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特点及对策分析

2021-10-18 12:27
北方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营业务世界级成渝

陈 钊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61007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区域,其在国家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2019年,成渝地区人口占四川和重庆(简称“川渝地区”)的87.59%,GDP占92.65%,川渝地区的发展基本可以反映成渝地区的发展。因此,为了数据获取方便,现通过对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分析,寻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对策。近年来,川渝地区在我国经济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从2010年到2019年,川渝地区的GDP由25 111.1亿元上升到70 221.5亿元,占全国比重由5.74%上升到7.01%。工业增加值由11 129.3亿元上升到19 898.6亿元,占全国比重也由5.76%上升到6.28%。今后成渝地区在国家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提升,这也为川渝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发展特点

(一)制造业门类齐全并形成一批支柱产业

如表1所示,川渝地区31个制造业行业均有业务收入,所以行业比较齐全。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五千亿元的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两者主营业务收入占川渝地区的28.71%。主营业务收入三千至五千亿元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一千至三千亿元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十个行业。16个千亿以上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川渝制造业的88.65%,为川渝地区制造业的支柱,其中以三千亿以上行业更为关键。其他1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低于一千亿元,是川渝地区制造业的补充。因此,川渝地区制造业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对川渝地区建设国家战略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表1 2018年川渝地区制造业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二)制造业发展较快

从2011年到2018年,全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名义增长率为27.73%,而川渝地区为57.87%,其中四川和重庆分别为47.54%和82.9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川渝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中引擎作用十分明显。

如表2所示,从2011年到2018年,川渝地区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量超过三千亿元的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两者合计占川渝地区制造业增长量的近一半。增长量一千至三千亿元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六百至一千亿元的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上述八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量占区域全部制造业增长量的比重均超过3%,合计占81.42%。从名义增长率看,上述八个行业增速也高于或接近全省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这些行业是川渝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其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长尤其突出。川渝地区其他行业由于基数小、增长相对较慢,带动力有限。近年来,川渝地区经济增长快,其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而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主要动力在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在川渝地区经济增长中具有引领作用。

表2 2011-2018年川渝地区制造业各行业主营业务增长量和增长率比较

因此,川渝地区的制造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主要有三类:一是技术型行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为代表。二是以川渝特殊资源为原料的优势产业,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为代表。三是利用川渝市场发展制造业,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为代表。

(三)出口和消费拉动部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川渝地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能得到快速发展,受益于出口的增长。2018年,重庆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达到2 872.6亿元,占重庆制造业出口的82.4%,占重庆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68.82%。而2019年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产品累计实现出口2 596.6亿元,占四川省出口总量的66.7%,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48.61%。也就是说,正因为出口的需求,才推动了川渝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带动了川渝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汽车制造业受益于近年来国内消费的增长与发展,2018年,重庆的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 799.6亿元,出口仅10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7%,进一步看出,重庆的汽车产业主要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得到快速发展。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近年来川渝和西部地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支柱产业不强

2018年川渝地区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比重超过5%的行业共有七个,其中超过10%的有两个,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31万亿元和1.60万亿元。而同年广东省制造业最大的七个行业和最大的两个行业累积营业收入分别为8.25万亿元和5.27万亿元。江苏省分别为7.28万亿元和3.11万亿元,四川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差距明显。川渝地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五千亿元的行业仅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两个,而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有五个、八个和三个行业。广东省和江苏省制造业分别有两个和三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万亿元,而川渝地区还没有主营业务收入超一万亿元的行业。

目前,川渝地区制造业支柱产业不强还表现在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不多。川渝地区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2017年,川渝地区仅2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全国制造业五百强,而同年浙江有89家、山东77家、江苏47家、广东34家、河北32家、北京32家。川渝地区虽然包括两个省级区域,但却与上述省级区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产业技术层次相对较低

川渝地区与广东、江苏、浙江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七个制造业行业技术层次比较,川渝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比重超5%的有七个行业。从产业技术层次看,川渝地区属于中高和高技术制造的只有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饮料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低技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中低技术制造。而广东省除了金属制品业、塑料和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属于中低技术制造外,其余四个是中高和高技术制造;江苏省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中低技术制造外,其余六个均为中高和高技术制造;浙江省除了纺织业为低技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中低技术制造外,其余五个为中高和高技术制造。所以,支柱产业中,川渝地区中高和高技术制造行业数比广东、江苏、浙江少,而低技术制造行业则比三省多,广东和江苏支柱产业中没有低技术制造行业。

(三)支柱产业过于依赖国内市场

根据2019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出口交货值看,我国出口规模前十大制造业从大到小依次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在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制造业。将川渝地区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七个制造业支柱与全国十大出口制造业行业比较,川渝地区只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在国家出口最大十个行业之列。而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七大制造业支柱中,分别有五个、四个、五个行业在全国十大出口行业之列。三省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大的出口能力或潜力,而川渝地区支柱产业出口能力弱。

三、发展对策

(一)努力培育世界级制造业

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产业做支撑,这也是城市群在世界的特色所在。川渝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应该选择具有出口潜力的产业。由于成渝地区位于内地,缺乏海港,不能走大宗、廉价商品出口型道路,因此未来川渝地区世界级制造业主要选择对运输不敏感的技术型产业和特色资源型产业。前者由于产品单位重量附加价值高,受运输制约小,便于内陆地区发展。后者由于受原产地资源影响,产品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垄断性。根据川渝地区制造业优势与特点,川渝地区重点发展的技术型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与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与装备制造业,川渝地区已有相对优势。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产业,其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基础产业,对成渝地区建设国家战略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医药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川渝地区生物医药具有一定的基础。

(二)提升制造业的出口能力

虽然世界级制造业还没有统一的内涵,但一般认为世界级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具有全球影响力。因此,成渝地区培育世界级制造业,需要提升制造业的出口能力。目前成渝地区制造业出口能力弱,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短板。川渝地区制造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应提升制造业出口能力。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上,要提升其他支柱产业的出口能力,减轻川渝地区制造业出口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过度依赖。特别要增强装备制造、新材料、饮料食品、生物医药等产品的出口。鼓励本地企业扩大出口,不断引进有出口能力的外来企业生产出口产品。同时,畅通川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出口通道建设,不断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成都、重庆铁路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增加运输能力,增加成都、重庆中欧运输班列。增加成都、重庆及川渝各城市到沿海港口的陆海联运通道的建设。提升成都、重庆航空港国际货物的货运能力,支持高端产品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出口。

(三)培育本地大企业

川渝地区缺乏世界五百强企业,不利于成渝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打造。与成渝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未来川渝地区应建成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而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打造也需要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支持川渝地区企业做大做强,对总部在川渝地区、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给予税收、财政、创新、外贸等支持,支持这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支持川渝地区本地大企业以主业为基础,跨行业经营,迅速做大。支持川渝地区企业通过同行业、跨行业合并、兼并等,组建为更大的企业集团。支持川渝地区在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更大的企业集团。推进川渝地区企业总部向成都、重庆集聚,充分利用成都、重庆的优势扩大影响力。

(四)加强制造业的创新和新企业的孵化

川渝地区各区域应努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尽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产业链中技术较高环节,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政府财政激励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川渝地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用财政支持激励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创新活动,特别是要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鼓励区域更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开发高新技术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川渝地区各城市、各县级区域政府、企业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甚至联合建设研究机构。支持各区域根据本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的大学到地级市或县级区域设立大学新校区和研究机构等。支持川渝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区域的中等专业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学院,为区域制造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鼓励川渝地级工业开发区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各地高新区、开发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争取培育出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级市和县级区域建设科学城或科技城。

猜你喜欢
主营业务世界级成渝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主营业务变更与借壳绩效
山西证券公司主营业务创新策略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