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析

2021-10-12 01:13李倩
科技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

李倩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情况、教学效果仍和预期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师资、教学内容组织等问题,从课程管理、教学形式、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一、创新创新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办学优势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比较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反映社会的总体需求和具体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要求培养对象能够更广泛具体地联系实际工作。从课程设置上,要紧紧围绕以上的要求与特点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将国家政策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其服务与助力发展,需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科学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级各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找准办学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凸显办学优势与特色。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竞争综合力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连续多年不断增加,竞争趋于白热化。如何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开创就业工作新渠道,引导学生更理性实际的面对就业问题,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创新创业工作是一条重要的路径,也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方面。输送更多新类型的人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所有基础研究和具体行业工作都离不开创新。从微观层面而言,从事任何的工作,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都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必备素质。从个人创业到企业转型,都是创造价值的体现。企业同样考察员工是否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所有员工能身体力行的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开展自己的工作,将会达到另一个层次的效果。

二、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价值导向模糊

部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主要服务各类创业大赛等赛事内容的传授,强调比赛的重要性,对课程与专业的结合不紧密,对课程与长远工作发展的作用联系松散,忽视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启发与培育。对创新创业教育核心思想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对有意向比赛的学生更给与关注,而大多数学生的关注度缺乏,学生浅尝辄止地了解,只为了完成课程刷学分。

(二)专业师资队伍缺少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学习内容涉及多方向的学科知识,富有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方式以体验性、引导式为主,教师水平和授课方式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所以合格的任教教师应当是具有综合知识丰富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相关经验的人员。但目前由于学生人数和师资配置的实际困难,具有相应实践经验的老师很少,能够联系专业,达到专创融合程度的老师就更少,最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程教学非常平面,为了解决师资缺口,从行政管理人员中选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变成了任务式教学,导致课程目标无法完成,完全走样也不在少数。有的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采取从外校的企业界聘请创业导师担任课程指导,但因经费保障、时间协调、教学目标考核以及相关人员缺乏教学基本知识等原因,实施起来难以系统大规模开展。

(三)教育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的开展并多次下发指导性文件。2016年起所有高校必须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到《教育部關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均体现其重要性和发展的推进要求。但目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规定上往往不太清晰,操作性有待加强,需要多部门多次协调、多次沟通。另一方面,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仍持有传统就业思想,坚持倾向学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一份稳定、体面的的工作,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非常有限,并持负面态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最终选择。有的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受多方面原因影响,硬件落后,软件缺少,有的学校创新创业基地针对比赛开放,覆盖的学生面非常有限,比例很小。创新创业教育归口多样,就业处、学工处,基础课部都可以管理,但缺少精细深入的指导,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和课程发展。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找准课程定位,深入探索专创融合

准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确定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的目标及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当以培养创新思维和锻炼创业能力为目标,特别是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各类问题;制订符合自身和实际环境下的创业目标;快速适应职业环境,从在校学生到社会工作人的角色转换,制定并不断优化个人职业发展;具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为创业打好基础。从长远来看,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考;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融入社会,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为了完成课程而授课,为了获奖而完全倒向小众教育。

建立“以学为中心”的专创融合课程,立足学校办学发展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将专业和创新创业教学有机融合,开设项目制特色课程。如“文创产业与文创设计”、“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应用层面,并发散思维进行项目创新和技术革新,增强专业学习的使命感。避免大而化之,缺少针对性的教学。

(二)理顺课程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和“实效”,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多个维度的内容,与个人职业发展衔接起来,推动创新创业与就业并重。在模拟和体验环节,把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进行。对课程管理梳理,精准投入资源,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协同作用,切实推动各种交流合作,落实具体政策,资源共享,包括教师共享、跨校建立创新创业团队等。培养更多懂专业,有组织管理知识的各类型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减少课堂组织学生过多,教师不足的情况,减少教学内容堆砌,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的课时。对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提升建立各级具体、可行的支持政策。最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