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抗疫表现差异看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

2021-10-14 05:36崔金静孙家荣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中华文化

崔金静 孙家荣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考验着世界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中美抗疫表现的巨大差异根源上在于中美文化的显著区别,且抗疫成果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难得契机,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实力量。

关键词:中美抗疫;中华文化;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D820;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3-0001-03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世界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冲击,而且检验了各国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效果。世界各国疫情发展不同,中国与美国差异格外突出。

1中美文化本质上的差异造成抗疫表现不同

为什么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与美国的防控表现差异很大?中国的“优秀答卷”美国居然不能照搬照抄,笔者认为,文化本质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1民本思想与物质主义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最可贵的思想之一就是执政者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儒家先贤孔孟、荀子形成初步的思想体系,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顺从民意”等,都看到了人民对国家安宁的作用,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历代开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实践中具体化为:(1)尊重和敬畏人民;(2)知民得心,体察民情民意;(3)爱民恤民,关爱抚恤百姓;(4)忧民利民,忧疾苦谋利益;(5)富民强国,使百姓富裕、国家强大。虽然民本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民贵君轻”““富民强国”“恤民忧民”等民本思想已经凝结成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句话是根植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战中、在枪林弹雨中、在披荆斩棘中、在不懈奋斗中的最深刻的感悟和最坚实的实践。

美国文化中的物质主义来源于清教徒思想。其傳统认为丰饶富裕(Prosperity)是上帝对勤奋者的恩赐,而贫寒疾苦则是上帝对懒惰和罪孽的惩罚。因为物质财富有助于造就快乐、慷慨和具有基督精神的民族性格,所以人们以物质的成功表明上帝对自己的认可和恩典,把物质财富和上帝恩赐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刺激了人们获取物质财富和追求享乐的强烈愿望。美国人认为,这种物质财富和享乐追求是自然而然、无可厚非的事情,为了获取物质财富,什么手段都可以运用。特别是对于资产阶级政党来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物质利益便是首位的选择。

因此造成中美两国在疫情防控对策指导思想上不同:人民至上与利益至上。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就意味着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来抓。美国承认资本至上、权贵至上。在疫情发展时期,美国的政要们没有把保护抢救平民百姓的生命当作头等大事。不是全力救人,而是全力救市,把主要精力财力用在稳定市场上。但事与愿违,短短十天,美国股市熔断4次,连续出现空前大跌。美国成为全球疫情发展最快、感染最多、死亡率最多的国家。

1.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儒家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主义,这个特点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特点,千百年来凝聚着身处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心向祖国的情感。儒家所说的集体是按照一定的高低序列形成的“人伦”关系,这是中国人对秩序最直接和具体的认识,每个人身处秩序中,维护着既有束缚又有安全感的社会秩序。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层关系的交织便构成了儒家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既有平等的一面,也有不平等的一面——“平等”指的是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在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不平等”则指每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不同,各自的身份也有差别。

儒家的集体主义有三个特点:(1)这个集体先天就有,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你自从出生就处于这个集体之中。但是你在集体中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变动性。比如说你现在是晚辈,但将来随着你妹妹的出生、女儿的出生等会因此而成为长辈。(2)这个集体充满感情,讲究人情。虽然身份之间存在着等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是可以接受的差别。(3)在这个集体中身份的位置是鲜明的,你的价值和身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身份你就一文不名。

儒家的集体主义有优点也有缺点,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人伦的等级制容易导致少数掌握权力的人压制他人,但其凝聚力、向心力很强的优点却能让生活于集体中的人们在感情上有所寄托,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人生价值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面临灾难时,大家更会摒弃前嫌,为了捍卫国家和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集体意识、生存观念、生活习惯。

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的个人主义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是伴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产生的。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渗透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中,是人们赖以生存和进步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美国人的最高理想及社会理想和世界观,是区别于中华文化的根本不同。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使得两国民众的配合态度大不相同:积极响应与拒绝隔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表示:这场战役是一场人民的战役,民众被发动起来才有可能成功。“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只要还有一粒米,别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别往菜市场里冲”,民众保持了朴素的秩序感。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

而美国民众在各州纷纷颁布延长居家隔离令后,却爆发了程度不同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立即解除居家令:要复工,不要隔离!甚至拉起横幅:“没有自由的安全叫监狱!”什么社交疏远,什么彼此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什么戴口罩,统统不在乎……他们只想要:赶紧解除隔离!美国疫情的疯狂增长与民众惯有的个人主义、自由追求息息相关。这对疫情防控产生巨大压力,美国联邦政府更没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造成了疫情更加不可控。

1.3协和万邦与美国例外主义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初现于尧舜时代。《尚书》就有“协和万邦”“燮和天下”的记述,《周易》中也贯穿着“天下和平”的政治理念,反映着上古时期人们憧憬“协和”“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景,对国家社稷安定繁荣和对万邦归顺、诸侯称臣的一统天下的向往。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明确提出“和合故能谐”的和谐观念,不仅引导国家政治,而且敷设一条从个人、到家庭、直至社会的基本架构,推及家庭伦理,倡导家庭中父母、夫妇“中和慎敬”的和谐思想,促进中华民族和谐文化价值观的实现。在古代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无论是讲人类社会,还是讲客观世界,都是建构在“中”“和”的基础之上。

可见,“和”文化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而成为中国人的灵魂。因此我们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面前与国家组织、各个国家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1]。

1837年,爱默生在哈佛大学发表的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被视为“知识上的独立宣言”而广为人知。但另一方面,它也象征着一种孤立精神。这种孤立精神根植于“美国是一个特别的国家”这种“美国例外主义”的理念中。这种理念,还内在地包涵了“昭昭天命(manifestdestiny)”这一词语所象征的西进主义、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诱因。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是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基础的反映。特别是美国有产生霸权主义的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国内制约,结合本国的文化传统,美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滋生了霸权思想,影响着她的外交政策和行为。20世纪末的一项民意调查问道:“你作为美国人最感到骄傲的是什么?”69%的人回答说:“自由”。对于自由的充分拥有,是美国人觉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优势。这种优于他国、他民族的“美国例外主义”是滋生霸权的思想基础。再加上超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的思想和野心就显露在国家政策、民族观念中,长此以往就成为美国政府惯有的国际战略[2]。

因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卫生组织一道联系众多国家共同抗疫,发扬山川异域,同担风雨的国际合作精神,尽心尽力帮助他人。在中国防疫期间,美国军舰乘人之危,4次侵入中国南海,以密集的频率、强势的阵容,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特别是最近,在中国一边应对自身疫情、一边团结各国共同阻击病毒蔓延时,美国当局竟然发文要求把新冠病毒的责任“甩锅”给中国,高喊什么“索赔”,真是欺人太甚,不得人心。

中美文化本质上的差异造成了中美两国疫情防控表现的差异,特别是中国抗疫的重大成果展现了中华文化在疫情大考验下的比较优势。

2中美抗疫成果差异展现中华文化比较优势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颠沛流离而愈加强大,与其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特别面对巨大灾难时,中华文化总能给予民族勇气、力量和温暖的庇佑。

2.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对人权最基本的捍卫

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比如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再比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等。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6月11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所有人都在一起。人人享有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必须不受歧视地受到保护,这样才能赢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中国抗疫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对人权最基本的维护和保障。而一向宣扬“天赋人权”的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了“美式人权”危机。随着疫情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应对措施,努力控制疫情蔓延,而美国政府却出于自身政治、选举等需要,一味淡化疫情威胁,对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行之有效的应对、防护手段极尽揶揄、嘲讽之能,放纵、甚至鼓励其国内一些极端人士借机针对亚裔进行种族歧视,这不仅仅是如假包换的人权“双标”,更是对疫情下本国国民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健康权的公然漠视。这又何尝不是一场严峻的人权灾难?数以百万计国民染疫,数以十万计国民因疫情而亡,更多美国家庭、劳动者和老幼妇孺,则因为这场疫情失去亲人、丧失工作和生计来源。特别是美国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一事凸显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在多地爆发了消除种族歧视的游行,社会公平与人权平等在美国是个伪命题,这就是美国虚伪的经不起考验的一直宣扬的“天赋人权”。

对生命的态度,对人民的态度,是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尺。对生命、健康的尊重和保护是最基本的人权,试问疫情之下,人权大考,哪国优秀?

2.2维护公共秩序是追求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

自由是秩序存在的意义。秩序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追求和维护自由。没有自由的秩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无法长久实行下去。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各异的秩序,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它们之所以存在均是以社会公众获得自由为目的,让渡个人无限扩张的自由进而实现公共自由最大化。秩序是自由发展的保障。许多人都懂一个道理,缺乏秩序约束的绝对自由犹如脱缰的野马,是极度危险的,自由都是相对而言。正如此次抗疫中,中国民众在面对国家危难时以集体主义为行事原则,识大体,讲秩序,知进退,团结一心;美国民众高举个人主义大旗,更注重个人的利益,个性自由的张扬。中国人的秩序感、纪律性对控制疫情蔓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美国民众所引以为豪的自由却成了疫情蔓延的助推器。可见任何自由都必须有强而有力的秩序作為支撑和保障。自由与秩序是对立统一、不能也无法分离的。必须坚持在以自由发展为导向的前提之下,规范公共秩序,建立共同生存的良好环境,也才能获取弥足珍贵的个人自由。每个公民都应该为规范秩序做出个人努力,也才是灾难面前应有的态度和选择。

2.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地球最负责任的守护

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对世界发出一个警醒:身处风云激荡的世界百年变局,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对抗还是合作、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面对危机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战“疫”时期,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和呼吁,在世界范围引发强烈认同和广泛共鸣。携手抗疫,共克时艰。这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一章[3]。过去百年里,西方社会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多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是至高无上的、完全理性的,并对他们所宣扬的自由主义趋之若鹜。与此相比,东亚文明就显得迂腐可笑,仿若时代的弃儿。确实,西方的自由主义能够更好地激发创造性,这也是他们能引领划时代成就的原因所在。但在这次疫情中,中国,甚至是东亚地区的越南、日本、韩国等,表现都相当亮眼。虽然这几个国家,防疫政策有所不同,但东亚社会的集体主义与纪律性、秩序性,却是共有的,而这正是防疫成功的关键。面对病毒入侵,中国和美国交出了一份完全不同的答卷。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两个不同文化圈的特质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贾磊磊.和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人民论坛,2013 (11):23-25.

[2]王缉思.美国是霸权国家吗?应怎样理解“美国霸权”?[N/OL].学习时报,2018-04-11.http://www.dunjiaodu.com/ daguo/2018-04-11/2758.html.

[3]周玉婷,邹阳.全球抗疫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3):85-87.

(责编:赵露)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中华文化
赖声川、黄磊获称中华文化人物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