅通过数字媒介进一步其扩大影响力。

一、加快民族地区数字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互动,搭建一体化“文旅共享”平台。

在过去,民族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面临“信息闭塞”局的面,随着5G网络、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平台应运而生,人类社会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民族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过多的知识信息造成的“信息爆炸”现象,易造成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产生,这就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为文旅管理部门、文旅企业、当地群众、游客四方搭建一个集大数据管理、文旅资源查询、当地公共设施查询、文旅企业资源、文创售卖等一站式互动服务管理平台(或APP)。通过整合相应的资源,建设以文旅管理部门、文旅企业、当地群众、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文旅供需对接网络平台(或APP),依托互联网,为当地群众、相关文旅企业建立一个能找到解决部分文旅“需求”的路径。

(二)互联互通,避免“数据孤立”。

在“一站式互动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中要避免“数据孤岛”与“应用孤岛”现象。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初期,很多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体系还不一致,数据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导致数据孤立,无法真正打破空间带来的局限。

(三)智慧管理,加强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逐步进入到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当中,在资源使用方面,数据共享、数据融合、数据驱动等数字化手段,也在重塑文旅管理部门的监管业务,使旅游景区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场所(馆、所)的数字化管理也在逐步走向完善。在大数据技术创新重塑管理方式的同时,还要相关部门通过将数据管理(文旅政务数据、文旅资源数据、位置数据、人文数据以及涉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周边数据)技术下沉到文旅企业和旅游业各个管理层面,构建文化和旅游分类主题数据库,支撑平台,从而优化各景区和公共服务场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帮助旅游景区和文旅企业打造出符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文创产品和投诉问题解决方案,让数字文旅发挥它最大监督职能。

二、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双循环建设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以重大节日、庆典等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为主要驱动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些离不开所有环节的“参与者”,以文旅管理部门、文旅企业、当地群众、游客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数字文旅技术,重构民族地区数字文旅产业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数字化建设。要客观认识到民族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条件,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厚的文旅资源优势,一方面注重产业循环,将本地区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充分梳理,找出“链条”中主要的文旅企业,主管部门通过对好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以鼓励和扶持,为相关文旅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等方式,形成当地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品牌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整体循环,通过进一步优化线下短板,保障文化旅游线路通畅,补齐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推进高科技技术和智能化运用的成果转化、落地,建设民族地区智慧景区和一站式数字文旅服务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能,做大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深挖文化内涵,扩大文化宣传,创新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措施,融入双循环格局。

总的来说,深度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加快特色数字文旅体系发展,是民族地区提升地区公共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地区特色数字文旅体系发展,无疑是在重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旧文旅发展模式,以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不断强化文旅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同样,民族地区特色数字文旅体系发展也会为加快实现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机遇。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